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專訪廖昌永: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有音樂

由 孤獨的CEO 發表于 運動2022-03-07
簡介1997年,廖昌永決定參加世界著名的“多明戈世界歌劇大賽”,立即遭到不少人反對,要想在這個比賽獲獎的機會太難了,以往還沒有亞洲人在比賽中有過突破

廖讀什麼音

專訪廖昌永: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有音樂

深夜11點,團隊依舊在定製採訪提綱,這一次我們要專訪的是廖昌永。

最近他的首個熒屏節目《聲入人心》極受歡迎。年輕人們都感嘆原來古典音樂和歌劇可以這樣好看。

專訪廖昌永: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有音樂

我對廖昌永最早的印象是當年上海電視臺那部關於他的紀錄片。

一個四川農村孩子成為世界級歌唱家的奮鬥之路,彼時他在一年之內連獲三項世界著名聲樂大賽第一名,使世界樂壇為之震驚。

其中包括被認為是難度最高、亞洲人從未進入過決賽圈的多明戈世界歌劇大賽。

從此,廖昌永被譽為“亞洲第一男中音”。

挑剔的 《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不吝詞句地稱為:

“這位天才的藝術家將成為世界歌壇的一個瑰寶”

“這位天才的藝術家將成為世界歌壇的一個瑰寶”

在上海音樂學院的排練廳見到廖昌永時,已經身為院長的他正在和學院各部門處理公務。

當坐到我們準備的鋼琴凳,在攝像機前,他笑道:“抱歉,讓我整理一下我的頭髮和衣服,每一次表演和錄製節目我都是很認真對待的。

專訪廖昌永,他多次談到音樂是他生命中最偉大的財富,言語間眼眸散發著認真的光芒。

專訪廖昌永: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有音樂

“這是近年來我們聽到的最優美的男中音”。

“這是近年來我們聽到的最優美的男中音”。

專訪廖昌永: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有音樂

1968年,廖昌永出生在四川郫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7歲那年,父親突然因病去世,留下母親一人帶著他和三個姐姐。

少年廖昌永的生活軌跡與音樂毫無關係,他的音樂啟蒙來自家鄉的大自然。

當時他讀的是茂汶縣中學,校外就是奔騰的岷江,面對大江,他會不由自主地大喊大叫,也許這就是廖昌永最初的練聲法。

讀書時的廖昌永表現最好的科目是體育,那時的他關於未來最奢侈的夢想,畢業後當體育老師。

可是命運就在不經意間轉了一個彎。

高二那年,學校舉行唱歌比賽,他拿了獎。之後又代表學校去縣裡唱,他唱了一首李雙江當時最火的《再見吧!媽媽》,又得了一等獎。

學校的一位老師見他在唱歌上有天分,建議他不妨去學音樂。

於是廖昌永帶著介紹信,去成都找一位叫周維民的老師,從此,廖昌永斷斷續續接受一年多的音樂專業教育。

專訪廖昌永: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有音樂

1988年,廖昌永帶著老師為他準備的兩首歌進入音樂學院考場,當時他一口氣報了三所國內頂級音樂學院,考試完苦等入學通知無果後,廖昌永打算去縣文工團。

當天晚上,就在廖昌永要和縣文工團籤合同時候,他接到了大伯從老家郫縣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是大伯興奮的聲音:

赤腳踏入音樂殿堂

那天,鄉鄰們把廖昌永送到村口,對他說:

從最後一名成為第一名

廖昌永揹著母親精心備置的鋪蓋卷,坐了兩天兩夜的火車一路風塵僕僕到了上海,正是大雨滂沱。

捨不得媽媽做的新布鞋被雨水弄髒,廖昌永索性脫了鞋塞到揹包裡,赤腳走進學校。

雖然這樣的舉動在鄉下實屬平常,但這一幕在上海音樂學院幾乎成了一個經典勵志故事。

專訪廖昌永: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有音樂

真正到了上海,他才知道現實與夢想的差距有多大。

廖昌永的班裡只有五名學生,所有同學都是音樂世家出身,只有他是第一次看見鋼琴,開始學試唱、練耳。

跟“正規軍”同學們相比,連五線譜都不認識的廖昌永幾乎是個異類。

入學不久的一場考試,他是倒數第一名,也因此廖昌永一直沒有帶教老師。

不久,從義大利留學回來的羅魏到上海音樂學院任教,成了學院最年輕的老師。

廖昌永於是被分配給資歷淺、輪不到挑“好苗子”的羅魏,在他的細心指導下,廖昌永的潛質漸漸發掘出來。

“收到上海音樂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了!”。

“你只要以後能當個歌星,大家就知足了。”

