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從軍行》的背後,是大唐對西域的又一次震懾

由 雲深行 發表于 運動2021-12-01
簡介”阿史那都支強裝鎮定,支走使者後,冷汗已經流了一身,自己本來和李遮匐商量好等到秋天再迎戰裴行儉的,現在唐軍已經到了眼前,只要這上萬人發起衝鋒,自己將死無葬身之地

謙和好禮第幾聲

他從未有過軍旅生涯,卻對將軍征戰,建功立業十分神往,恨自己一介書生,不能提刀跨馬為大唐斬清外敵,只好舉筆抒發自己的豪情。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這首壯志滿懷的詩抒發了楊炯埋在心底的情緒,楊炯此時已經二十九歲,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眾星捧月的神童,十一歲就待制弘文館的他,心高氣傲,自認年輕,對於阿諛奉承、趨炎附勢的官場仕途充滿不屑,瀟灑世間。

這一瀟灑,就是十一年,在封建社會十一年的打磨下,他的心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而優則仕”的念頭在他心中逐漸強烈的萌動起來,無比渴望入仕為官。

上元三年楊炯結束待制,在京制舉,正式開啟了自己的仕途生涯,他躊躇滿志,想要舒張自己的才華,一展抱負,但沉浮三年,年近三十,仍是一個九品小官。

《從軍行》的背後,是大唐對西域的又一次震懾

楊炯像

國家戰事又起,鬱郁不得志的楊炯,躊躇之中,寫下《從軍行》

調露元年,西突厥

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依附吐蕃在安西叛亂,企圖復國西突厥,此時大唐的西部邊疆已經十分危險。

因為就在九年前,薛仁貴兵敗大非川,一年前,李敬玄在青海湖與吐蕃決戰,再敗,吐蕃聲勢壯大,擺脫了大唐的附庸統治,吹響了亞洲各地反抗唐人統治的號角,此前大唐征服的少數民族紛紛起兵,國家正值連年用兵,四處鎮壓之際,阿史那都支隨即依附吐蕃起兵反叛,對西域形成南北夾擊之勢,隨時有可能入寇河西走廊,切斷中原與西域的聯絡,形勢危急。

《從軍行》的背後,是大唐對西域的又一次震懾

必須速下決斷,儘早拿下阿史那都支,否則安西之地如鯁在喉。

但是出兵,就繞不開河西走廊,誰能保證在行軍途中吐蕃不會出來搗亂呢?

此時的唐軍已經連續兩次敗於吐蕃,絕不允許再敗。

發兵是肯定要發兵的,但無論如何也繞不過河西走廊,也繞不過吐蕃這個坎,倘若直接對吐蕃用兵,現在又不是時機,舉朝上下,一籌莫展。

主角的登場往往是平淡無奇的。

但又是與眾不同的。

就在眾人嘈雜,皇上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吏部侍郎裴行儉站了出來。

“臣不費兵卒,便可平叛。”

滿朝文武看著這個身前六十歲的老頭子,面面相覷,怕不是老糊塗了?

還真不是,不但沒有老糊塗,還越老越成精了。

《從軍行》的背後,是大唐對西域的又一次震懾

裴行儉畫像

裴行儉,字守約,絳州聞喜縣人,自幼聰慧,太宗時期科考入選,但其生性勇武,不滿足為一界文臣,適逢唐初大將蘇定方逐漸年邁,尋求傳人,裴行儉隨即拜入其帳下,蘇定方在考察了他的資質後,決定將畢生軍事才能傳授於他。

裴行儉兩次跟隨師父蘇定方征討突厥和吐蕃,他每次出戰必身先士卒,帶頭衝鋒,軍到之處,所向披靡,凡鐵騎踏過,敵軍無不身首異處。

在蘇定方威震安西的同時,裴行儉的名字也同樣能讓敵人聞風而逃,大戰小戰,每戰必勝,陷陣之中,而巍然不倒。

在蘇定方病逝之後,吐蕃主將欽陵終於沒了忌憚,打算侵吞西域。

從667-669年,三年間,裴行儉與吐蕃主將欽陵反覆拉鋸,使其沒有佔到一點便宜。

欽陵很苦惱,蘇定方不好對付,蘇定方的徒弟更不好對付。倘若鎮守西南邊疆的一直都是裴行儉,大唐將會收復吐谷渾,吐蕃將再無翻身之日,會被牢牢地鎖死在高原上,任其士兵兇蠻,任其頭領精明,高原始終是高原,永遠沒有機會騷擾河西,指染安西,吐蕃將在下一個小冰期來臨時,徹底終結。

