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我的古典音樂啟蒙曲

由 影視流星 發表于 運動2021-12-20
簡介類似種種特性,讓人們一聽就知道“那是莫扎特的音樂”

希尼什麼意思

1.等待卡娜娃

我是在看了《肖申克的救贖》後才知道了《費加羅的婚禮》,並因此而喜歡上費加羅喜歡上了莫扎特喜歡上了古典音樂。

從此,就多方蒐集莫扎特的cd,先是下載了phlips180cd的全集,然後是philips的duo系列,還有各種單行本:鋼琴、小協、法國號、四重奏、長笛、三重奏、歌劇……僅費加羅就找到了伯姆、瓦爾特、馬里納、索爾第等五六個版本,凡是見到的就收藏。遺憾的是,我至今沒下載到卡娜娃和弗雷妮那個版本——得不到的是最好的,這句話或許是最好的註腳。有時我也寬慰自己,給自己一個念想吧,最好永遠也找不到,這樣,卡娜娃的歌聲就是我心中最美的歌聲。

我的古典音樂啟蒙曲

2.我愛kv622

我很少去記莫扎特作品的編號,但有兩部卻記住了,一部是k525,《G大調絃樂小夜曲》;另一部就是k622,即《單簧管協奏曲》。

在聽一套叫做classical top100的cd時,我忽然被這首曲子打動了,是柔板第二樂章。真是美得讓人心悸,電影《走出非洲》就用了這首曲子作背景音樂,當畫面閃回時,音樂響起,感人至深。

曾為622寫過好幾段文字,算不上樂評,只是些雜感,或者是透過一種曲折的方式描述它的意境。記得舒曼說過“討論音樂最好的方式是沉默以對”,也知道自己的文字遠遠配不上這首622,但這卻是自己聽完它後的真實感受。在重讀那些文字時,卻訝異地發現,其實自己並沒有描寫音樂形象。在寫這些文字時候,似乎進入了一種迷醉的狀態,沉浸在回憶、想象和夢境裡,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但音樂感覺是無法用語言來描繪的,驚天也好,泣鬼也罷,還有移人,事實上這些文字與其說是描繪了音樂,不如說描繪了音樂的情感,而情感只是音樂的一個方面。

我無意於就高雅和惡俗的問題展開討論,因為這必然是個招致爭議的話題。事實上,俗和雅、美與醜都是是相對性很強概念,一人的陽春白雪可能就是另一人的下里巴人,一人的西施或許是另一人的無鹽。但我仍然固執地認為,美,或許有其普適的標準。

我的古典音樂啟蒙曲

螢幕上,廣場舞曲鏗鏘激昂,可總覺得有點難過。並不是說流行歌曲是俗,古典音樂是雅。就說622吧,其第二樂章的旋律便是取材於當時的一首流行歌曲,但經莫扎特改編重寫後,它成了200多年來讓人著迷的經典。當然,當時那首流行歌曲早被人們遺忘了。這又讓我對所謂的普適標準產生疑惑,究竟雅和俗之間有著怎樣的一條邊界?

莫扎特的音樂讓人困惑的不僅是雅俗之分,他以驚人天賦把許多看似不可能的東西放在了一起。他的音樂具有宮廷式的優雅,卻又能兼備牧歌般的清新;他的音樂總是快樂的,卻也有悲劇性的感人力量;他結構上的平衡能力不亞於嚴謹的巴赫,卻總保持著孩子般的純真……類似種種特性,讓人們一聽就知道“那是莫扎特的音樂”。

3.莫扎特效應

市面上有套叫做《莫扎特效應》的胎教cd,宣傳詞言開發智力、陶冶情操云云,這或許有道理。但我總覺得有點荒唐——如果這樣真有效的話,那麼所有的孕婦都應在床頭掛上愛因斯坦的頭像或者放上一本相對論,這樣孩子或許就會智商180了。

真正莫扎特效應或許並不是智商180,而是讓寶寶喜歡音樂。

我的古典音樂啟蒙曲

4.Mozart is a great composer Sir

《西伯利亞的理髮師》中有段有意思的劇情,托爾斯泰的兒子希尼在美國參了軍,軍營裡他貼著莫扎特的畫像。他的長官卻不知莫扎特是何許人也,就氣急敗壞地說莫扎特是堆狗屎。而希尼卻不顧長官的面子,認真地糾正說莫扎特是位偉大的作曲家。長官不但不改正錯誤,反而惱羞成怒,讓手下的人都說莫扎特是狗屎,希尼卻極力堅持說莫扎特是位偉大的作曲家。頂撞長官的後果可以想象,於是,長官便罰希尼整天帶著沉重的防毒面具,睡覺也不許摘下來;罰他不停地跑步,罰他留個難看的陰陽頭……但所有的懲罰都沒能使希尼屈服。最後,屈服的是長官,他衝著希尼喊,莫扎特是位偉大的作曲家,莫扎特是我爸爸……看到這裡,令人噴飯。

但是,直到最後,讓長官屈服的是希尼的執拗而不是莫扎特的優美。

我的古典音樂啟蒙曲

5.重逢《夜後之詠歎調》

在我八九歲的時候,因為電視機尚未普及,聽收音機是最最重要的消閒方式。人們在勞作時候聽,在吃飯、睡覺時候聽。而收音機裡的節目也是豐富多彩,戲曲、新聞、廣告、廣播劇……應有盡有。那時候甚至還有許多古典音樂節目,記得收音機裡常常傳來“下面請聽……花腔女高音演唱……”大概就在那時候,我聽過一首很花俏的女高音,印象特深刻。過了很多很多年後,才知道曲子是《魔笛》中的《夜後之詠歎調》。一首曲子竟然可以在心中蟄伏這麼久,而且相逢之後還能記得最初的樣子,這讓我的小心臟狠狠顫了顫。

我的古典音樂啟蒙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