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古代是怎麼計時的?一文看懂《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計時器

由 歷史的長空歲月 發表于 運動2021-06-01
簡介▲十二時辰與現代時間的對應在看天曉時上古人可謂登峰造極1日 晷古代人很早就懂得了利用太陽光影來計時,日晷就是其中一個經典的例子

計時裝置是什麼

2019年最令人驚豔的國產劇集是哪一部?

相信除了《長安十二時辰》,沒有第二個答案了。

古代是怎麼計時的?一文看懂《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計時器

雖然該劇後半部分的情節走向有點拖沓,多線並進的敘事線索也開始崩亂,但就服化道與佈景細節而言,仍值得被吹爆。

伴隨著一聲“巳正,大荒落”,《長安十二時辰》的帷幕就此拉開。

古代是怎麼計時的?一文看懂《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計時器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熾盛大出 霍然而落”

這一句源自唐代開元年間的學者張守節對《史書》中“荒落”一詞的註解:“言萬物皆熾盛而大出,霍然落之,故云荒落也。”

短短的八個字,就能看出我國古代的計時系統是一門不小的學問。

古代是怎麼計時的?一文看懂《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計時器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相傳是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古代是怎麼計時的?一文看懂《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計時器

▲十二時辰與現代時間的對應

在看天曉時上

古人可謂登峰造極

1

日 晷

古代人很早就懂得了利用太陽光影來計時,日晷就是其中一個經典的例子。隨著一天當中太陽位置的變化,晷針影子在盤上隨之移動。

古代是怎麼計時的?一文看懂《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計時器

▲故宮日晷

日晷又分為赤道式、地平式和垂直式日晷。其中最重要和是最常見的正是赤道式日晷。

而我們在小區公園、碼頭廣場、觀光景點常見的地平式日晷,當然也能用來計時,但在精確度和方便性上都遠不如赤道式日晷。

古代是怎麼計時的?一文看懂《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計時器

▲戶外水平式日晷

日晷計時的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表)和晷面(帶刻度的表座)組成。這套計時系統最早在古埃及被髮明出來,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2

圭 表

圭表是根據日影長度來測量時間的,是我國最為原始古老的計時工具。我們常說的光陰一詞就和圭表有關係。

“圭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直立在地面測日影的標杆或石柱叫做表,南北放置測量表影的刻板叫做圭。

古代是怎麼計時的?一文看懂《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計時器

▲圭表

然而,圭表最主要的功能是測量節氣,不是時刻。

測量表影的長度可以定出正午時刻,並推算出24節氣。從表影長度的週期變化,如連續兩次日影最長或最短之間的時間間隔,就可以定出一個迴歸年的長度(所包含的天數)。

同時,還能測出日影最短的那一天是夏至,日影最長的那一天是冬至。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中國所測定的迴歸年數值的準確度居世界第一。

古代是怎麼計時的?一文看懂《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計時器

▲北京古觀象臺圭表

日晷和圭表都要依賴太陽的光影,所以又稱“太陽鍾”,在陰雨天和夜間無法使用。

離了太陽

古代人就不能轉了?

那你也太太太小看先人的智慧了。

相比較前面這兩類計時工具,在我國古代應用更為廣泛的計時儀器實際是漏刻。

古代是怎麼計時的?一文看懂《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計時器

▲商業街上的滴漏塑像

漏刻主要有兩種:沙漏和滴漏。它的出現解決了前面只能在晴朗的白天使用的難題。

1 滴 漏

滴漏就是利用水流的均衡性原理,在壺裡盛水,透過觀察壺上刻有時間的標尺(叫刻箭)位置來判斷時間。“漏刻”的方式由於不受天氣和氣候的影響,在民間被長期使用。

古代是怎麼計時的?一文看懂《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計時器

注:延祐滴漏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漏刻,於元代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鑄造,屬於多級補償式浮箭漏。

2 沙漏

沙漏最早由明代的詹希元發明,《明史·天文志》載曰:“明初,詹希元以水漏至嚴寒水凍輒不能行,故以沙代水。然沙行太疾,末協天運,乃以鬥輪之外復加四輪,輪皆三十六齒。”

由此看來,沙漏最初是作為滴漏的替代品被創造出來的。

正是因為漏刻的使用,“刻”作為一種時間單位誕生了。從商朝開始,人們把晝夜分成均勻的一百刻,稱“百刻制”。

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在採用十二時辰的同時,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法。

人們這才發現百刻制不能與12個時辰整除,不好計算,又先後改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才正式規定一晝夜為96刻,每個時辰八刻,又分上四刻和下四刻。

一炷香的時間

到底是多久?

火鬧鐘

細心看劇的小夥伴會發現,《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除了漏刻,還有一尊霸氣外漏的龍型計時器。

古代是怎麼計時的?一文看懂《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計時器

這叫龍舟香漏,屬於香漏的一種,又稱“火鬧鐘”。我們常說的一炷香計時法,也屬於香漏。

我國是火鐘的故鄉。傳統的火鍾是由我們平時所熟知的盤香構成,用一些特殊樹木磨成粉末,並加入一些香料,合成“麵糰”,就可以製成盤香了。

古代是怎麼計時的?一文看懂《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計時器

大的盤香幾公尺長,可以燃燒幾個月。如在盤香的特定位置上再裝上幾個金屬球,盤香下面放一個金屬盤,當燃燒到某一特定的部位時,金屬球就會落在金屬盤裡,發出清脆的響聲,這就構成了“火鬧鐘”。

古代是怎麼計時的?一文看懂《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計時器

不過有一個小問題是,從文獻記載來看,這種“龍舟香漏”似乎是宋代以後才出現的,這也算是《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個為數不多的歷史bug吧。

古代是怎麼計時的?一文看懂《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計時器

▲博物館中的龍舟香漏

火鍾計時的精度並不高。因為火鐘的燃燒速度總是取決於燃燒條件,而製造完全相同的蠟燭、盤香更是不可能的事,燃料和燃燒條件兩個因素都不確定,計時精度就低了。

所以,如果你要問一炷香到底有多久,那隻能說……看情況吧。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