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漢得林俊濱:資訊化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

由 36氪 發表于 運動2022-03-07
簡介以下是演講全文: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受組委會的邀請來參加2019年WISE全球化創新峰會跟大家一起分享觀點,今天我和其他的嘉賓不太一樣的一點,就是我們公司是做IT諮詢的,諮詢行業其實不僅自己要出海,而且還要幫助我們的客戶一起出海,所以我今天分享

上海漢得怎麼樣

7月9-10日,36氪在北京和上海同步舉辦“2019WISE超級進化者”大會,活動設有七大會場,關注企業發展變革路徑、行業風向把握、零售行業的進擊與蛻變、萬億企業服務市場的崛起、產業創新機會、全球化趨勢與差異化需求的爆發邏輯等議題,邀請超百位行業領袖,聚焦那些引領行業變革的超級進化者的崛起之路。

在WISE2019超級進化者大會的全球化創新峰會上,上海漢得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際事業部總經理林俊濱為我們講解了中國企業如何透過資訊化走向海外。中國企業出海主要會遇到人才、合規、管控三方面的問題。透過統一的資訊化平臺建立標準的資料、標準化的流程、標準化的規則,可以幫助總部與海外團隊提高效率、建立信任;財務稅務、貿易合規和資料隱私保護等專業性很強的合規,無法單純依靠本地員工的自覺和第三方機構的配合,可以透過資訊化搭建合規平臺;跨國運營的管控上,透過資訊化平臺設立標準、獲取資料、進行考核,提高管控效率和水平,避免事後諸葛亮。另外,海外業務規模不大或者不復雜時,可以透過雲部署降低成本。

漢得林俊濱:資訊化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

以下是演講全文:

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受組委會的邀請來參加2019年WISE全球化創新峰會跟大家一起分享觀點,今天我和其他的嘉賓不太一樣的一點,就是我們公司是做IT諮詢的,諮詢行業其實不僅自己要出海,而且還要幫助我們的客戶一起出海,所以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資訊化如何幫助中國企業走向海外。

首先做一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來自上海漢得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負責國際的業務,主要做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幫助外資企業走進中國,第二件事情幫助中國企業走向海外。漢得資訊是成立於1996年,2011年在創業板上市,目前已經超過10000名員工,其中80%以上都是顧問。我們在發展過程中不是一開始就想著要去出海,其實也是逐步跟著我們的客戶,跟這些企業一起去出海。我們從一開始其實是專注於我們企業的核心資訊化系統的建設,比方說Oracle和SAP系統,後來逐步把我們的業務延伸到了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營銷管理系統CRM,產品研發管理系統PLM,供應商關係管理系統SRM,生產執行系統MES,智慧製造,智慧營銷等等。我們就是一個橋樑,把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前沿專業的技術融合在一起的一座橋樑,這就是我們的價值。

作為本土最大的一家IT諮詢服務商,其實我們在很多年以前我們就一直在尋求能夠把自己打造成一家全球化運營的諮詢公司,致力於打造一支全球化的團隊,希望能夠像華為一樣,在諮詢領域與國際諮詢巨頭一爭高下。得益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也積累了很多的資源和客戶。在2000年到2010年之間,有很多外資企業陸續在中國投資建廠,我們幫助他們做流程梳理和系統建設。同時在過去的6-8年之間,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引導下以及整個中美形勢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陸陸續續地在走向海外,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多的跨國企業選擇我們作為他們全球化佈局的一個合作伙伴。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逐步瞭解了我們的企業在全球化運營過程當中會遇到哪些痛點,會有哪些關注點。

同時我們自己也在跟著我們的客戶慢慢的走向海外,在走出去的時候,其實我們目前走的比較穩健,我們是逐步的按區域佈局的。我們更多考量點是客戶,根據我們的客戶在哪裡,我們就會把我們的區域設在哪裡,比方說日本客戶特別多,他們對我們特別信任,我們在2006年的時候在日本設了點,後來到了新加坡。後來發現中美 貿易戰比較微妙,越來越多的企業願意到美國單獨設廠,而不是簡單的出口我們在美國也設了兩個辦公室,我們也是利用印度低成本的優勢在印度設了研發中心,再後來發現歐洲整個市場越來越多的受到中國企業的重視,我們也跟著我們的客戶走到了歐洲,整個發展過程也是印證了中國企業逐步走出去的過程。。我們在開拓海外市場的時候也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惑,這些的時候我們跟客戶進行相互探討和印證,自己也在不斷的成長。這個過程中不僅積累了大量案例和經驗,更重要的是組建了一支具備全球化經驗的團隊,比如說在美國有幾十號人的團隊,包括專案經理,諮詢顧問。我們除了系統實施外,還可以提供當地會計準則和合規的諮詢服務。比如說剛才我們的一位嘉賓也提到在海外非常重要的一個難點就是要合規,無論是法律還是稅務上的合規,如何做這些事情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和能力。

漢得林俊濱:資訊化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

接下來簡單講一下在資訊化怎麼幫到我們的中國企業走向海外,說到這點其實我在說這個資訊化之前,我想先談談中國企業走出去普遍會面臨的幾個大的問題,首先第一個問題就人才。第二個問題是合規,第三個問題叫管控。

