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思維抑制與青少年逆反心理

由 中國社會科學網 發表于 運動2022-01-23
簡介根據認知—情感的混合模型,逆反是認知和情感相互作用產生的牴觸情緒及牴觸行為,逆反心理也被認為是一種穩定的人格特質,它會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其與父母的關係

抑制怎麼解釋

根據認知—情感的混合模型,逆反是認知和情感相互作用產生的牴觸情緒及牴觸行為,逆反心理也被認為是一種穩定的人格特質,它會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其與父母的關係。為改善親子關係,加強家庭和諧建設,從思維抑制的視角解讀青少年逆反心理尤為重要。

思維抑制與青少年逆反心理

■從思維抑制的視角解讀青少年逆反心理,有助改善親子關係和促進家庭和諧建設。

資料圖片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密切關注的重點。究其原因,經濟的快速發展、家庭的構成導致父母、親屬往往傾向於滿足青少年的需求。但是對於青少年而言,父母對於自身需要的滿足是一種理所當然。這時,當父母沒有滿足青少年的需求,尤其是給予青少年一些要求的時候,便會認為自己的自由受到威脅。為了防止自由繼續喪失,青少年將會產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被認為是一種避免自由被威脅並追求自由的態度,這裡的自由既包括自由的行為也包括自由的思想。具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不僅會產生焦慮、抑鬱等消極情緒,也會導致家庭關係的破裂、親子衝突的加劇,並且將這種逆反泛化到學校和社會環境中,導致對教師的逆反、同伴關係的破裂、學習成績的下降和攻擊性行為的上升。再者,青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階段,是自我同一性建立的關鍵時期,也是個體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建立的重要時期。因此,探究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深刻理解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才能解決青少年由於逆反心理所導致的心理、行為和社會的不利影響,並且可以有針對性地干預青少年逆反,亦有助於建立自我同一性。

現有研究認為,逆反心理具有反應性、情境性,根據認知—情感的混合模型,逆反是認知和情感相互作用產生的牴觸情緒及其牴觸行為,逆反心理也被認為是一種穩定的人格特質。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研究和解釋可以概括為兩種情況:“不讓做偏做”,“讓做偏不做”。這兩種情況的共性在於青少年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更確切地說,青少年的思想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但是有研究表明,思想行為融合是一種認知偏差,這往往誇大了思想的重要性,思想並不是完全決定了行為。將青少年所有異於父母要求的行為歸屬於青少年個體自身自發的抗拒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對青少年行為的這種錯誤認知可能導致父母開始從負面視角評價孩子,一方面容易增加父母的焦慮感與不滿,另一方面也可能觸發父母採用不恰當的教養方式,例如訓誡責罵等過於強硬的教養行為,最終的結果常常是父母不能實現其所期望的目的,而青少年在缺乏理解與關懷的情況下也更容易做出極端行為。當青少年接受他人尤其是家長的建議,其行為可能並不會受到想法的控制和主導。這種狀況的發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不僅是青少年具有這種現象,各個年齡階段也存在這種現象。例如,戒菸、戒酒的個體往往會出現復吸、復飲的狀況;對於失敗,人們往往採取的方式也是抑制手段,但最終發現這些想法會反覆出現在意識之中並揮之不去。這種對於不想要想法的抑制被稱為思維抑制,不想要想法的反覆出現被稱為思維抑制的矛盾效應。

對於青少年而言,容易產生思維抑制矛盾效應的想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一是遊戲,青少年喜歡遊戲甚至沉迷於遊戲,遊戲給予青少年無限的快感,並且搭建了一個逃離現實社會的平臺,這個平臺給予青少年極大的自由和安慰。但是由於網路社會與現實社會的衝突,遊戲本身也影響了青少年學業,因此部分青少年對於遊戲具有抑制的意志,對於父母“不要玩遊戲”的要求也是欣然接受的。其二是當前任務外的干擾因素,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看手機、環顧一下室內的佈置。這些現象都表明青少年的思想和行為具有不一致性。但是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思想和行為是一致的,因此導致將青少年異於父母要求的行為統稱為逆反。當父母認為子女具有逆反心理時,親子關係將會逐漸惡化,在日常的言語中也經常爆發衝突。為了改善親子關係,加強家庭和諧建設,從思維抑制的視角解讀逆反心理尤為重要。

首先,加強父母和子女的溝通交流。親子問題很大機率是由於缺少溝通所導致的,在溝通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子女的社會支援系統,尤其是處於不利處境的兒童更是要加強溝通。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子女的想法和麵對的困惑,這樣可以極大地減少由於思想和行為的不一致所導致的將青少年當作逆反的可能性。其次,父母應該多瞭解什麼是思維抑制,以及思維抑制過程中被抑制想法的侵入緣由,這樣便可以進一步理解什麼是逆反,為應對青少年逆反提供新的解決方法。

