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透過不同時期的自畫像變化,看見畢加索的人生

由 黑白世界Sa 發表于 運動2022-03-22
簡介畢加索就是一個非常適合用來展現自畫像藝術價值的藝術家

畢加索長什麼樣子圖片

自畫像中蘊涵著藝術家的很多心思。既有藝術主張上的,也有個人情感上的。這和大多自畫像並非用來銷售,所以藝術家們發揮餘地更大有關。在一些藝術家的自畫像上,甚至包含著他的整個人生。畢加索就是一個非常適合用來展現自畫像藝術價值的藝術家。

要說才華橫溢、畫風多變的藝術家,繞不開畢加索;要說精力充沛、筆耕不輟的藝術家,繞不開畢加索,要說自負自戀,忍不住要畫自畫像以明志的藝術家,更是繞不開畢加索。他的自畫像,遠不只是要「大家記得我長這個帥氣樣子」,而是包含很多個人的抱負、主張、甚至是自己都不願面對的、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

由於他這一輩子自畫像實在太多,無法一一列舉,我就先挑他這一輩子裡特別有代表性的說說吧。

透過不同時期的自畫像變化,看見畢加索的人生

這幅自畫像藏於畢加索的故鄉巴塞羅那,可以說是他「夢開始的地方」。畢加索的父親已經看出自己的兒子是塊材料,但想象力有限的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兒子可以成為一個功夫紮實的學院派畫家。此時無論是他還是畢加索本人,距離日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嘴歪眼斜」風格還有十數年的光景。在這幅早期自畫像上,也確實留有他從古代大師處學習的痕跡,只要稍加對比,觀眾要發現它和倫勃朗自畫像的相似之處並非難事。

透過不同時期的自畫像變化,看見畢加索的人生

但是也正是從畢加索的這幅自畫像上,我們看到了一個神情嚴肅、眉頭緊鎖、氣宇不凡(至少自命不凡)的年輕人,他無疑對自己所處的現狀是有不滿的。這會兒的畢加索只是知道自己絕不能落入前人留下的風格之中。他得搞點新東西出來,至於這不同於以往的新東西是什麼,他也不清楚。這是一種迫切求變卻找不到方向的迷茫與狂躁。所謂「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但是現在沒雷。

在這幅畫完成一年後,畢加索和美術學院的同學們只是聽說在不遠的巴黎,正有轟轟烈烈的藝術運動蓬勃發展,和我們巴塞羅那這種老土的鄉下簡直天壤之別。也正是這些道聽途說,讓他堅定了信念:去巴黎。長大一點的畢加索,有了目標,自畫像也變得乾脆利落,線條凌厲了起來。

透過不同時期的自畫像變化,看見畢加索的人生

結果畢加索去巴黎了嗎?去了。結果呢?結果巴黎藝術界蘊含的資訊量太大,畢加索腦死了。這一時期的畢加索,經歷著我國很多藝術家在改革開放之初面對的信仰崩塌:原來藝術界現在已經這樣了?!我之前學的都是啥?!他這會兒的自畫像,有著十足的表情包潛力。

透過不同時期的自畫像變化,看見畢加索的人生

這幅自畫像創作於他初到巴黎之後,也是少見的有命名的自畫像。這幅畫出現於巴黎的知名伯樂沃拉爾為他辦的展覽中。也就是說,這幅將被賣掉的自畫像可以算是藝術家在觀眾面前的登場亮相。畢加索為作品署了這麼一個存在感極強的名字也就不奇怪了。

透過不同時期的自畫像變化,看見畢加索的人生

此時的畢加索明顯是受到了客居巴黎的挪威畫家蒙克——就是畫《吶喊》的那位——的衝擊(此時蒙克已經是名聲在外的大腕兒了)。強烈對比的色彩、雙目圓瞪的表情,彷彿在表達藝術家有使不完的力氣,隨時準備和整個藝術界幹仗,以證明自己的存在。幹仗的事兒姑且不提,他當時的確把他能學的風格都學了個遍。當時一位名叫馬克思·雅各布的作家回憶道:

「畢加索來巴黎沒多久,就被沃拉爾看中了。這對於一個年輕畫家來說就已經等於成功了。很多人指責他的作品風格七拼八湊,簡直是大雜燴。裡面有著學院派、塞尚、勞特累克、維亞爾、梵高……等等藝術家的痕跡。但是不管怎麼說,大家都不得不承認,這小子確實才華橫溢……他不但學得快,畫得也快,基本上一天就能畫出一幅,等當晚又能畫出第二幅,平均每一件作品大概可以賣 150 法郎。」

這會兒的他住在巴黎的廉租房裡,拼命燃燒著自己的能量。然而這種憑一鼓作氣來畫畫的狀態很難持久,任何外力都可能打斷這口氣。最終打斷畢加索的,是和他一同來巴黎打拼,想要成為詩人的好友卡薩吉瑪斯在眾多不順遂的遭遇下開槍自盡身亡的噩耗。被消極情緒掏空了身體的畢加索不再延續之前那種模仿他人的畫風,而是將畫畫當成表達情緒的媒介。他筆下的一切都充滿了抑鬱的藍色調,無論是自畫像還是法國陽光燦爛的風景,一概如此。他的第一種由內而發的個人風格——被藝術史學家稱為藍色時期——從此誕生。