《從軍行》的背後,是大唐對西域的又一次震懾

但“國運”一直都是很微妙的東西,在一個國家崛起的時候,周邊總是出現一些助其發展的因素。

在薛仁貴討平高句麗後,裴行儉也同時被調回京,這下欽陵如同撤下牢籠的惡狼,發兵西域,連克西域十八州,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四鎮脫離大唐,唐高宗猛然覺醒,吐蕃,終於成為了大唐的心腹大患,必須儘早扼殺,但這次出征的不是常年征戰西域的裴行儉,而是在東部征戰多年以步兵為主的薛仁貴軍團。

後面的事就很清楚了,薛仁貴兵敗大非川,後勤被劫,匆匆議和,草草退軍。

大非川的失敗,宣告著大唐收復青海草原的努力徹底落空,吐蕃徹底擺脫了大唐的附庸統治,走上通向帝國的道路。

《從軍行》的背後,是大唐對西域的又一次震懾

隴右十八州

《從軍行》的背後,是大唐對西域的又一次震懾

龜茲、于闐、疏勒、焉耆四鎮

對於打了一輩子仗的裴行儉來說,什麼樣的狠角色沒見過,阿史那都支也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

阿史那都支原西突厥一個部族的監國吐屯,類似於唐朝的御史,監管國家的行政、軍事和賦稅的徵收,權力頗大。

龍朔二年,吐蕃挑唆龜茲、疏勒二鎮叛唐,蘇海政率本部兵馬,併發興昔亡可汗阿史那彌射、繼往絕可汗阿史那步真二部西突厥兵前往平叛。

阿史那都支當時就隸屬阿史那彌射的軍中,已經在準備和唐軍一起去打仗了。

大戰前夕,阿史那彌射突然收到聖旨,大唐皇帝要賞賜自己,果然皇恩浩蕩,自然沒有多想,帶著各部酋長去蘇政海軍中領賞吃席去了,蘇政海自然大擺宴席,場面十分熱鬧,歌姬舞姬,奏樂伴舞,好酒好肉,好不痛快,正喝到興頭上,只見蘇海政臉色一變,舉起酒杯,啪!的一聲摔在地上,門外頓時衝進來數十刀斧手,將阿史那彌射和各部酋長全部砍殺殆盡,可憐各部酋長,吃的竟是自己的席。

這一訊息傳出,人心離散,整個部族都亂了套,大有滅亡之勢。

此時挺身而出的,正是阿史那都支,他聯合李遮匐重新整合部族,採取依附吐蕃的策略,與唐開戰,陷庭州,殺刺史,長期襲擾安西,搶劫絲綢之路上的商人。

他不理解為什麼唐軍要攻擊自己的部族,明明已經歸附,還願意出兵幫助唐軍抵抗吐蕃,自己的部族並沒有做錯什麼,卻被用這麼陰險的手段攻擊,他恨死了大唐。

但他不知道的是,這一切變故的挑動者,就是自己的族人,阿史那步真。

在蘇政海率軍來到阿史那彌射部的地盤時,阿史那步真派人誣告阿史那彌射密謀叛變,欲聯合吐蕃,裡應外合,擊破唐軍。

雖然蘇海政對這一訊息會有所懷疑,但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他沒有充足的時間去調查阿史那彌射是否真的有叛心,大戰在即,自己本就兵少,只有騎兵數千,倘若訊息屬實,自己又沒有準備,那就是在送死。

