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管寧割席:為那個被誤解了的華歆洗白

由 文史之路ing 發表于 運動2022-03-05
簡介這裡可就明確說了華歆清貧,一個貪財的人,清貧,這可真是前後矛盾啊

管寧割席分坐什麼意忠

管寧割席:為那個被誤解了的華歆洗白

管寧割席的故事來自《世說新語》,原文很短摘錄如下: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不足百字的內容卻把貪財的華歆刻畫的淋漓盡致,華歆這種行為是否為人不恥,還有討論的餘地。真正的問題是這件事的可信度是多少?它是真的嗎?華歆是這樣貪財之人嗎?

我們先看看《三國志》

管寧割席:為那個被誤解了的華歆洗白

裡是怎麼寫華歆的,

華太尉積德居順,其智可及也,其清不可及也。事上以忠,濟下以仁,晏嬰、行父何以加諸?

這是一個極高的評價,說他可以比肩晏嬰,行父(行父就是季文子,他為人小心謹慎,克儉持家,執掌魯國朝政三十多年,厲行節儉,開一代儉樸風氣;開初稅畝,促進魯國的改革發展。)

評價如此之高的人,為什麼會這麼貪財呢?他所謂的貪財是不是真的?看看《三國志》裡是怎麼寫他“貪財”的。

賓客舊人送之者千餘人,贈遺數百金。歆皆無所拒,密各題識,至臨去,悉聚諸物,謂諸賓客曰:“本無拒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單車遠行,將以懷璧為罪,願賓客為之計。”眾乃各留所贈,而服其德。

這段話大意是說:華歆要離開了,有數千人給他送行,他先是假裝收下,有用路上有盜賊,帶著不安全,還給了他們。從這裡華歆不僅沒有收錢,還沒有駁人家的面子,看起來還算不錯。倘若華歆貪財,他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嗎?

《三國志》中接著寫到:

歆素清貧,祿賜以振施親戚故人,家無擔石之儲

。這裡可就明確說了華歆清貧,一個貪財的人,清貧,這可真是前後矛盾啊。我們可以說歷史造假,可這是《三國志》啊,不是《三國演義》啊,不能這樣離譜吧。

華歆不僅不貪財,而且也不好色,“

公卿嘗並賜沒入生口,唯歆出而嫁之。”

這段話比較難理解,難在“生口”這個詞怎麼解釋,生口就是俘虜奴隸的意思,再根據後文的“出而嫁之”,這裡的“生口”,應該就是失敗一方的女眷,華歆沒有自己留下做妾,而是讓她們婚配。我很難相信貪財好色的人會這樣做。

華歆一家人穿得破破爛爛的,吃的也不太在意,當了皇帝的曹丕看不下去了說“

今大官重膳,而司徒蔬食,甚無謂也。”而且特賜御衣,及為其妻子(古文中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兒女)男女皆作衣服。

看到這裡,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華歆不貪財,而且是個好官。《三國志》中的華歆是楷模,《世說新語》中的華歆是羞恥,文學和歷史是不同的。

管寧割席:為那個被誤解了的華歆洗白

文學與歷史不同

那華歆和管寧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呢?《三國志》中說:

華歆與北海邴原、管寧俱遊學,三人相善,時人號三人為“一龍”,歆為龍頭,原為龍腹,寧為龍尾。當時人是這麼看待兩個人的,一個龍頭,一個龍尾。

而且華歆是非常欣賞管寧的,並竭盡所能的為管寧創造機會,第一次:

“黃初中,詔公卿舉獨行君子,歆舉管寧,帝以安車徵之。”

結果是管寧沒有來,“安車”是個官名。

第二次“明

帝即位,歆進封博平侯,拜太尉。歆稱病乞退,讓位於寧,帝不許。”

曹睿知道華歆是人才,沒有同意他的建議。能這樣做的人,不會是小人的,小人要能這樣,這世界多美好啊。

文學中的華歆如此的“不堪”歷史中的華歆又是如此的高山仰止,一個不足百字的小品文,一個數千字的人物傳記,哪個可信性更高,就不用說了吧。

管寧割席:為那個被誤解了的華歆洗白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