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東郭先生與狼”蘊含的深刻地緣背景

由 地緣看世界 發表于 運動2021-10-22
簡介而實際上,這個故事是有很深的地緣背景的,而其中所涉及的國家,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中山國”和“趙國”

東郭先生和狼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東郭先生與狼”蘊含的深刻地緣背景

中央之國的形成<先秦篇> [第90節]

作者:溫駿軒

長篇連載,每週更新

“東郭先生與狼”蘊含的深刻地緣背景

今天要分析的是趙國和中山國之間的地緣關係,按照我們之前的分析順序,我們首先要關注的是中山國的南部與趙國北部博弈情況。雖然說三晉的關係非常緊密,互相之間的博弈也很複雜,但如果讓趙國人選擇誰才是它最大的敵人,他們肯定會選擇“中山國”。

“東郭先生與狼”蘊含的深刻地緣背景

我想大家小時候都聽過“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印象中小學課文裡也有這個故事(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因為大部分時候,這個故事是來教育兒童的,因此其中的“人物”被簡化為東郭先生、獵人、狼,和一個以智者形象出現的“老農”。而實際上,這個故事是有很深的地緣背景的,而其中所涉及的國家,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中山國”和“趙國”。

在最初的版本中,那位獵人就是與智、魏、韓三家共同解了第一次晉陽之圍,並反手滅了範氏、中行氏的趙簡子(他的兒子趙襄子又在第二次晉陽之圍中,聯手魏韓,滅了智氏,兩父子共同開創了趙國的基業)。而故事中的狼,全名叫作“中山狼”,將那些戎狄蠻夷比作禽獸,趙國人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東郭先生與狼”蘊含的深刻地緣背景

如果我們去找尋中山國的資料,往往會驚歎於這些白狄(鮮虞)的韌性,在大國林立的戰國時代(包括春秋末),能夠以邊緣民族的身份,幾起幾落,在晉國,以及後來的趙、魏、燕三國的包圍中,為自己謀得一席之地。

但如果站在趙人的角度,中山國這種時附時叛的態度,就是十足的小人了。因此趙人才會編排出“中山狼”的故事,以發洩自己的恨意。而那位東郭先生其實是一位墨者,也就是墨家的弟子。墨家的思想就是“兼愛”,倡導諸侯之間“非攻”,簡單點說就是希望大家別打了。

應該說,墨者並不是簡單的來跟大家講道理,他們會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具體的做法就是哪個諸侯被攻打了,他就去幫人家守城,讓你戰而無功。墨者的這種作法,當然並不能改變戰國的地緣格局,但也的確給那些喜歡攻伐的大國,造成了一定麻煩。

並沒有明確的記載表明中山國善長守城的技巧,有沒有受益於墨者,但《呂氏春秋》中的確記錄了墨者在中山國國王面前,辯論的場景。因此趙人將對中山國戰事不利的因素,歸結於墨者的加入也是非常有可能的。這個故事最開始除了發洩對中山國的不滿以外,其實就是用來諷刺墨者的“兼愛”思想的。在以華夏正統自居的趙人看來,再怎麼“兼愛”也不能兼到這些戎狄身上的。

好了,現在回到地緣的話題來。河北平原在戰國時期前期的地緣格局,其實和春秋初期很象。燕國還是在最北面遙望中原戰事;南陽之地則由韓魏兩家,取代了王室和那些小諸侯。至於王室在河北平原中部,為了抵制戎狄而設立的兩個諸侯國——衛、邢兩國,其國土則由魏、趙兩國繼承了下來。

“東郭先生與狼”蘊含的深刻地緣背景

應該說當年衛國的實力是要強於邢國的,王室的重視程度也更高。因此衛邢兩國的地緣分割線並不在漳水,趙國的國都邯鄲是屬於衛國的控制區。而邢國則是以現的的邢臺市為中心。

在取得了邢國故地,以及部分衛國北方國土後(衛國早已經遷至河濟平原),趙國在河北平原實際上形成了一南一北兩個中心。南部的國都邯鄲是政治中心,主要用來對抗強大的魏國。而北方的“邢”邑(邢臺)則是副中心,主要用來防禦中山國的襲擾。在魏國攻取邯鄲後,趙國曾經被迫北遷至“邢”,並授予其“信都”之名,以作陪都。這種雙中心的地緣格局,也保證了趙國最終將控制區恢復至漳水北岸。

“東郭先生與狼”蘊含的深刻地緣背景

不過對於“邢”邑來說,無論是當初邢侯在此立國,還是趙國以此為“信都”,始終都是處於華狄(戎)交戰的最前沿。而之所以會保持這樣的地緣格局,則和一個古澤有關,它就是——大陸澤。關於大陸澤的情況,我們在春秋邢國一節中已經略作交待了。而我們現在則要比較精確的來描述一下這個古澤的結構,以觀察它究竟有什麼樣的力量,來長期維持雙方的地緣平衡。

- END -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