我們先說人才,人才其實是我們走出去首先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因為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兼併收購,股權置換,或是綠地投資,一個有國際化視野並且懂國際化經營的一個團隊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我們中國企業普遍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在國內創業的幫我們打下國內江山的這些核心骨幹,往往以前沒有跨國經營的經驗,或者說缺乏國際化經營的視野。這種情況下我們海外招聘以及團隊的本土化必然是其中的一個手段。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面臨著一個問題,因為海外的團隊普遍對中國企業的文化不熟悉,甚至說完全不瞭解或者還可能有一些牴觸。再加上中間有一些語言、時區包括文化上的差異,實際上他們會覺得和總部溝通不通暢、得到總部的支援比較弱,總部和海外團隊之間的信任感很難建立起來。這樣就導致我們的海外團隊往往穩定性比較差,每隔兩年或者一年多就要換一次。很多客戶跟我抱怨說做我們專案的時候要注意海外團隊不一定很穩定,我說為什麼會這樣?從不同客戶處得到的答案大同小異,因為他們覺得海外的人才對總部公司的文化認同度不高,或者說總部對海外團隊的效率和績效也不滿。後來我們深入去探討發現,其實還是離不開剛剛講的幾個差異,而這幾個差異的消除其實從客觀上來講是挺難的,因為你的時區無論是語言、文化、都是客觀存在的,很難消除。但有一點我們可以改善的,我們如果把所謂差異性的文化,差異性的語言我們透過一些標準的資料,標準化的流程,標準化的規則,把他們事先都討論好、梳理好然後我們放到統一的資訊化平臺裡面去,事先的告訴我們的海外團隊,總部希望你怎麼做。怎麼樣的產出才算是高效的產出,如果你做的不對有什麼時候能夠在事前或者事中提醒你,這樣避免海外的團隊總是覺得好像每次總部就是給我在事後使絆子,總是事後諸葛亮。我們發現正是因為這樣的一些考量,很多走出去比較成熟的公司,無論是華為、中興也好,他們其實都是在一開始走出去的時候,就去部署自己的一些核心的資訊化系統,比方說ERP、OA、CRM的系統,這就是因為他們希望把這個平臺用同一個語言描述,避免把一些很複雜的流程很複雜的一些溝通,透過我們口頭的方式反覆的開會,如果有一個統一的平臺,開會的時候只要拿同一個平臺上的資料來講話,減少了很多溝通上的麻煩和資訊不對稱造成的不信任問題。

再說到合規,合規是所有的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都非常重視的一點,很多CFO跟我笑稱說還沒有賺錢之前就要想著合規,因為合規很重要,一旦合規沒有做好所損失的不僅僅是一個警告,國外合規一旦沒有做好有可能面臨著幾十萬上百萬美金的罰金,甚至喪失整個市場。比如歐洲前年剛剛出臺的GDPR,也是資料保護的一個法案,歐洲企業對GDPR非常重視。一家歐洲企業因為在做電視廣告的時候,透露歐盟使用者每天使用電視開關的時間大概幾十次,這個資訊看起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一個資訊,但之後就質疑說你怎麼會知道每個人開關的次數是多少,怎麼收集到這個資訊,於是就面臨幾百萬的歐元的罰金。這個事情告訴我們說合規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忽視。合規做起來其實是非常複雜的一件事情,因為他實際上專業性很強。他所處的領域基本上都是非常專業的領域,比方說財務非常關注的會計合規,我們稅務的合規,包括說貿易的合規,中興被罰跟觸犯了貿易合規有關係,還有數字隱私保護的合規。這些其實都是會有一些影響的,我們如果說把這些合規遵從都依賴於本地員工的自覺,或者說當地第三方機構的配合,一旦我們中間出現了人才流動,其實對整個合規的遵從會有非常大的風險,這也就是為什麼像華為中興這些公司在一開始就非常的重視搭建合規的平臺,比如多國會計準則的管理平臺,貿易合規的平臺,關務管理平臺,隱私資料保護機制,這些都是資訊化能夠幫大家更好的走出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點。

我們接下去看第三個就是管控,一個企業真正要做好跨國運營或者說全球化的經營,一定離不開兩個字管控。無論是財務管控、戰略管控,還是運營管控,最終總離不開幾件事情:建立標準和流程、獲取經營資料、考核評估經營狀況、管控和改善不合理經營行為。這些事情其實如果透過紙面的規章制度、郵件資訊傳遞和辦公軟體的編輯加工,不僅工作量大、及時性和準確性差,而且基本只能做到事後監督和分析,無法做到真正的事前和事中控制。我有一個客戶他實際上在南美有大概十幾家公司,在歐洲、非洲都有自己的公司,他遇到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海外的這些分公司常年以來都是用excel、郵件、電話加上紙質的檔案傳遞一些經營的情況,包括總部發的一些制度和規則,長此以往他們發現說有滯後性,總部一旦要拿一些管理報表有一個問題,國外的員工需要花大概3-4天左右的時間去幫他整理和編輯這樣的報表出來。所以搞到最後總部的管理層都不太敢去給國外提管理要求,因為這些總部的管控要求都會讓海外業務正常運營受到影響,到最後總部乾脆不管,讓海外自己經營。這件事情就是遇到的一個實際情況,如果我們能夠把我們的規則、資料和標準都能夠放在同一個資訊化平臺裡面去,讓系統給我們提供總部所需要的資料和報告,提供一些經營的指導,其實以上的一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有人會說我聽明白了,我們的一個資訊化系統平臺確實能夠幫我們做好管控和合規,提高人才團隊的穩定性。但是問題是我在海外的業務還小,還沒有足夠的資金能夠去支撐我這樣的投入,那怎麼辦?其實我的建議是說,現在雲計算已經越來越風行越來越成熟,特別是海外。如果企業海外的業務沒有特殊性或者非常大的複雜性,我們可以優先的選擇雲部署的策略。我的經驗是雲部署方案的成本會比本地部署也就是完全擁有自建機房、伺服器以及自己做執行維護,要低而且有的時候低蠻多。

如果大家有出海的需求也可以找到我們做一些相應的諮詢討論,今天我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