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繁體字教育:別弄成“國學筐”,什麼都往裡裝

由 力量時評 發表于 運動2022-02-04
簡介從實用功能層面來說,毫無疑問,繁體字識讀教育會增加中小學生對文字演變的更深理解,多認識一些繁體字,這也會對中小學生的啟蒙歷史學習起到索引的作用,文字功能現實了,同時也實現了它的延伸功能

筐屬於什麼字

——繁體字教育:過分誇大哪個方面,都不利於文化傳承

文/馬進彪

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稱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簡化字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而發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現行簡化字即是遵循約定俗成的原則,具有歷史繼承性、體系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央視新聞12月9日)

繁體字教育:別弄成“國學筐”,什麼都往裡裝

在一切都在不停演變的時代,繁體字到底該何去何從?從文化角度講,繁體字也猶如過去的“問安禮”、“跪安禮”、“蹲安禮”、“撫鬢禮”等文化禮一樣,在外表的繁瑣下,都有其形成和存在的歷史內因。但時代發展到了今天,這些禮數都已簡化成了基本的問候語,繁瑣的外在形式越來越少,肢體的動作基本上淡化到了極點,這些禮也從現實生活層面退居到了古裝劇等作品中。

而繁體字也大致如此,也存在一定的繁瑣因素,但有些表意成分於現在語境下也不是一定要有的。既然我們承認已經發展到了網路時代,那麼網路時代的特徵,就一定不會等同於筆墨紙硯時代支撐起來的歷史過往,表達簡捷和彼此互動,都有著對速度的訴求,面對這種速度的訴求,本質上說也就是時代的特徵。而繁體字雖然包含的歷史內涵更多,但它卻無法滿足人們高密度表達情感或敘事的需要。

繁體字教育:別弄成“國學筐”,什麼都往裡裝

因而從功能上說,社會對繁體字必然存在著簡化的內在要求。不管人們是否願意承認這個大趨勢,都無法改變這個社會發展中的客觀嚮往。而問題的真正複雜性在於,我們在快節奏的工作和學習中,面對鍵盤總希望文字越簡單越好,但同樣還是我們,在工作和學習之餘卻又由衷地欣賞那些古典美的繁體字,甚至沉浸其中,不願意也不忍心簡化它們。

因此可以看出,人們對繁體字的認知,其實在心理上已經分化出了兩個不同的層面,一個是日常使用的實用功能層面,另一個是精神審美的文化層面。而這兩個層面的共存,也是討論繁體字何去何從的最複雜因素。其複雜之處在於,人們會在不經意間遊移不定於這兩個層面之間,一會偏重於現實實用功能,一會又偏重於文化精神內涵,將現實與精神層面混為一談,有時就連我們自己也不能說服自己,找到一個應有的討論前提。

繁體字教育:別弄成“國學筐”,什麼都往裡裝

因此對於建議“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也應當從相應的兩個層面來分析。從實用功能層面來說,毫無疑問,繁體字識讀教育會增加中小學生對文字演變的更深理解,多認識一些繁體字,這也會對中小學生的啟蒙歷史學習起到索引的作用,文字功能現實了,同時也實現了它的延伸功能。從精神審美的文化層面來說,當然更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因為文字是瞭解所有文化的鑰匙,很難想象,一個基本不懂繁體字內涵的人,能掌握或瞭解文字裡的文化基因,而最重要的是,繁體字也是文化符號,它在精神文化審美上無可替代。

所以,對中小學生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在這兩個基本方面都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更有必要達成理念昇華過程中的統一認知,即兼顧兩個層面,但又不混淆,不混亂。同時一定要防止劍走偏鋒,因為對精神審美文化層面來說,目前很難有固定的標準,猶如對那些“國學班”的理解,它們的信條是將所有的一切繁瑣形式都復古成所謂的“國學”,但實際上,過分誇大哪個方面都不利於學生的成長和文化的傳承。因此,對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是必要的,但不能將它弄成另一個意義上的“國學筐”,什麼都往裡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