韋格納(Wegner)認為思維抑制包含兩個過程,其一是需要意識參與的控制過程(controlled process),主要目的是搜尋干擾物轉移注意力;其二是不需要意識參與的自動監控過程(automatic process),從抑制任務開始便搜尋目標思維,一旦尋找到目標思維便啟動控制過程。這表明自動監控過程是持續存在的,而控制過程是間斷的。當個體的認知資源不足或者存在認知負荷時,便會產生即刻啟用效應(immediate enhancement effect),目標思維便反覆出現在意識之中;隨著時間增長,抑制思維的動機減弱,相應抑制思維的認知能力減弱,但自動監控過程還是反覆地搜尋目標思維,這便導致反彈效應(rebound effect)的產生。即刻啟用效應和反彈效應是思維抑制矛盾效應的兩種形式,它們的區別在於發生階段不一樣,即刻啟用效應發生在抑制思維時,反彈效應發生於抑制思維後。在面對一種不想要的想法時,相較於直接面對這種想法的個體,採取抑制想法的個體更容易導致即刻啟用效應和反彈效應的產生,並且這種差異是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的。

巴林頓(Barrington)等人對234名青少年進行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對當下自我任務的覺察能力越強,思維抑制所導致的反彈效應越弱。因此,青少年應該加強注意力的鍛鍊。當個體的注意力集中於當前任務時,個體不容易被無關的資訊所幹擾。但是個體的注意力隨時間會出現分散、轉移等情況,因此如何降低或者推遲注意力分散也是非常關鍵的。為了防止不想要想法的入侵,在抑制不想要想法時,相比於沒有特定的干擾物,有特定的干擾物效果更好。這表明,當抑制不想要想法時,可以透過去想另一件事情轉移對不想要想法的注意力。例如,“不要去打遊戲”,那麼可以給自己一個指令,“看一部電影”“看一本書”都可以起到轉移注意力的作用,這便是給予自己特定的干擾物。沒有特定的干擾物,那麼給自己的指令便是“不要打遊戲”,而這個指令本身便是對“遊戲”的啟用。因此,當父母給予孩子要求時,不能給予“不做什麼”的指令。這樣的指令缺乏方法而且僅是一種結果,並且還會反覆地啟用青少年對於“什麼”的感知。

韋格納曾經做了一個研究,實驗一要求參與實驗的所有被試首先都單獨進行一次5分鐘的意識流表達,想到什麼就可以描述什麼;5分鐘後被試隨機分成兩組,按要求對中性目標“白熊”進行認知操作。一組先壓抑後表達,在5分鐘的壓抑階段,被試除了“白熊”可以想任何內容;之後經歷5分鐘的表達階段,不限制被試的想法,被試可以想任何內容,包括“白熊”。另一組被試先表達後壓抑,經歷相反的實驗處理順序。在兩階段中,被試對想法進行口頭報告,當頭腦察覺出或出聲報告了“白熊”時,按鈴示意。實驗者對被試的口頭報告進行錄音,綜合記錄。實驗二和實驗一的操作相似,只是抑制的指令變為“不要想白熊,要想紅色的小汽車”,結果表明實驗二說得出的反彈效應的結果遠遠少於實驗一。研究結果進一步說明干擾物在抑制不想要想法中的重要性。根據自我決定理論,動機分為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當尋找的干擾物滿足內部動機時,個體會感到較高的沉浸感和滿足感,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於干擾物,從而對於“不想要想法”的注意會極大地減弱。

為了孩子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實現父母當初沒有完成的目標,尤其當發現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時候,父母總會給予孩子一些要求和期許。但是不能簡單地把沒有達成要求當成孩子的逆反,而是需要正確地認識逆反心理,從而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福建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精彩推薦:

推進城市形象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補齊智庫短板 服務一帶一路

加強城市群跨域治理 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推薦文章

  • 零碳食品,炒概念還是真減排?

    在伊利首款“零碳牛奶”、元氣森林碳中和氣泡水等產品公開的碳中和核查宣告及證書上,記者看到了英國標準協會制定的PAS 2060碳中和核查規範,國際標準化組織頒佈的ISO14064溫室氣體排放標準、ISO14067產品碳足跡...

  • 少年遊之一寸相思·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劇情的開啟是郎中左卿辭,妙手盜賊飛寇兒,正陽宮弟子沈曼青和殷長歌被山水渡宗主文思淵集合在一起,聯手去盜回靖安侯府遭竊的‘錦繡山河圖’...

  • “都市田園”將現!南海大瀝同心農業生態園啟動建設丨我要上佛山釋出

    “都市田園”將現!南海大瀝同心農業生態園啟動建設丨我要上佛山釋出農用地連片整治提升大瀝深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綜合活動現場,大瀝鎮土地資源開發公司與太平社群簽訂《太平社群生態農業專案土地整備協議》,將對太平社群機場湧沿線連片約550畝魚塘實行改造,推進魚塘復耕種植水稻工程,並同步引入優質農業專案進行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