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由 第十放映室 發表于 運動2022-04-20
簡介其實這一次,觀眾又誤會了他,他只是再次喊出了萊昂納多在泰坦尼克號船頭的那句臺詞而已:《阿凡達》| 引領新世紀3D狂潮時間進入到21世紀,在《阿凡達》誕生之前的10年裡,卡梅隆像他自己設想的那樣,放下電影工作,成為一個完全的海洋冒險家

帕瓦夫怎麼樣

2018年8月16日不是什麼特殊的日子,只不過恰好是

詹姆斯·卡梅隆

64歲生日。

那麼今天,小十君就來聊聊這位當今影壇舉足輕重的人物。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去年9月25號,《阿凡達2》終於開拍了。

而在這過去的8年間,曾經締造過多次票房神話的卡梅隆幾乎從好萊塢消失。

影迷們瞪大了眼睛盼著《阿凡達2》再創輝煌,可是希望變成了失望,再到漫漫淡忘……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多年過去,早已變成“狼來了”的故事,就像邁克爾·貝宣佈不再拍《變形金剛》一樣,《阿凡達2》的定檔訊息也成了打臉多次的玩笑。

在影迷心目中,《阿凡達》續集漸漸地淪為了

有生之年

系列

……

好在這次,卡神再也不敢溜粉了,開拍不久就爆出了工作照。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在普通觀眾的印象裡,卡梅隆有許多牛叉閃閃的標籤,票房之王、技術之王……

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號,與“電影之王”斯皮爾伯格齊名的——

電影之神

這也是國內影迷對他的愛稱“卡神”的由來。

那我們就來領略一下卡神的電影人生吧。

入行:從卡車司機到電影導演

卡梅隆成名於好萊塢,因而直到現在,許多人都以為他是美國人,而事實上,他是

加拿大

人。

1954年8月16日,卡梅隆出生於加拿大南部安大略省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他的家鄉奇帕瓦村就在世界著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旁邊。

卡梅隆的父親是一名電氣工程師;母親是一名畫家兼護士,並且曾在加拿大女子陸軍服軍役(母親自由獨立、強大的形象是卡梅隆電影裡強悍女主角的最初靈感)。

受父母的影響,卡梅隆從小就對科學與藝術很感興趣。他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整個童年都撲在科幻小說和漫畫上,曾幾何時,《蜘蛛俠》漫畫也是他的最愛。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學生時代的卡梅隆是一個天才式的學霸,他長於理工科,因多次跳級,他成了班上個子最小的男生,也因此常常遭受欺負。

他的理想職業必須要兼具科學與藝術,這在傳統行業裡幾乎難覓其蹤。

每一個電影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偶像,一個他們在電影之路上的啟蒙老師。

對於卡梅隆而言,這個人則是

庫布里克

1968年,14歲的卡梅隆看完《2001太空漫遊》後深受震撼,尤其是那組將近10分鐘、炫目到致幻的奇觀鏡頭。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卡梅隆痴迷於電影裡的特效,他好奇庫布里克是怎麼做到的。這個問題,他探索了近10年時間才解開謎團——

前端投影法

,這種技術當時在整個好萊塢也沒幾人知道。

說來好笑,這個階段,庫布里克讓卡梅隆著迷的是電影技術而不是電影本身。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找一個類似於佈景師、特效師這樣偏重於技術層面的電影工作。

而真正啟發卡梅隆下定決心自己拍電影的人物,是星戰之父

喬治·盧卡斯

。1977年,《星球大戰》上映,這部太空歌劇式的科幻電影取得了空前成功。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卡梅隆深受鼓舞,有了拍攝自己的賣座大片的念頭。