“我對聲音很敏感,那時候我唱得並不是最好的,但我會用不同的聲音去表現不同的情緒。

這種能力也不是刻意訓練的,就是一種直覺。”

廖昌永也很早顯示出他對語言的敏感:

半年之後,廖昌永從專業最後一名升到了第一名。

意想不到的是,一年後羅魏決定到美國深造,廖昌永去處成了問題。

由於羅魏是著名藝術家周小燕的學生,他把廖昌永帶到周小燕那裡,向周先生介紹說:“我這兒有個學生,唱得蠻好的。”

加入周小燕的班級後,演出機會比較多。

有一次,上海音樂學院與舊金山歌劇院青年藝術家培訓中心聯合舉辦一場音樂會,中方演員皆來自周小燕的學生,廖昌永不是正式演出人員,只是代替美國方面的男中音參加排練。

即便如此,每次他都像自己正式演出一樣。

而所有中方演員中,也只有廖昌永一個人做到了這一點,這給周小燕留下深刻印象。

廖昌永的努力和刻苦打動了一向以嚴格挑剔著稱的周先生,沒多久,這臺音樂會到香港地區和新加坡上演,廖昌永不但獲得了正式演出機會,而且牢牢站穩了舞臺。

“羅魏老師教我學義大利語時,我對語音語調也掌握得很快。”

“所有譜子我都是揹著上去唱的。”

“周先生教我的時間最長,我從她那兒受益最大。

周先生是一位嚴格的老師,非常嚴格。

她對藝術的熱愛,簡直愛到我們無法想象的地步。這也影響到我對音樂藝術的態度。

專訪廖昌永: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有音樂

2005年,周小燕的學生們為她在上海大劇院組織了一臺音樂會。

當時任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的廖昌永在臺上唱了一首

也許是想起自己一路走來的艱辛,廖昌永幾度哽咽,最終幾乎泣不成聲……

專訪廖昌永: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有音樂

周老師常說:做人就是做藝術,藝如其人,做人不好,藝術怎麼會好呢?這句話我一直銘記在心。”

《老師,我總是想起你》

專訪廖昌永: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有音樂

廖昌永以優異的成績讀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後,就不斷在各種聲樂比賽中獲獎。

1996年,廖昌永被公派去法國參加比賽,由於經費緊張,他的行程安排的十分緊湊,到達法國已經是臨近比賽的時候,沒有倒時差的時間就匆匆上了場。

在非常疲勞的狀態下,廖昌永進入第二輪,本應唱三首歌,唱到第二首旁邊人都看見這個中國人臉色蠟黃,滿臉都是汗珠,趕緊對他施救。

幸運的是評委會主席給了廖昌永重新比賽的資格,他選擇了當晚最後一個出場。再次登臺時候,廖昌永的狀態異常好,一舉奪得第一名。

世界著名的百代(EMI)唱片公司的古典部經理阿蘭·朗塞隆評價道:

震撼世界的中國歌唱家

廖昌永一年內連續3次分別獲得法國第41屆圖魯茲國際聲樂比賽、多明戈世界歌劇大賽、挪威宋雅王后國際聲樂大賽的第一名。

至此打破了白人霸佔古典樂的固有局面,蜚聲國際。

1997年,廖昌永決定參加世界著名的“多明戈世界歌劇大賽”,立即遭到不少人反對,要想在這個比賽獲獎的機會太難了,以往還沒有亞洲人在比賽中有過突破。

廖昌永說:

打動多明戈併成為他的徒弟

專訪廖昌永: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有音樂

最後,廖昌永以《唐·卡洛》裡的詠歎調《我的末日即將來臨》摘得了又一個冠軍。

那屆大賽也因一個亞洲人拿到史無前例的冠軍而轟動,多明戈尤為激動,稱廖昌永是比賽最大的發現和驚喜,讚譽他是

“他唱得太感人了,因為歌聲發自他的內心深處,25年來,我每屆比賽都看,還沒有聽到過像他這麼好的男中音。”

