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辛集《束鹿舊城八景》

由 辛集 發表于 運動2021-12-04
簡介明天啟二年六月二十三日,滹沱河自晉州涅盤村決口,入束鹿境,過位伯,北小陳,大過,軍齊沖毀舊城,縣治自此後遷往新城,後又有新城八景(康熙版束鹿縣誌)之說,乾隆版稱新城十景

埝廣州音怎麼讀

辛集《束鹿舊城八景》

一、 三丘古洞:在舊城北面的三丘村,又名“束鹿巖”,三峰聳峙。據《方輿勝覽》載,“其巖外隘內廣,可容千人,有線路通天,俗號為‘三丘古洞’。”洞外三峰聳立,鑾閣錯落,花木葸籠,瑞嵐氤氳,幽居探勝者絡繹不絕,歷代名人雅士多有詩文傳世,明天啟二年(1622年),滹沱河氾濫,將洞淤末。在清康熙年間,仍可見土丘,高十餘丈。

辛集《束鹿舊城八景》

三丘古洞

二、 臺寺晨鐘:在舊城。元泰定二年僧建喜建立。明洪武24年僧妙信、永樂年間僧定準、正統年間僧慧通、成化年間僧行鐸、弘治年間僧明開、查德九年僧明祥相繼重修。天啟二年,滹沱河衝沒。清朝順治四年,鄉耆賀鉉、馮彝兆,貢士賀紹,監生耿振起、張果在舊址重建。

辛集《束鹿舊城八景》

臺寺晨鐘

三、 城頭秋月:秋高氣爽,玉盤高懸,文人騷客,聚集城頭,吟詠酬唱,好有情致。縣誌載,明正德年間城高三丈,上寬一丈五,濠深寬各兩丈。(一丈約合3。3米)

辛集《束鹿舊城八景》

城頭秋月

四、 堤口夕陽:在趙念,即趙堰堤上望夕陽,波光掠影,甚為壯觀。明初洪武年間,滹沱河又一次侵入束鹿縣北部。為阻止洪水南流淹村,在這個地方築起了一道擋水的低壩,即“堰”,“堰”俗音“埝”。趙姓民眾在此聚居,遂名趙堰,俗稱趙埝。後改埝為“念”。

辛集《束鹿舊城八景》

堤口夕陽

五、 忠墳宿草:唐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安祿山的部將史思明率軍圍攻饒陽郡。時郡之裨將束鹿人張興英勇禦敵,守城年餘,城破被俘,被叛軍鋸解不屈而死,歸葬原籍束鹿舊城村南。夏日清晨,墓草根莖及葉上露珠赤紅,呼為:“紅草坡”,傳為將軍忠血所化。張興(?-756)束鹿縣(今辛集市)舊城鎮人,“安史之亂”時任饒陽裨將,英勇抗擊史思明叛軍,城破被俘後大義凜然,不屈而死,史稱“忠義”。史志記載其長七尺,一飯鬥米,肉十斤,力舉千鈞,悍趫善辯。

辛集《束鹿舊城八景》

忠墳宿草

六、 丫河春漲:丫河,也叫鴨河,是滹沱河的支流,在舊城內,系由滹沱河、清漳河支流匯聚而成,因形如丫,故得其名。一夜春雨過後,河水漲滿,天水一色,群鴨戲水,漢舟競渡,岸邊楊柳如煙,夭桃灼灼,野渡熙攘,水鄉風韻,堪可入畫。明代在軍事上推行衙門制,衙門駐軍,依鴨河建前、後鴨河營。今前、後營,古名即為“鴨河營”,鴨河營一帶景色尤佳。

辛集《束鹿舊城八景》

丫河春漲

七、 滹沱冰合:西漢末年,劉秀南逃到饒陽,又日夜兼程轉到真定,王莽的軍隊追得正緊。時令正是三月,冰消雪化,滹沱河水中冰塊浮游。軍隊就要到岸,沒有渡船怎麼辦?十萬火急。這時前鋒王霸恐軍心動亂,詭稱河已結冰。等劉秀趕到,真的河水結了冰。軍隊踏冰而過,最後幾騎人馬還沒有完全上岸,河冰又化解了。劉秀誇獎王霸:“安吾觽得濟免者,卿之力也。”王霸謙遜地說:“此明公至德,神靈之佑,雖武王白魚之應,無以加此。”其地點,有說在晉州,有說在饒陽,束鹿也把它做為自己的一大勝景。總之,只是傳說而已。

辛集《束鹿舊城八景》

滹沱冰合

八、 傾井遺蹤:傳西漢末年,漢室宗親劉秀為躲避追殺而走國。行至辛集市的傾井村,三軍甚渴,覓得一水井,井水清澈,但無汲具,只能望井興嘆。情急之下,劉秀以長水溢位,三軍得飲。後該村因井傾而得名,井有亭復其上,井東有光武廟。西漢末年,後漢光武征戰經過這裡,“三軍渴甚,無汲具,光武命軍士以手扳之,”這口井忽然傾斜,泉水自己流了出來。

公元16 世紀中葉,明朝嘉靖皇帝,享祚既久,於是“高張神幟,以彰天佑”,在這眼傾井周圍,始建光武神廟 ,廟址廣袤70餘丈,廟宇金碧輝煌,神像玉面金身。井上亭復如翼,井下甘泉澄澈,廟東佇亭三楹,碑碣高聳 ,歷述光武之神蹟;廟西壘石為山,洞穴深邃,似有臥蛟藏龍 。

辛集《束鹿舊城八景》

傾井遺蹤

明崇禎12~13年,連年大旱,顆粒無收,饑饉相隨,糠秕不給,草籽樹皮皆盡,人相食。明崇禎14年,李自成部一股義軍闖入光武廟,一把怒火,燒的只剩殘垣斷碑,一片灰燼。 清代順治、康熙、乾隆三朝,陸續重修,但從未恢復舊貌。清康熙時井仍斜如隧道。

明天啟二年六月二十三日,滹沱河自晉州涅盤村決口,入束鹿境,過位伯,北小陳,大過,軍齊沖毀舊城,縣治自此後遷往新城,後又有新城八景(康熙版束鹿縣誌)之說,乾隆版稱新城十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