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橫街直路|引子 第一次到顯正街

由 武漢三鎮吃喝玩樂 發表于 運動2022-04-03
簡介第二年,母親又調到漢陽顯正街小學教書

引子長什麼樣子

4

歲時,隨著母親到漢陽區的顯正街租房子,現在屈指算起來,也有大半個世紀年華了,春去秋來,歲月如梭,那留下的,是我人生的最初記憶。

橫街直路|引子 第一次到顯正街

20世紀初的顯正街 漢陽區檔案館供圖

1957

年,父母從位於漢陽琴斷口的武漢第二磚瓦廠(又稱同惠磚瓦廠), 調到漢陽城區工作。我們一家先租下漢陽吳家巷一家張姓的私房暫住。第二年,母親又調到漢陽顯正街小學教書。

年初的一天,她帶著我從吳家巷的暫住屋出來,右拐青石橋街,又右拐到西大街,過西門口,就到了顯正街。那一路,滿眼入目的都是青石鋪就的街面,青灰青灰、油光油光的,顯露出很久很久的歲月痕跡。條石約有四尺長、一尺寬的樣子。街中間,正對著人行的方向橫鋪著,兩側則豎鋪著,時不時也有大小不等的半頭青石夾雜其間,街面剛好容一輛板車和一輛人力車擦身而過。

年幼的我,在青石上側身跳躍著行走,雙腿並一下,跨一步,再並一下,又跨一步。一會兒跳到母親的前面,一會兒跳到她的後面或側面。蹦跳之間,我突然發現有的青石上,竟還刻著一些字和花紋,只是歲月太久,模模糊糊的,看得不蠻清晰,便好奇地停下來還想細看看。不知什麼原因,我兒時就特別喜歡這些渾厚古樸、風沐雨蝕的石件,總用這種歡喜雀躍、奮馬揚鞭的姿勢,在上面行走。母親那時正懷著弟弟建偉,前後左右跑動的我,把她鬧煩了,她就無可奈何地說一句:

“你這個伢啊!走路都‘冇得’(沒有)個樣子。” 她把我牽到顯正街市五醫院正對門的一間大屋。吱……吱,門開了——

“好大的屋!”我不禁一下子驚訝起來。母親站在大堂屋裡,與學校同事雷茯靜老師說著話,是雷老師介紹母親租的大屋。

我好奇地四處張望。只見樓上樓下有大人、小伢們走了出來,二樓天井周圍的窗戶也打開了,探出幾個“腦殼”(腦袋),他們都新奇地打量著我們這將新搬來的同屋。

我十分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母親穿著一件棗紅色的呢大衣,大衣釦子是鍍金圓邊框包黑色金絲絨的,戴著一條紅色開司米圍巾。冬季,除了對襟襖子、格子或花罩衣外,這件呢大衣是我兒時所見過的母親冬季衣服中印象最深的。

當時表姐韻琴和“家家”(外婆)也同住這裡,表姐喊我“弟弟”,同屋的小伢們就跟著喊我“弟弟”了。

後來父親也來看了房,都覺得蠻好,就租下了大堂屋左邊那間正房,和連在後堂屋的那間後房。後房後側是上二樓的木樓梯。後堂屋一半是二樓底,一半是黑灰瓦間夾玻璃的亮瓦頂。正房、後房都是木門、木柱和木鼓皮板的牆壁,它與廂房和二樓的木格門、窗棗紅色的油漆不同,是墨綠色的。這樣一比較,大堂屋顯得寬敞氣派,後堂屋則感覺十分寧靜清雅。

我們一家人,從

1958

年開始就住在這裡,門牌一直是顯正街

224

號。我的弟弟建偉、妹妹健美都出生在這間大屋。我從小學、初中、高中到

1972

年參加工作前後,都在這裡度過。

1981

年我與何俊結婚,住到大屋隔壁單位分的四樓一間半房裡,直到

1983

年兒子小凡快一週歲時,才搬離顯正街,住到離顯正街不遠的平山正街到現在。

非常有幸,我從童年到青年都在顯正街這個傳統中國氣場的空間裡,在這些勤勞樸實善良的鄰居中,在這條古樸溫暖有活力的老街上生活和學習,從小學到高中,我每天都朝著太陽昇起的方向去上學,在這條老街上,留下了我追逐陽光和夢想的足跡。

久而久之,我對這條歲月悠久的老街,對街上隨著歲月飄逝而過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感知和了解。因而,我想將它深深鐫刻在我大腦中,關於顯正街的記憶,隨著筆痕記錄下來,使今天的人們,在親歷這條老街新的繁華之時,也不會忘記它曾經不平凡的過往。

橫街直路|引子 第一次到顯正街

1949年10月漢陽城區地圖 徐望生供圖

資料連結:

【顯正街】顯正街東自漢陽城東門(與今晴川大道垂直交會),西至鳳山門(遺址在今南城巷與西大街、顯正街交會處),全長

829

米。自唐漢陽城建成後,長期為古漢陽城內的 一條通衢,其名由縣正街(漢陽縣之正街)演化而來。漢陽古城位於鳳棲山(今鳳凰山)南,於唐武德四年(

621

年)營建。城圍長約

3。6

千 米,初有城門

8

座,後為

4

座,至清代僅有東門、南紀門和鳳山門

3

座。漢陽古城自建成至古城垣拆除,雖經多次修葺和擴建,但其制式格局基本未變(武昌古城在明代修葺時,其街道格局改變了)。距今有近

1400

年的歷史。這樣,顯正街就成為武漢三鎮最古老的街道了。顯正街兩旁曾有漢陽府衙、漢陽縣衙、漢陽府學、漢陽縣學、漢陽貢院等主要機構。歷代為漢陽縣、漢陽軍、漢陽府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

顯正街是漢陽城之繁盛中軸,商貿興旺,店鋪密集,有唐代詩人羅隱

“漢陽渡口蘭為舟,漢陽城下多酒樓”美譽,宋代則有“平時十萬戶,鴛瓦百賈區”之描述,明清時期的棉花交易“浪湧銀花,坡呈白雪”。歷代顯正街街市上“重層飛棟,五金山集”,曾被譽為 “楚中第一繁盛處”。

1957

年後,雖然漢陽城的鬧市中心從顯正街移至鍾家村,但顯正街的小商品市場、手工作坊和飲食服務以其獨特的魅力保持長盛不衰的景象,是市民傳統購物 和消費休閒的理想場所。

橫街直路|引子 第一次到顯正街

漢陽鳳山門

【吳家巷】吳家巷之名與一吳姓商人在此經營有關。相傳清末至民國年間,有一吳姓商人在此投資建一修船廠,規模不大。具體經營情況及何時停業關閉均無記載。以後在

船廠附近建起民房,逐漸成巷,開始稱吳家廠,至

1941

年稱其為吳家巷。小巷道路狹窄,寬約

3

米,條石路面,僅夠行人透過。至

2005

年,吳家巷東起南城巷,西抵青石橋街,長

140

米。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