為求自保,他只能先下手為強,於是矯詔班賜,誘殺阿史那彌射。

唐廷知道真相,自然理虧,於是對阿史那都支採取懷柔策略,授他左驍衛大將軍兼匐延都督,以安西突厥各部之眾。

但阿史那都支此時已經對唐廷失去了信任,迫於形勢表面答應,卻一直抱有二心,長期以來招兵買馬,囤積糧草,窺視安西。

《從軍行》的背後,是大唐對西域的又一次震懾

阿史那都支

對於裴行儉來說,阿史那都支只是又一個不服唐朝統治的突厥殘黨罷了,與裴行儉的資歷相比起來,阿史那都支還是個娃娃。

真正讓裴行儉有底氣幹掉阿史那都支的,是一個外國人。

泥涅師。

波斯薩珊王朝正統繼承人,俾路斯之子,當初俾路斯在阿拉伯的進攻下,一路逃亡至中國,最終也在中國逝世。

無論是波斯末代皇帝亞茲德格爾德三世,還是俾路斯和泥涅師都有著復興祖國的夢想。

裴行儉的計劃是假借護送波斯王子回國的名義只帶少部分隨從進入西域,伺機平叛。

“吐蕃叛皛方熾,安可為西方生事?今波斯王死,其子泥涅師質京師,有如遣使立之,即路出二蕃,若權以制可不勞而功也。”

唐高宗當即寫下詔書,令裴行儉帶人護送波斯王子回國。

裴行儉在眾人的敬重中接過詔書,領命出征。

這件事幾乎傳遍了整個京城,當然也包括身在書院的九品小官楊炯,他很羨慕裴行儉能有這樣建功立業的機會,同時也暗恨自己沒有裴行儉那樣的才能,他太嚮往軍旅生涯了,橫刀立馬、馳騁沙場、謀定後戰,威風凜凜,他太神往了。

但他一生都沒有這樣的機會,他現在只是一個入仕三年,毫無作為的九品小官,碌碌無為讓他鬱鬱寡歡,只好將自己的心情寫入詩中,詩,就是他在出人頭地前,最好的解藥。

裴行儉出征那天,無數人為他送行,從城內送到城外,從城外送到郊外,一路西去,直到天際擦黑,最後的家人,才不舍的目送他漸行漸遠的身影。

但在這些人的背後,楊炯孤身坐在無人的書屋中,為裴行儉的出征寫下一首他永遠也看不到的“送行詩”,《從軍行》。

裴行儉大膽地斬首計劃,正式開始。

裴行儉一行人長途跋涉5000裡,一路飛沙走石、酷熱難耐,終於靠著兩條腿走到了西州。

《從軍行》的背後,是大唐對西域的又一次震懾

西州

在升任吏部侍郎之前,裴行儉一直在安西任職,當地的官員,一聽老上司來了,紛紛前來探望,送禮的送禮,敘舊的敘舊,裴行儉也來者不拒,該吃吃該喝喝,好不快活。

待了幾天,眼瞅著天越來越熱,裴行儉乾脆不走了,並放出話來,要就地避暑,等到秋天再繼續前進。實際上,裴行儉暗地裡在當地招募了一千多能力出眾的年輕人跟著自己向龜茲前進。

阿史那都支的線人很容易就得到了裴行儉要秋天再前進的訊息,這下阿史那都支放下心來,本來還以為裴行儉是借護送波斯王子為幌子來攻打自己,況且裴行儉也就只帶了幾百人,自己的部族加上其他依附自己的部族能有十萬之眾,也就放鬆了警惕。

裴行儉一行很快就到了龜茲,龜茲的首領知道裴行儉的厲害,自然不敢怠慢,連忙把其他三鎮的首領叫來,一同給裴行儉接風洗塵。

住了沒幾日,裴行儉邀約四鎮首領去打獵,自願跟隨的年輕人就有上萬名。

裴行儉幾百人的隊伍,直接變成了上萬人的軍隊,雖然說不是職業軍隊,但在裴行儉的威望下,發動一場突襲的能力是完全有的。

於是,這萬餘人的打獵隊伍日夜奔襲,估計那些追隨的年輕人都是懵的,不是說打獵嗎?咋跑出來幾百裡地了也沒見停下來,還離那些造反的突厥人越來越近了?