彼時,對於電影,這個23歲的毛頭小子還是個門外漢,他甚至同時幹著卡車司機、清潔工、加油員等幾份藍領工作,但是他卻掌握了好萊塢少有人知的電影技術手法。

隨後,他寫出了一個探索性的科幻劇本《外星起源》,並從一群牙醫朋友那兒忽悠來三萬美元的投資。

當然,由於經費不足,卡梅隆只能把他腦海中的科幻鉅製拍成了12分鐘的短片。

這個短片成了他入門電影行業的敲門磚。

他把短片拿給B級片公司

新世界影業

的老闆羅傑·科爾曼看,科爾曼對短片特效的道具模型和燈光佈景很是讚賞,然後卡梅隆就成了該公司的模型師。

科爾曼也是理工科出身,他用人不拘小節,喜好招攬有才華有熱情的年輕人(他的低成本製作是許多好萊塢大人物的起點,包括科波拉、斯科塞斯、朗·霍華德、傑克·尼克爾森等人)。

由於對模型設計很熟練,鬼點子又多,卡梅隆很快就從模型師做到了藝術總監。

不久之後,他就得到了執導筒的機會,但是這個機會卻成為他電影生涯的最大恥辱。

導演:低開高走

迄今為止,卡梅隆的電影作品不多,只有8部電影長片。

《終結者》兩部、《異形2》《真實的謊言》《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都是大家最熟悉的大作。

而《深淵》和另外一部作品,則少有人知。

《食人魚2》 | 難忘的噩夢

在豆瓣搜尋一下就知道,卡梅隆的處女作是1981年的《食人魚2:繁殖》。

卡神之殤: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看完這部恐怖片,讓人大跌眼鏡。以至於影片條目下充斥著這樣的短評: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其實,上面這些朋友都冤枉了他們心中的卡神。

卡梅隆的名字出現在導演一欄,完全是被那個無良的義大利人Ovidio G。 Assonitis(見上面豆瓣貼圖)給坑騙了。

Ovidio是一個沒啥才華、充滿低俗惡趣味的義大利導演。

請看Ovidio的電影畫風: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可不知怎麼的,Ovidio死纏爛打地跟華納影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小成本恐怖片是華納的重頭專案)。

華納方面知道他的水(尿)平(性),堅決不讓他當導演。可這不妨礙他的導演夢,他打著製片人的幌子,找槍手拍電影。

他招募新人導演,拍了沒幾天就以水平太次為由把新人踢走,然後自己上馬當導演。

也就是說,他需要的只是某個懷揣電影夢的菜鳥的名字出現在電影片頭,從而在華納的審查上矇混過關。

用土話說,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卡梅隆只是他手下的又一個受害者罷了——卡梅隆高興地飛到義大利片場,拍了五天,做了五天的導演,就被開除了。

成片出來後,卡梅隆為了不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電影裡,曾偷偷溜進Ovidio的辦公室偷出母帶,想自己剪輯。

不過,最終Ovidio又改了回去,卡梅隆無奈,作為新人的他可沒錢跟Ovidio打官司。

也因此,卡梅隆一直都不承認《食人魚2:繁殖》是他的作品。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內心有一萬句MMP

導演生涯出師不利,對卡梅隆打擊不小,不光是署名的問題,還有Ovidio開他的理由是“水平不行”。

挫敗的同時,卡梅隆意識到一個問題:

要想拍出好作品,自己必須全權掌控。

《終結者》 | 真正的開端之作

在義大利那次不愉快的經歷,並不是一點意義都沒有。

1982年3月,當時剛被Ovidio開除的卡梅隆滯留在羅馬的某個旅店,他身無分文,高燒不退,心情沮喪。

高燒期間,他在幾個難熬的夜晚反覆做著同樣的噩夢——一具合金人形殘軀如鳳凰涅槃一般從爆炸的火光中浮現,拖著身子向他走來……

他從夢中驚醒,立馬在信紙上勾畫出這個籠罩著死亡氣息的形象,腦海裡開始展開一系列情節。

我想你們已經猜到了,這不正是《終結者》裡骷髏式的T-800機器人嗎?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到了1983年,卡梅隆迎來了事業的春天。

不僅《終結者》的專案獲得了奧利安影業

Orion Pictures

和海姆達爾影業

Hemdale Pictures

的投資合同,他還接到了《異形2》和《第一滴血2》的劇本邀約。

幸福來得太突然,三個大專案同時朝自己砸來。

但同時,他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必須在三個月內完成《終結者》《異形2》和《第一滴血2》的三個劇本。