大師當即收他為弟子,並馬上邀他參加自己在東京舉辦的新年音樂會。

2000年底,由多明戈擔任藝術總監的華盛頓歌劇院準備上演威爾第的《遊吟詩人》,多明戈力薦廖昌永出演盧納伯爵一角。

面對邀請,廖昌永起初有些猶豫,《遊吟詩人》是威爾第歌劇中劇情最曲折複雜的一部,情感衝突和矛盾極其強烈,角色難度非常大。

另一方面美國一些不瞭解廖昌永的同行也抱以懷疑態度,但是多明戈力排眾議。

於是廖昌永幾乎找來了所有《遊吟詩人》的版本,細心揣摩人物的性格心理,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地去品,恨不得把全歌劇的歌譜倒揹回去。

雖然是第一次在美國的歌劇院演出,但是廖昌永沒有讓多明戈失望,他的演唱令人耳目一新。

廖昌永一改人們對盧納伯爵的理解,用很年輕很抒情的聲音動情地演繹出來。

專訪廖昌永: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有音樂

值得一提的是,廖昌永在第一次去法國參加聲樂比賽前,一句法語都不會說。

他完全是靠聽錄音學的法語唱詞,在法國演唱完後,觀眾們以為他能說流利的法語,和他打招呼,而他卻只能用英語回答,但由此也可見廖昌永的語感之好。

不過,要求一貫嚴格的周小燕卻對他“潑冷水”:

“我不是不知道中國人的心理,但我沒想那麼多,就覺得哪怕去看一眼。要知道在學歌劇的人眼裡,多明戈是偶像一樣的人物!”

“我所見過的最優秀的男中音”。

“你不能只是在中國唱幾句義大利文、法文蒙中國人。

你要是有本事,就在中國唱中國歌,讓中國人喜歡你;到外國唱外國歌,讓外國人佩服你。

這句話對廖昌永的影響很大,他從此開始學習地道的法語和義大利語。

專訪廖昌永: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有音樂

別蒙人,你必須學到家。”

專訪廖昌永: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有音樂

廖昌永開始走向國際舞臺後,許多歐美國家向他丟擲橄欖枝。

包括世界著名的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但他確一 一拒絕,最終選擇留在上海音樂學院任教。

在參加各類國際演出和大賽中,廖昌永注意到,比賽中的許多獎項是以各國作曲家命名的單項獎。

例如巴黎國家聲樂比賽中的“梅西安”專項獎,挪威國際聲樂比賽中的“格里格”專項獎,等等。

還有一些獎項凸顯了各個國家文化特色,例如多明戈比賽中的西班牙歌曲專項獎,等等。

這些歌劇比賽、藝術歌曲比賽通常需要演唱德奧英法等國家的聲樂作品,但亞洲的作品特別是中國的作品卻寥寥無幾。

於是,廖昌永暗下決心,立志將真正的中國音樂文化帶給世界的聽眾。

在專訪中,廖昌永談到放棄國外機會時,談到:

放棄無數機會留在中國任教

參加音樂節目傳播古典音樂

“每當我站在世界各大國際舞臺上,面對著臺下眾多的外國觀眾高聲歌唱時,心中總有一個夢想:

我希望有一天,更多的中國聲樂作品能走出國門,唱響國際;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把中國的音樂帶到世界的舞臺上;

在後來的音樂生涯中,與其他一些長期與國外歌劇院簽約、走純粹的職業歌唱家之路不同,廖昌永走的是“演出+教學+行政”之路。

目前,廖昌永每年還應國家大劇院之邀演兩部歌劇。如果檔期允許,他也會去國外歌劇院演幾齣戲,以保持狀態。

身為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的他,平時還要參與一些行政工作。

除此之外,廖昌永還是每年堅持帶幾個學生,他希望把當年從老師身上得到的教益也傳遞給他的學生們。

專訪廖昌永: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有音樂

我希望有一天,全世界的觀眾都能為中國的旋律而喝彩!”

