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北宋戰神狄青,躲得了戰場的長槍利箭,卻逃不過文官的陷害與誹謗

由 卿言文史 發表于 運動2021-12-28
簡介狄青做樞密使(類似於現在的國防部長)時,有狄仁傑(封梁國公)的後人,拿了十幾張狄仁傑的畫像和授官文憑來見

狄青是不是狄仁傑

近期,古裝電視劇《清平樂》持續熱播,隨著劇情的推進,北宋“戰神”狄青將軍終於是上線了。

北宋戰神狄青,躲得了戰場的長槍利箭,卻逃不過文官的陷害與誹謗

狄青(劇照)

狄青,字漢臣,山西汾陽人,因面有刺字,作戰時常佩戴一猙獰青銅面具,人稱“面涅將軍”。出身貧寒卻最終憑藉赫赫軍功做到樞密使之位的狄青,對重文輕武之風盛行的宋朝來說實屬罕見。

狄青做樞密使(類似於現在的國防部長)時,有狄仁傑(封梁國公)的後人,拿了十幾張狄仁傑的畫像和授官文憑來見。告訴狄青說,狄仁傑是狄青的遠祖(狄青是山西汾州西河人,狄仁傑是山西太原人)。

北宋戰神狄青,躲得了戰場的長槍利箭,卻逃不過文官的陷害與誹謗

狄仁傑

敢情這是來攀親戚討好處了,俗話說的好,人怕出名豬怕壯。狄青是怎麼處理的呢?

狄青謝止說:“一時遭際,安敢自比梁公。”厚贈狄仁傑後人,然後把他們送走。按理說,位高權重的狄青,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甚至可以命人將其轟出去,但他並沒有這樣做。細節見人品,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在為人處事上的謙虛大方,這也是為什麼手下將士願意追隨其左右的原因之一。

北宋戰神狄青,躲得了戰場的長槍利箭,卻逃不過文官的陷害與誹謗

狄青做馬軍副都指揮使,從軍十餘年,面上的刺青猶存。官家憐惜他,經常和他說,用藥把刺字除去吧,你這麼帥,有刺字容易拉低你的顏值。狄青指起面曰: “陛下以功擢臣,不問門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湼爾。臣願留以勸軍中,不敢奉詔。”

北宋戰神狄青,躲得了戰場的長槍利箭,卻逃不過文官的陷害與誹謗

意思就是說,我出身貧賤,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陛下的賞識栽培,這個刺字不能去除,留在我的臉上可以激勵軍中廣大將士,讓他們知道只要盡忠報國,軍人同樣可以出人頭地。這一波隱晦的馬屁拍得仁宗心花怒放,忍不住對其又高看了一眼。

狄青在外征戰時,官家每每擔心:“青有威名,賊當畏其來。左右使令,非青親近者不可。雖飲食臥起,皆宜防。竊發乃馳,使戒之。”從這裡可以看出,仁宗對狄青的關心已經到了衣食住行的地步,生怕自己的愛將出一點閃失。

北宋戰神狄青,躲得了戰場的長槍利箭,卻逃不過文官的陷害與誹謗

宋仁宗(劇照)

聽說狄青已破賊,官家對宰相說:“速議賞,緩則不足以勸矣。”一旦狄青打了勝仗,仁宗高興得像自己勝了一樣,要求朝廷立刻封賞,不能有絲毫怠慢,別寒了將士的心。

由上可見,仁宗對狄青的信任和依賴已經到了何種地步,兩人堪稱知己。

按理說,宋仁宗與狄青如此心心相印,肝膽相照,這絕對是一段傳奇佳話啊,為何狄青最後還會抑鬱而終呢?這就不得不說一下宋朝非常大的bug——重文輕武。

北宋戰神狄青,躲得了戰場的長槍利箭,卻逃不過文官的陷害與誹謗

戰功赫赫的狄青深受宋仁宗器重,所以拜其為樞密使。問題由此接踵而來。要知道,以前樞密使一直是由文官擔任的,打破了慣例的狄青自然遭到了文官們的集體報復。

嘉祐元年,京城發生水災,民不聊生,這恰好給文官集團打擊狄青提供了藉口。歐陽修趁機上書,將水災的原因歸結為狄青掌管樞密院觸怒上天。仁宗自奉為天子,對這些讖緯之說自然也是深信不疑,便默許了將狄青謫貶陳州。

北宋戰神狄青,躲得了戰場的長槍利箭,卻逃不過文官的陷害與誹謗

這還不算完,朝廷還安排人每月兩次派遣使者去陳州探視狄青。表面上是探望,實際是監視其行為。士可殺不可辱,更何況是一代名將狄青呢?不久後,不堪屈辱的狄青便鬱鬱而終。

最後,設想一下,如果宋仁宗更有主見一點,對文官清流勢力再強勢一點,狄青或許不會落得如此悽慘的下場吧。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