為此,他制定了嚴密的計劃:預估電影的時長,算出劇本的長度(多少頁),除以他每天睡覺(兩小時)之外的小時數,就得到了他每個小時必須要寫出多少頁內容的工作量。

他晚上寫劇本,白天則要準備《終結者》拍攝的前期工作。雖然,他像機器一樣不停運轉,但最終還是沒能完成任務。

《終結者》是他自己的專案,且開拍在即,當然得優先考慮;《第一滴血2》基本完成,但史泰龍不太滿意,他還要自己再修改;而《異形2》只寫了90頁的故事。

1984年10月26日,卡梅隆真正意義上的處女作《終結者》上映,出乎意料地大獲成功。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影片以區區600萬的成本換來了接近8000萬的票房收入。卡梅隆一炮打響,成了好萊塢炙手可熱的年輕導演。

《異形2》 | 片場暴君

由於福克斯高層對《異形2》前90頁的故事非常滿意,加上《終結者》的成功,他們放心地把《異形2》的導筒交到了卡梅隆的手上。

卡梅隆同樣非常推崇

雷德利·斯科特

開創的科幻恐怖片《異形》,因此,執導本片的續集於他而言,

就像繼承偶像的遺產,是一個重大的使命

他明白,在製造讓人頭皮發麻的恐怖氣氛方面,沒人能趕得上老雷。

為了不辱使命,也為了不讓自己淪為一個失敗的模仿者,他改換思路,把《異形2》變成了卡梅隆式的科幻戰爭片。

製造驚險刺激的大場面娛樂觀眾,則是他的拿手好戲。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異形2》的拍攝很不順利,在此過程中,卡梅隆因為他的暴脾氣而獲得了一個“

片場暴君

”的“美名”。

影片的拍攝工作在英國松林製片廠(007電影的長期拍攝基地)進行。在松林製片廠,卡梅隆不得不和英國人打交道,他們佔到整個劇組的一大半。

而卡梅隆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與英國人懶散的工作習慣格格不入,由此產生了大量的矛盾,片場火藥味兒十足。

卡梅隆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英國人雷打不動的“茶歇”,不管工作有多忙,他們總是準時準點兒地放下工作,悠閒地去吃下午茶(大概兩個多小時)。

英國工作人員並不關心電影進展如何、質量怎麼樣,他們也沒有看過《終結者》,只以為卡梅隆是美國來的毛頭小子、自大狂。

卡梅隆常常因進度緩慢而發火,更多時候卻不得不硬著頭皮、憋著火氣。直到電影拍攝完畢,他終於忍不住破口大罵:

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就是靠著一個信念:有一天我終會走出松林的大門再也不回來,而你們這群可憐的混蛋仍然得待在這兒。

幾個月的相處並沒有讓卡梅隆和英國員工建立交情,好在最終的成果聊以撫慰人心。

《異形2》是續集中唯一保持了與前作同樣的高口碑,並且還是整個四部曲裡北美票房最高的。

不過,從這部電影開始,卡梅隆片場獨裁者的壞名聲也傳開了。

《深淵》伊始 | 技術狂人與特效革命

提到卡梅隆,就不能不說他對電影技術的革命性貢獻。

卡梅隆的電影事業正是從模型師起步的,而他向來對電影特效有著執著狂熱的追求。

這在《深淵》《終結者2》《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上都有完美體現。

《深淵》&《終結者2》

1989年的《深淵》是一部深海冒險式的科幻驚悚片,主人公們乘著潛艇去搜救失聯的美國海軍核潛艇。

主角巴德等人在海底遇到了高階文明的外星人,從一開始的恐慌,到後來意識到這些外星人並沒有惡意。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但是同行的海軍中尉科菲認定外星人是核潛艇全軍覆沒的罪魁禍首(起初,他怪罪俄國人),因此,他發瘋似地試圖用核彈攻擊外星人。

在外星人的眼裡,人類不過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而已。最終巴德的搏命相救,讓外星人回心轉意,避免了一場浩劫。