透過不同時期的自畫像變化,看見畢加索的人生

從那之後,畢加索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從抑鬱的藍色時期走出來,並留下了數十件作品。這會兒的他已經知道巴黎沒有他想要的答案,並轉而回望故鄉,希望能從西班牙的文化傳統中找到出路。這會兒的他把自己畫得手腳粗壯,敦厚淳樸,正是燈紅酒綠的巴黎所沒有的,西班牙所處的伊比利亞半島留下的古代雕塑中隨處可見的美感。

透過不同時期的自畫像變化,看見畢加索的人生

畢加索,《自畫像》,1906 年(25 歲),費城美術館,費城

透過不同時期的自畫像變化,看見畢加索的人生

不過,這會兒的畢加索並沒有將巴黎的一切拋在腦後。這幅自畫像的姿勢酷似塞尚 1890 年所作的自畫像。而畢加索很可能是在當年得知塞尚去世的訊息後決定創作這幅作品的。他視塞尚為自己的精神導師,既是因為嚮往塞尚純粹地求索藝術真諦的人生,也是因為塞尚在藝術風格上開一代先河,給畢加索這樣的後人開闢了無需顧忌傳統的全新道路。另外,儘管左手拿畫板的姿勢和塞尚相近,他卻特地沒有給自己的右手畫上畫筆,似乎是表達自己正處在構思的過程中,並沒有草率動筆的意思。或許這是他和當初在巴黎憑一股衝勁畫畫的自己告別。藝術史學家則以畫中的色調為這一時期的他命名——粉色時期。

畢加索那輕快的粉色時期僅僅三年而已。此後,他從故鄉西班牙南望,將目光聚焦在了更為淳樸,乃至富有悠遠且原始氣息的非洲藝術上。他此時的自畫像宛如刻刀雕刻出來的一個木頭腦袋,充滿了比很多木雕更為誇張的短促直線,粉色時期的溫潤曲線不復存在。面對這種出格前衛的畫風,即使是同為先鋒的野獸派大師馬蒂斯都很難接受。但這只是畢加索下一個更為激進階段的序曲。他日後在立體主義時期創作的作品已經近乎「不成人形」了。

透過不同時期的自畫像變化,看見畢加索的人生

不過,一切隨著 1914 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了改變。在戰爭早期,有相當一批先鋒藝術家擁抱戰爭,盼望戰爭,希望戰爭能夠砸爛舊世界,開啟人類的,同時也是藝術的全新篇章,徹底和舊世界告別。不過隨著戰事愈發醜陋,藝術家們的心態也發生了改變,他們反而開始懷念秩序和往昔。畢加索的作品也破天荒地迴歸傳統起來,這一時期的他以拉斐爾為師,試圖精進自己對每一根線條的運用。

透過不同時期的自畫像變化,看見畢加索的人生

透過不同時期的自畫像變化,看見畢加索的人生

這個迴歸古典的時期在畢加索身上持續了不到十年。當他來到五十歲左右時,逐漸接受了世界一時半會兒不會變好了的現實,並將自己的藝術主張和對時局的看法融入了畫中。他在這一時期畫出了個人藝術生涯的代表作《格爾尼卡》,而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創作的自畫像《水手》也沿用了經他個人發展的立體主義創作理念。他在描繪事物時,將他們直觀展現出來的外在模樣打碎重組,將它們本該在多個角度下才能觀察到的形貌安排在同一個平面畫布上,並希望用這種方式還原一個事物的終極真實形象,而不是僅能被我們有侷限的雙眼觀察到的形象。

透過不同時期的自畫像變化,看見畢加索的人生

透過不同時期的自畫像變化,看見畢加索的人生

例如,在自畫像《水手》中,畢加索想要畫出本質上的自己——一個遊刃有餘、玩世不恭、自信滿滿的靈魂,可自己的皮囊卻束縛著靈魂的表達。他的手臂無法像章魚的觸角那樣隨意彎曲,他的眼角只能擠出有限的角度,完全沒法展現自己有多麼狡猾。所以,他需要藉助畫筆,讓我們看到一個手臂自如扭動、嘴巴和鼻子撇到完全不同方向、只有一隻眼(而且還是歪倒下來那隻)望向觀眾的人像。「看,不要搞錯了,這才是我,畢加索。」

透過不同時期的自畫像變化,看見畢加索的人生

當年那個初到巴黎,急於證明自己的年輕人,此時在藝術上已臻化境,他的畫筆和靈魂同樣自由,即使不借助風的襯托,也可以飄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然而,這還不是畢加索藝術人生的終點。儘管他一輩子引領藝術潮流,錦衣玉食,風流倜儻,可以說是一個藝術家能求得的最好結果,但他依然要面對每個人都逃不開的難題:求得好死。哪怕已經比他同時代的絕大多數人都要長壽,年過 90 的畢加索依然沒活夠。他越留戀活著的歡愉,就越怕日漸逼近的死亡。他把求生本能轉化為創作激情,在留下的最後幾幅自畫像中,充滿著對衰老和死亡的恐懼。

透過不同時期的自畫像變化,看見畢加索的人生

畫裡的他把眼睛睜得比任何時候都大,既像是生怕自己一旦閉眼,就再也睜不開了一樣,也像是已經見到了死亡來臨,驚恐得動彈不得。

不到一年後,不管他自己甘不甘心,藝術生涯橫貫二十世紀大半的畢加索終於走到了人生的終點。而他的藝術人生,也永遠留在了一幅幅自畫像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