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為什麼喪文化在青年群體中如此流行?這種“喪”是真的喪嗎?

由 聽聽曉曉聊教育 發表于 運動2021-12-04
簡介還有人說,喪文化反映了青年群體普遍存在的迷茫無力的狀態

喪為什麼是上下結構

有人說,喪文化的本質就是一個字“窮”;有人說,喪文化是現代年輕人脆弱無力的表現;還有人說,喪文化反映了青年群體普遍存在的迷茫無力的狀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喪文化似乎早已潛藏在我們的生活中,悄然生根發芽。從最初的“鹹魚”到經典表情包“葛優躺”再到李誕的經典名言“人間不值得”(其實李誕的本意並非如此),很多人都樂於藉助這些表面消極的文字影象抒發內心。如此發展,喪文化也成為了青年群體中的一種特殊文化。

為什麼喪文化在青年群體中如此流行?這種“喪”是真的喪嗎?

喪文化說白了就是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出現的經濟發展降速的必然產物。對於當代青年而言,喪文化就是滿足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幾個基本需求後,短期內明確知道自己達不到下一層次而產生的低落情緒,由此表現出對人生的熱情減退,看不到未來,不知所措,倍感迷茫,進而演變成對現狀消極無力。那麼喪文化究竟為何能在青年群體中迅速流行?它對年輕人而言是毒藥還是解藥?

為什麼喪文化在青年群體中如此流行?這種“喪”是真的喪嗎?

為什麼喪文化這麼流行?簡而言之一句話——很多人在奮鬥後看不到希望,即便你如何努力,似乎都打不破頭頂那片天花板。

有的人每天辛苦學習,但是依舊成績平平,而有的人隨便聽聽課分數就能突飛猛進,這好讓人沮喪;有的人起早貪黑省吃儉用好長時間才能給自己買一件奢侈品當作獎勵,而有的人早已擁有一櫃子的名牌了,這好讓人沮喪;有的人長相平平,不管在哪都普普通通默默無聞,但有的人天生麗質,只是站在那兒就能吸引別人的目光,這好讓人沮喪。

為什麼喪文化在青年群體中如此流行?這種“喪”是真的喪嗎?

有時候在生活面前,在別人面前,我們很脆弱,也會很敏感,很容易就會意識到有時候成功和努力好像並不是相聯絡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或許真的有道理。特別是如今網際網路的高度發達讓很多人看到了別人的生活。相比較於自己而言,大家總感覺別人自由自在、吃穿不愁、廣交好友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為什麼喪文化在青年群體中如此流行?這種“喪”是真的喪嗎?

接下來,大家請欣賞幾句經典“喪言喪語”:

這個世界其實只是看起來很大,實際上你哪也去不了。

也許每個人出生時都以為這天地是為他一個人而在,當他發現自己錯的時候,他便開始長大了。

晚霞的絢麗是不會長久的,燦爛過後,便是漫漫的黑暗。

你每天都很困,只因為你被生活所困。

每天都在用六位數的密碼保護著兩位數的存款。

為什麼喪文化在青年群體中如此流行?這種“喪”是真的喪嗎?

看完之後大家作何感想?是不是覺得既讓人忍俊不禁,又能發人深省,其實喪文化的魅力也在於此。享受喪文化的這批年輕人通常表裡如一,樂於做自己,宣洩內心,他們不需要扮演別人心目中三好青年的完美形象,所以乾脆地承認自己的不完美,並認為這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喪文化的盛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它順應了年輕人需要解壓宣洩的心理,基於大眾對雞湯文的疲倦,逆向思維的營銷模式讓其在雞湯文中凸顯出來等等。

為什麼喪文化在青年群體中如此流行?這種“喪”是真的喪嗎?

雖說“喪文化”在這兩年發展極為迅速,從表情包到營銷,連人民日報也曾發文章讓大家不要被“喪文化”洗腦,但“喪文化”說到底其實更像是一種自嘲,生活已經夠難了,不妨先讓自己舒服一點,開心一些。那些看似消極而又有趣的文字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內心有一個發洩的出口,但其實很多人並不會從心裡認為自己真的那麼沒用。同理,那些現在說著“今天沒錢沒關係,以後沒錢的日子長著呢”的人大多並不會真的就此頹廢,他們還是會一樣地努力賺錢,一樣地買房還貸,所以說,對“喪文化”不要太認真,太認真你就輸了。

為什麼喪文化在青年群體中如此流行?這種“喪”是真的喪嗎?

最後小編想說,不管怎樣,生活還是要繼續,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才是青年人應有的態度,接下來的一段話送給大家。正春華枝俏,待秋實果茂,與君共勉: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魯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