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宋朝的富裕只不過是一種虛假的繁榮!

由 媛媛說事兒 發表于 運動2021-12-11
簡介能在宋朝獲得城市入場券 已經算是幸運當時能在汴京城內居住的人絕對是幸運兒

宋字繁體怎麼寫

現如今一提起宋朝的經濟,普遍的印象肯定是富裕。實則不然,這種論點的提出者,想必是沒有認真看過當時的原始記錄,當時的富裕其實不過是一種虛假的繁榮。

為何會如此說道?接著往下看。

北宋當時的普通百姓,每天的收入其實不會超過100文。在末期的宋徽宗年間,汴京城內的小吃只賣幾文錢一個,諸如武大郎之類的小販,就算他們從早到晚也不可能賣出超過100多文的炊餅,扣除成本,實際收入也就在幾十文左右。

宋朝的富裕只不過是一種虛假的繁榮!

宋朝的城市商販 活的並不如很多人想的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李昭玘曾指出,當時的街頭小販無論颳風還是下雨都要每日工作,累得半死,最後的報酬也僅夠一天的開支所用。所以一到天寒地凍,街上沒啥人的時候,這些小販就要為生計開始犯愁了。如果遇上連日雨雪天,那汴京城內就必然會出現大量的餓殍。

所以北宋自開國起,每到大雪就會給災民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每人每天20文。

這是因為汴京城內吃不上飯的人實在太多了,絕對是個不穩定的因素。

宋朝的富裕只不過是一種虛假的繁榮!

能在宋朝獲得城市入場券 已經算是幸運

當時能在汴京城內居住的人絕對是幸運兒。

1080年,為了推行保馬法(王安石變法之一,朝廷鼓勵西北邊疆人民代養官馬。凡是願意養馬的,由朝廷供給馬匹,或朝廷出錢讓人民購買,每戶一匹,富戶兩匹。馬有生病死亡的,就得負責賠償),朝廷在北方各地搞了一次財產調查,結果發現北方各地區40%的富戶都集中居住在汴京城內。

所以當某些人吹噓宋朝的汴京如何如何發達時,請不要忘記這只是汴京城內,代表不了整個大宋王朝人民的生活全貌。

那麼除了首都汴京城外,北宋王朝其他地區的經濟又是怎樣的呢?八個字,人口稀少,鄉村凋敝。

《續資治通鑑長篇》就曾有過這樣的記載,公元966年的汴京周圍23州,幅員千里,可土地耕種者卻只有20-30%。要知道,在當時的農業社會中,還沒有超級雜交水稻這種無敵的存在,土地的開墾面積直接就決定了糧食的產量,而糧食的產量又直接決定了人口的數量以及經濟的發展水平。

宋朝的富裕只不過是一種虛假的繁榮!

繁華的汴京城

當時的的汴京城內確實繁華,人口密度可達每平方公里萬人,和現在的國際大都市想比都毫不遜色。可出了汴京城之後呢?人口密度立馬急速下降。

河南中部的東部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50-70人,和現在的甘肅差不多;河南的西部,尤其是在唐州和鄧州等地,北宋建國初期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3-5人,到了末期也不過才9-17人,和現在的青藏高原差不多。

宋昌言,當時的一位官員,從濟源到河陰(今天的滎陽市)去上任,一路上看到不少的屍體,上面的肉都已經被剮走。到了河陰之後,他很快就破獲了一起大案,由6人組成的一個犯罪團伙專門殺害過路旅客,並開了家人肉包子店,且經營了十幾年之久。

由此可見,離開了汴京之後的很多地方,其實是蠻荒一片。

宋朝的富裕只不過是一種虛假的繁榮!

北宋北方地區財產調查

當時的汴京城內,糧食主要來自江淮地區,而非附件的農村。

當地的汴京周圍有四條水路運輸線路(汴河、黃河、惠民河、廣濟河),從汴京可直接南下到江淮甚至是廣東,僅汴河這一條運輸路線每年就能為汴京帶來700萬石的糧食。這個數字按照當時的人均消費來說,能養活120萬人口。

而且鉅額的糧食供應量和水運低成本,也造就了汴京糧食價格相對的低廉,同時也造成了“米賤傷農”的結果,因此在汴京周圍務農種植糧食便無利可圖,農民寧可進城做點小買賣也不願再種糧。當時甚至有人記載,住在汴京城外幾十裡的鄉民,寧可到山裡撿些木柴,走幾小時的路到汴京城賣掉,賺的幾十文錢也足以維持一家人的一日開支了。

宋朝的富裕只不過是一種虛假的繁榮!

北宋農民 發現種田根本無利可圖

除此之外,造成中原農業凋敝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朝廷對農民的壓榨。

當時的稅收除了實物稅收和貨幣稅收之外,還有人身差役稅。

當時的農村居民按照財產和人口數量被分為了上戶、中戶和下戶。地方官府的很多職能,比如治安、倉管、賦稅徵收等,會被強行壓在中小地主和自耕農身上,同時由於缺乏監督,地方官府肆意妄為,往往導致這些中小地主和自耕農因為差役而破產。

於是乎,很多宋朝的農民寧可進城打工謀生,也不願意留在農村靠種田發家。這些人的不斷湧入,也造就了汴京城一時風光無比的繁華。所以當時的社會同樣存在著三大差距,即“城鄉差距,貧富差距,地區差距”,其程度遠超今天。

表面上看,宋朝的經濟資料很是客觀,可巨大的分配不公,產生了巨大的政治內耗。

宋朝富而不強,其根源就在這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