“我現在60%的精力是在舞臺上的,還有40%在院裡和教學。有很多人覺得好像我不專心致志在舞臺上去展現才華,有點可惜。

廖昌永很坦然地說,

我是從農村裡走出來的一個孩子,我的經歷跟別人不太一樣,所以我的想法也不太一樣。”

最近,廖昌永登上《聲入人心》的舞臺,他專業的點評和音樂素養贏得觀眾一片讚美聲。

一個專業領域的神,居然充滿了親和力,不譁眾取寵,不裝腔作勢,和學員們以平等、中肯的方式交流,願意針對性的進行精準輔導。

對36位學員而言,絕對是獲益匪淺的,廖昌永對他們在專業上的格局、專業領域發展的高度,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和啟示。

也因為這種專業、親和,熱心觀眾已親切地喊廖昌永為“廖貝貝”。

廖昌永對於《聲入人心》一開始是充滿疑問的,但他堅信音樂沒有真正的古典和流行。他和選手們合作的《天邊》大獲好評,吸引了一眾年輕人關注美聲和歌劇。

從《聲入人心》節目有關資料來看,收視和口碑雙贏,豆瓣評分更是從8。2一直上漲到9。1,其微博話題閱讀量已近7億,相關話題討論量已近200萬。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高雅藝術“接地氣”的完美呈現。

“在藝術道路上,非常多的人給予了我幫助。如果沒有大家的幫助,今天的我不是在工地修房,就是在農村養雞、養鴨。”

“我是一個人單槍匹馬地到上海來,我經常想,我是幸運的,我的成長離不開方方面面對我的幫助。所以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努力投入到每一項工作來回報他們。”

利奧:你去參加綜藝還挺讓人驚訝的,節目組當初怎麼會找到你?

廖昌永:當時我在國外,湖南衛視給我打電話,說想出這麼一檔節目,我說挺好的,不過最開始,我對選秀類節目並不是非常感興趣。

我知道湖南衛視在綜藝節目製作上非常強,我倒是真希望他們做一個關於歌劇、音樂劇的節目,我曾經提過。

那天導演組到上海,帶著臺長的意思來看我,說網上投票,我票數最高,希望我做出品人。

一聊,他們發現我十幾年前就開始做古典和流行音樂融合的工作,大家覺得這個節目對推動更多人瞭解歌劇和音樂劇有幫助,理念一致就接了,他們也沒想到我在這方面有興趣。

利奧:你希望透過這檔節目,消除大家對美聲的隔閡和誤解,這些誤解都有哪些呢?

廖昌永:大家對它不瞭解,都以為唱美聲的、唱歌劇的都是大胖子,都是不會動的,其實世界發展很快,很多東西都變了。

以前歌劇的舞美和道具都比較大,人太瘦了,站在裡面會顯得很小,人胖了走進去剛好。

這是曾經,但現在國際歌劇界對演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了,不但要唱得好,演得好,還要長得好,現在很多歌劇演員都很有氣質,長得帥。

所以大家看完《聲入人心》才有這樣的反映,原來唱歌劇的人顏值這麼高,這是完全在我的意料當中的。

因為大家對它實在不瞭解,誤解太多了,再加上以訛傳訛,總覺得歌劇是聽不懂的,對它有很多成見。透過這樣一個節目,可能會有更多人愛上歌劇。

利奧:美聲在大家的印象裡一直很小眾,比較侷限於學院派,但這個節目讓它走出了象牙塔,有給你什麼啟發嗎?

廖昌永:這也是大家的誤解,美聲其實並不小眾,歌劇在很多年前就是流行音樂。

因為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大家可以選擇的文娛活動越來越多,讓它看起來很高雅,好像不食人間煙火,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

歌劇也好美聲也好,本來就是對生活、對愛情、對家國情懷、對古典文學的反應,歌劇的題材幾乎都是根據名著來改編的。

專訪廖昌永: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有音樂

在整個專訪中,廖昌永的細心和對拍攝場景的細節關注讓我們十分驚訝。

他在侃侃而談中能察覺到譬如身後錄製場景中“誤入”的工作人員,或是我們更換某一個攝像機儲存卡等突發狀態,都會耐心詢問是否需要補錄。

對於演出場景的敏銳觀察和臨危不懼,這定是成千上萬的表演經驗才能鑄就的。

比如《浮士德》是根據歌德的長詩改編的,《茶花女》是根據小仲馬的長篇小說改編的,我們在看戲的時候也可以瞭解這些名著,對提高大家的文學修養是有幫助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