在公映版本里由於時長問題不得不刪減掉“上帝之怒”式的大海嘯鏡頭,最終在1992年卡梅隆重新剪輯的加長版裡重見天日。(卡梅隆很後悔那次刪減)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深淵》裡還有致敬庫布里克《2001太空漫遊》的一段鏡頭: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終結者2:審判日》大家都很熟悉了,作為《終結者》系列的巔峰之作,早已成為科幻經典,並且去年還以3D版本在世界各地重映。

《終結者2》在技術上最大的突破,就是全程CG製作的第二代終結者——殺不死的液態金屬人T-1000。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好萊塢普遍承認《深淵》裡的水柱和《終結者2》裡的T-1000是電影特效史上的兩個里程碑。

業內人士讚揚稱,

卡梅隆把電影技術提前帶進了21世紀。

正因此,《深淵》和《終結者2》雙雙獲得了當年的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終結者2》還在很多方面打破了好萊塢的記錄。

它是第一部製作成本超過一億美元的電影,由此,卡梅隆在“片場暴君”之後收穫了第二個“美名”——最會花錢的導演。

《終結者2》收穫了5。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是第一部的6倍多,至今保持著續集票房增幅最高的記錄。

但於我而言,《終結者2》還有一個驚豔的突破——

反派洗白做主角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這個玩法夠絕夠高階,被後來的許多電影所模仿。

《終結者2》最大的遺產落在了CG領域,整個電腦成像技術的大潮由此拉開序幕。

卡梅隆把特效行業推到最前沿,《終結者2》催生了第一版

Photoshop

(PS)的誕生。此時,視覺特效行業來到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開始從光學構圖轉向數碼特效。

從92年到93年,卡梅隆先後成立了兩家公司,一個是

光風暴製片公司

(取自《終結者》裡施瓦辛格裸體穿越時的光影效果),另一個就是

數字領域特效公司

92年末,在數字領域成立前夕,卡梅隆寫了一份13頁的

“數字宣言”

,這是電影特效行業發展的前瞻性檔案。

在宣言裡,卡梅隆提出了“表演捕捉”的技術概念,這也就是如今運用成熟的動作捕捉技術。

動畫片《蘭戈》: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猩球崛起》: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真實的謊言》&《泰坦尼克號》

數字領域特效公司製作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真實的謊言》,不過這部影片需要CG特效的部分不多。

卡梅隆喜歡CG特效,但絕不會濫用;為了真實效果,能實拍的都採用實拍。

這架誇張的鷂式戰鬥機是真的: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只有少量飛行特技和爆炸鏡頭,採用了CG合成。

儘管如此,這些為數不多的高難度特效還是為數字領域贏得了第一個奧斯卡最佳視效提名。

相比之下,《泰坦尼克號》的誕生,則有很大的偶然性。

拍攝《泰坦尼克號》的想法來源於卡梅隆對深海探險的狂熱愛好。

卡梅隆自幼就有很強烈的探索慾望,他將目光著眼於海洋和外太空:

蔚藍的大海等同於浩瀚的星空,於我而言,海洋是我能夠接觸到的。

其實,在拍完《真實的謊言》之後,卡梅隆一度準備把《蜘蛛俠》漫畫搬上銀幕,他甚至寫好了劇本,獲得了許多大公司的點頭批准,但是最終因為版權的問題而作罷。

加上之前拍攝《異形2》的不愉快經歷,卡梅隆明白,

打造自己的原創專案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這時候他開始寫《阿凡達》的故事(1986年完成劇本,因為技術難以實現,一直擱淺),同時潛水探險事業也沒落下。

他跑到俄羅斯拜訪海洋科學家,然後乘科考船來到大西洋,與科學家一起坐潛艇下潛到海下一萬多英尺的地方,找到了泰坦尼克號沉船。

當龐然大物的殘骸映入眼簾時,他難掩內心的激動,但是當他踏上甲板的時候,他意識到,這是

1500

多人的墳墓。突然之間,一股濃重的歷史災難的悲劇感向他襲來——

這個載入史冊的悲劇故事值得被紀念。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如何讓觀眾對一個大家都知道結果的災難故事感興趣?