《從軍行》的背後,是大唐對西域的又一次震懾

終於,裴行儉找到了自己的獵物。

那時的太陽才剛剛升起,一縷僵硬的陽光射入阿史那都支的軍帳中,喚醒了熟睡的他,他今天醒得格外早,打算出帳出恭。

出恭才半,他突然聽到遠處嘈雜的馬蹄聲,顧不得擦腚,提起褲子登高遠望,只見黑壓壓一片的騎者,心中大呼不妙,八成是裴行儉來了!

幾騎從大隊中脫離出來徑直跑向自己的駐地。

“可汗不必驚慌,裴將軍只是閒來無趣,帶著後生們出城打獵而已,沒成想遇見可汗,特地吩咐小人前來問好。”

阿史那都支強裝鎮定,支走使者後,冷汗已經流了一身,自己本來和李遮匐商量好等到秋天再迎戰裴行儉的,現在唐軍已經到了眼前,只要這上萬人發起衝鋒,自己將死無葬身之地。

趁著使者與阿史那都支交談之際,裴行儉宣告了此行的目的。

“獵物已經尋到,今日,爾等皆為我大唐將士,隨我平叛!”

在裴行儉巨大的威望和號召力下,一時間,這一萬年輕人各個摩拳擦掌,熱血奔騰,只待裴行儉一聲令下,發起衝鋒。

現在發起衝鋒自然可以一擊破敵,但這並不是裴行儉想要的,他要的是震懾西突厥,讓這些人知道大唐甚至不費兵卒就可將其擊敗,讓他們沒人再敢造反,這便是誅心。

裴行儉再次派出使者讓阿史那都支過來拜見,倉促之下阿史那都支手足無措,只好硬著頭皮帶著五百屬下前往裴行儉的大營。

裴行儉自然不想多說話,阿史那都支一來就被扣下,然後拿著阿史那都支的信物引誘附近其他酋長前來給他求情,來一個扣押一個,真是有來無回。

事情是上午辦完的,人是下午被押送的。

《從軍行》的背後,是大唐對西域的又一次震懾

裴行儉擔心李遮匐聽到訊息後狗急跳牆,便輕裝簡行打算去突襲李遮匐,但在途中抓獲了李遮匐的使者,這讓裴行儉改變了主意,將使者放回,帶話給李遮匐,阿史那都支已經被擒。

果不其然,李遮匐聽到阿史那都支被擒,已經喪膽,主動前往裴行儉軍中投降自首。

至此,西突厥叛亂被裴行儉輕鬆鎮壓,他留下副使加築碎葉城,讓波斯王子回到吐火羅,自己押送李遮匐和阿史那都支趕回長安。

裴行儉一時風光無限,高宗親自設宴慰問,並說:“裴行儉率領孤軍深入到萬里之外,不用作戰就捉拿了叛黨,平息叛亂,可以說是文韜武略集於一身了,可同時授予文臣、武將兩種官職。”當即任命他為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

推薦文章

  • 如何判斷一個人有沒有福?

    ②是否心地善良大家也都聽過一些老人誇孩子的時候都會說,“這孩子長得真好啊,一看就是有福之人”,其實面相這個說法是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的,但有一個詞叫“相由心生”,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長的就比較和善,好人有好報,心地善良的人自然就會有福氣,所以面相也...

  • 本想炸雞翅,結果炸了水管,最後反而評測了松下的洗碗機

    本想炸雞翅,結果炸了水管,最後反而評測了松下的洗碗機經過3小時的清理,總算把地上的、櫃子裡的油漬給清理乾淨了,時間也過了12點了,明天還要上班了看著水槽裡這麼多中午、晚上、還有剛剛弄地滿是油的碗筷,晚餐也沒洗給大家看一下全家福一股腦地就把它們扔進洗碗機裡自己一個住,剛剛好塞得進~然後就是漫長...

  • 奧尼爾跟喬丹、詹姆斯和科比而非科比搭檔,能更偉大?

    奧尼爾跟喬丹、詹姆斯和科比而非科比搭檔,能更偉大?歷史前十中剩下喬丹和詹姆斯,這是能非常明確地下結論:他們跟奧尼爾合作,效果和上限都遠超科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