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哲學常識:中國文化的特點

由 感覺自己是人才 發表于 運動2022-03-08
簡介之所以會有如此的思想,那是因為我們本土以儒家和道家為代表的文化思想,就能讓我們依據現實生活在人與人之間,以倫理道德為基礎、讓自己在精神層面、就能構建出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人生追求,所以我們不需要像西方人那樣,需要去虛無的彼岸世界尋找人生意義之追

規規什麼什麼四字成語

哲學常識:中國文化的特點

中國人的信仰

從華夏的歷史來考察,自始至終華夏民族的歷史就是一個以“

世俗倫理

”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意識形態。

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上,同時在華夏民族賴以生存的這塊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宗教只有道教。而道家文化的最主要目標,也不是讓人能夠上天堂,而是要在現實生活中,透過自己的修身養性達到“

真人

”的狀態。

何謂“真人”?真人是道家的一個術語。意思是:“修行得道之人。”

哲學常識:中國文化的特點

中國人從來沒有過、也不需要到教堂中去進行什麼所謂的禱告,來獲得心靈的安慰。即使有進入佛門去拜佛求籤的行為,大多數人的目的是一種比較功利性的思想,比如:求學求官、求生貴子、求財求名求權等一些思想。

而很少有像西方那種超出功利性的崇拜信仰。之所以會有如此的思想,那是因為我們本土以儒家和道家為代表的文化思想,就能讓我們依據現實生活在人與人之間,以倫理道德為基礎、讓自己在精神層面、就能構建出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人生追求,所以我們不需要像西方人那樣,需要去虛無的彼岸世界尋找人生意義之追求。

儒家思想以“仁”釋“禮”,注重於個人與社會的統一;道家思想以“德”釋“道”,著力於人和自然的統一。兩家思想都沒有把人生之意義和社會秩序引向虛無彼岸的神秘世界。從而讓我們的人生意義完全可以消融於此岸的現實世界。

華夏兒女們生活在這個現實世界中,就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帶來生活上的安慰和心情上的快樂,所以我們從來不需要什麼上帝和神靈、這些所謂的虛無主義思想。正如林語堂所講的那樣:中國之立軸中堂之類的繪畫和在瓷器上的圖樣,特別突出的有兩種流行題材,一種是閤家歡,上面畫著女人和孩子們正在遊玩閒坐。另外一種則為閒散快樂圖,如漁翁、樵夫或幽幽隱秘之人,悠閒地坐在松蔭之下。這兩種題材,正好可以對正儒家和道家的兩種人生價值觀,儒家是兒孫繞膝之樂,道家則為寄託山水之趣。

哲學常識:中國文化的特點

中國文化的特點

中國文化的特點,同樣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

倫理道德

一方面,過於強調人的自覺和道德修養,從而對外在的規矩沒有什麼信任基礎,反對一切不是出自真心的東西,因有了這樣的倫理道德為基礎,使得中國人重情感,輕契約。這種突出的特點,就是我們中國文化最本質的“

倫理性

”思想。

另一方面。中國人的人生價值追求,並沒有投向外在浩瀚的自然世界或讓心依託彼岸人格神世界。而是讓心身的訴求,都停在了此岸人與人之間的現實世界,就能解決人生的歸宿和價值的取向。中國人的價值取向並不在於對自然界的冥思,也不在於對那個虛無上帝的信仰。而是在於我們文化血脈的傳承,和氏族血液能夠延續不斷地流淌。這就是中國文化的

“世俗性”

。在這兩個方面它們互為表裡,相互結合,表現出了其他民族文化無以企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正因為如此,我們華夏民族雖然經歷了無數次彼此之間的爭鬥和戰亂,還有天災和外族對我們的入侵。最終還是在強大文化基因的保護下,讓苦難的華夏兒女們,才能綿綿不絕地生存了下來,並相對完好地儲存了自己的文化遺產。

哲學常識:中國文化的特點

從鬱郁而歌、投江自盡的屈原,到筆筆見血、忍辱負重的司馬遷;從金戈鐵馬、精忠報國的岳飛,到留取丹心名垂青史的文天祥;從視死如歸,血薦軒轅的譚嗣同,到憤然蹈海、以身殉國的陳天華……

我們這些英勇的華夏兒女們,從來沒有人以命令的形式讓他們必須承擔“死”的責任,也沒有法律規定他們必須履行“死”的義務,當然他們也不需要上帝的召喚和天堂的誘惑,更不需要魔鬼的恐嚇和地獄的威脅,國家的興亡和民族的興衰就能讓他們視死如歸,坦然就義。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正是表達了中國人這種無與倫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哲學常識:中國文化的特點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