最好的辦法是包裝成一出

愛情悲劇

,但是卡梅隆並不擅長純粹的愛情故事。

他從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倖存者的社會階層和性別上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

頭等艙97%的女性倖存了下來,而末等艙的男性只有16%的倖存率

讓人悲痛欲絕的愛情故事一定是身份懸殊的初戀——頭等艙的貴族小姐,與末等艙的窮小子……就這樣,泰坦尼克號上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誕生了。

泰坦尼克號是鍍金時代(大概在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初)極致奢華的象徵,為了還原這種奢華感,卡梅隆讓工匠按照1:1的比例打造了一艘新的泰坦尼克號,拍攝中遵照史實又毀了它(真不愧是燒錢能手)。

駛向天堂的夢之船: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在拍攝沉船的高潮戲份時,卡梅隆第一次運用了他當年設想的動作捕捉技術。

在那場船尾高高翹起又慢慢斷裂的戲份,一開始採用實拍導致了多人受傷,之後卡梅隆決定用動作捕捉技術來完成。

最終的效果非常喜人,完全能夠以假亂真。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可想而知,《泰坦尼克號》又是一部燒錢大作。

在拍攝沉船戲份的時候,由於花錢太快,兩大投資方派拉蒙和福克斯紛紛派出高層和成本控制專家到現場監督;結果專家說,“按照這樣的還原度和製作規模,錢花得還遠遠不夠(言下之意卡梅隆已經為公司省了許多錢)”。

《泰坦尼克號》的製作成本達到了

2億

美元,再次重新整理了《終結者2》保持的“最昂貴電影”記錄。

卡梅隆喜歡破成本記錄,卻也意外地破了利潤記錄。

1997年12月19日影片在美國上映,首周票房表現平平,可從次周開始不降反升,頂著影評人大肆批評的壓力連續

16

周登頂票房榜, 迅速以現象級的姿態席捲全球,在公映期內收穫了超過

18億

美元的票房(加上2012年3D重製版,總票房21。86億美元)。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影片不僅在商業上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也在藝術上得到了學院派的充分認可

——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

奧斯卡獎項14提11中

,橫掃98年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平了1959年的聖經故事電影

《賓虛》

的記錄(挖個坑,改天寫一下《賓虛》這部史詩大作)。

雖然自己的電影曾多次獲得過視效獎,但是

最佳影片

最佳導演

,這可是頭一回啊!

激動的卡梅隆在奧斯卡領獎臺上高舉小金人大喊:

我是世界之王!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這句話沒能引來卡梅隆期待的雷鳴般的掌聲,卻在之後成為他“自我膨脹”的話柄。

其實這一次,觀眾又誤會了他,他只是再次喊出了萊昂納多在泰坦尼克號船頭的那句臺詞而已: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阿凡達》| 引領新世紀3D狂潮

時間進入到21世紀,在《阿凡達》誕生之前的10年裡,卡梅隆像他自己設想的那樣,放下電影工作,成為一個完全的海洋冒險家。(此間抽空寫《銃夢》和《阿凡達》劇本)

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觀蛟龍。

當卡梅隆從海洋深處迴歸電影的時候,他把自己在海洋裡見到的那個五彩斑斕的奇妙藍色世界帶到了潘多拉星球——

2009年3D科幻片

《阿凡達》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事實上,3D電影並不是卡梅隆的首創,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誕生了3D立體電影。

1921年7月8日,首部3D電影《愛的力量》上映。後來3D電影在50年代迎來短暫黃金時期,出現了著名3D恐怖片《黑湖妖譚》《恐怖蠟像館》和《非洲歷險記》等。

隨後又在70年代短暫復興,80年代後逐漸衰落。

由於早期的技術粗糙,成片效果不佳,經常使得觀眾出現眩暈、噁心等不適感;一陣新鮮感過後,立體電影被好萊塢果斷拋棄,直至被人遺忘。。

2009年《阿凡達》上映前,許多人都不看好卡梅隆宣傳的這部高科技3D拍攝的影片,認為他許久沒拍電影,已經忘了好萊塢的行情,更有批評者說他是翻歷史垃圾堆。

許多年前,在卡梅隆猶豫要不要拍攝《泰坦尼克號》的時候,一位俄羅斯科學家朋友發了一封鼓舞他的傳真,只寫了一句話:

生命之中,有時需要做一些不凡之事。

——阿納託利·薩加列維齊,1995年。

卡梅隆正是抱著這樣的信念,衝破世俗的眼光,把《阿凡達》帶到了觀眾的眼前。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事實證明,他再次締造了神話:《阿凡達》在全球豪取

27.88億

美元,破了《泰坦尼克號》的記錄,至今仍是影史票房冠軍。

《阿凡達》掀起的3D熱潮改變了觀眾的觀影方式,更讓一眾後來者乘著3D的東風賺得盆滿缽滿。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不久之後上映的迪士尼童話片

《愛麗絲夢遊仙境》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作為德普的腦殘粉,我知道那時他正當紅,但是10億美元的票房對本片來說絕對是奇蹟了。因此,2016年第二部的撲街,自然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如今,3D影片已經成了商業大片的標配,電影公司與觀眾都是受益者。這些都要感謝當初那個埋頭在“歷史垃圾堆”裡的人。

神仙落地:私人生活

卡神的電影人生太過傳奇,一不小心文章就寫長了。

這裡只好簡單聊聊他作為普通人“吉姆”的私人生活了。(“吉姆”是卡梅隆的家人、朋友對他的愛稱)

情感 | 專愛女強人

卡梅隆的母親是他的銀幕女英雄們的最初靈感來源。在他的私人情感上,他也一直鍾情於精明能幹的女強人。

他一共有過5個妻子,最著名的是第三和第四任。

第三任妻子正是赫赫有名的女導演

凱瑟琳·畢格羅

。有趣的是,卡梅隆喜歡強悍的女英雄做主角,而凱瑟琳卻偏愛男性英雄做她的電影主角。

更有趣的是,2010年,卡梅隆(《阿凡達》)與凱瑟琳(《拆彈部隊》)同場爭奪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當時卡梅隆就坐在凱瑟琳的身後,最終,卡梅隆惜敗前妻並大方送上祝福。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卡梅隆在拍攝《終結者2》的時候愛上了女主角扮演者

琳達·漢密爾頓

,因此與凱瑟琳和平分手;琳達則成為卡梅隆的第四任妻子。

與《阿凡達2》開拍同時出現的另一個好訊息,是琳達將會迴歸卡梅隆參與制作的《終結者》系列新續集。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卡梅隆的現任夫人是一位不出名的女演員,你們都在銀幕上看到過她。

蘇茜·艾米斯

,是《泰坦尼克號》中老年Rose的孫女的扮演者,2000年與卡梅隆結婚至今。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愛好 | 海洋探險

除了導演,卡梅隆的第二個身份便是海洋探險家了。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他組建了自己的海洋探險隊,在沒有拍電影的時候,他基本就在搗鼓著製作潛艇,前往深海探險。

十幾年來,他乘著自制的“深海挑戰者號”潛艇,去到許多海底異世界,拍攝了多部海洋紀錄片。

他曾造訪過二戰時被擊沉的德國戰艦

“俾斯麥號”

,也曾多次回訪泰坦尼克號的殘骸。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最讓他驕傲的探險歷程,是獨自到達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地方——

位於海下11000米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

(就是《巨齒鯊》裡的那個地方)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在海拔-11000米的深處向妻子蘇茜表白,果然愛得深沉: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在探險過程中,他還發現了許多海洋新物種,並把它們以另一種方式遷移到了潘多拉星球: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在探險紀錄片《深海挑戰》中,他也曾自問: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作為一個同樣對浩瀚星空充滿無限嚮往的探險家來說,你以為卡梅隆沒想過上天嗎?

他曾多次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聯絡,試圖去太空拍攝紀錄片,幾近成行,結果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空難發生,NASA以此為由拒絕了他。

不過,卡梅隆終究透過《阿凡達》實現了遨遊太空的夢想。

而作為觀眾的我們,則拭目以待潘多拉星球更多的冒險故事……

他自稱世界之王,而世人卻叫他電影之神

該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第十放映室(ID:dsfysweixin)

如需轉載請聯絡微信ID:dsfysweixin,微信搜尋關注:第十放映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