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由 狸花貓PPT 發表于 運動2021-10-19
簡介【唐朝】閱兵是唐代訓練的重要形式,《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記載了當時軍事訓練的思想和方法,首先就是循序漸進,分等教練,大將軍檢閱後,然後是皇帝大閱

檢閱什麼意思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閱兵自古以來就是展示國家威力,訓練國家國防力量的重要部分,因此在中國曆代都有閱兵相關的文獻留於世,為當代人所知曉。

現在可查到的資料可推及武王伐紂之前。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孟津觀兵是我國最早的閱兵儀式,據史料記載,武王伐紂之前,在孟津組織軍事演習,吸引了多個諸侯國加盟,為伐紂做準備,這是歷史上比較早的規模較大的閱兵之一,同時又有銘文記載這次閱兵盛況。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時期,承襲了西周時期軍隊訓練制度,但從春秋中期開始,軍事訓練出現專門化趨勢。

因為當時的貴族還是比較遵守祖制的,基本上打仗的時候也不是真的拼個你死我活,而是象徵性的,看誰家的隊伍整齊,士氣高漲怎麼樣。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戰國早期青銅器,全器主體紋飾分三道:

第一道表現射禮和嬪妃採桑;

第二道一側為饗食禮,上為宮室宴饗,下面擊磬伐鼓鳴鐘場面,另一側表現弋射和捕魚情景;

第三道表現水陸攻戰場面,一側為攻城戰場,城下戰士多架雲梯攻城,狩城戰士站在城上抗擊。另一側為水戰戰場,兩戰船上層正處於激戰狀態,下層有漿手搖船奮進。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秦朝】

秦王朝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皇帝更加重視軍事訓練與校閱,雖未留下大量文獻資料,但秦始皇兵馬俑以高度逼真的藝術手法再現了秦朝閱兵的場景。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漢朝】

整個漢代是中華文化帶發展時期,其中著名的有漢文帝時,周亞夫為將軍,屯軍細柳。漢文帝校閱細柳營,軍容整齊,軍令森嚴,進大營須有軍令才能進入,即使是漢文帝也被要求按照軍令不得騎馬快行,將軍周亞夫也未按朝廷禮儀而以軍禮拜見漢文帝。漢文帝認為周亞夫才是真正的將軍,對其尊敬不已,稱:「皇帝敬勞將軍」。後來周亞夫果然立下奇功,平定了「七國之亂」。細柳營成了治軍嚴謹的代名詞,細柳營的故事也成了千古美談。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三國時代】

三國時期,蜀國實行講武。諸葛亮在北伐前,曾「治戎講武」,北伐後又「厲兵講武」、「教兵講武」,內容不只練士兵體力和技藝,還重在用八陣圖教練兵士,強化戰術合成訓練。東吳建立檢閱制度。在「簡日」(「簡」在古代有「檢閱」的意思),閱部隊軍容和訓練,有時還根據檢閱情況,決定部隊的整編。

魏國建立治兵制度。曹操曾多次治兵,指揮受閱部隊,對多兵種的戰術合成訓練進行檢閱考核。魏國在新君繼位時也大都舉行治兵,顯示新君統兵的事實和對軍事訓練的重視。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晉代】

兩晉期間,統治者也比較重視軍隊的訓練,諸軍除了演習佇列陣法外,還要進行實戰演習。南朝時注重對水軍的訓練和檢閱,玄武湖成為南朝各代訓練水軍的場所。北朝則出現了軍陣雙方對抗性演習。

著名的肥水之戰,就是在嚴正的晉國軍隊打擊下,號稱百萬之眾的苻堅軍隊潰散,造成一敗塗地。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唐朝】

閱兵是唐代訓練的重要形式,《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記載了當時軍事訓練的思想和方法,首先就是循序漸進,分等教練,大將軍檢閱後,然後是皇帝大閱。這樣常規的閱兵幾乎每年都舉行。此外,在大軍出征或凱旋時, 皇帝也要親自閱兵, 一方面是檢閱部隊, 另一方面也是炫耀武力,振軍旅揚國威。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宋朝】

北宋建立後,宋太祖趙匡胤大講武事,注重禁軍的教育訓練。如,首議教閱擊刺騎射、選天下驍騎集闕廷、親御近郊閱武等。之後的歷朝統治者,加強對軍隊訓練,並逐步形成了一套訓練制度。北宋前期太祖、太宗各朝,將「大閱」(亦稱大教)安排在八九月份進行。之後,禁軍的教閱逐步形成了「毋過兩時」(春秋兩季)的制度。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南宋對軍隊的訓練也很重視,並制定嚴格的法規予以保障。宋高宗建炎元年,為加強對新組建軍隊的訓練,頒行樞密院教閱法,「專習制御摧鋒破敵之藝」。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元朝】

元朝時騎兵為主要兵種,因此閱兵主要是檢閱騎兵的馬術,以及對弓箭、馬刀、標槍和戰斧的使用。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明朝】

明朝的閱兵, 每年年終考閱一次,三年大閱一次,也稱「小閱」和「大閱」。朱元璋十分重視部隊的訓練,他頒發《教練軍士律》,要求高而嚴,賞罰分明,從制度上保證了軍事訓練的質量。永樂時期,特別重視加強在京各營的軍事訓練。在京軍三大營中,專門編制管操官掌管軍事訓練。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清朝】

清代的簡閱又稱校閱,是八旗、綠營由王、大臣或督撫定期檢驗部隊教練的制度,也是促進軍事訓練的的手段和形式。大閱是皇帝檢驗部隊訓練成果,考察部隊戰鬥力的隆重的閱兵儀式。早在天聰年間,皇太極就曾舉行過大閱。此後,乾隆、嘉慶等皇帝閱兵的記載不斷出現在各類文獻中。雍正以後,大閱制度更加完善、周密。乾隆三年(1738)規定,以後大閱,皆按照順治十六年定例三年一次,其辦理事宜照雍正六年規定舉行。清代大閱的地點,主要在南苑、盧溝橋、玉泉山、多倫諾爾(今內蒙古多倫)、暢春園等地。

除皇帝親自閱兵外, 清代還形成了多種閱兵方式, 其中之一就是欽派檢閱, 由練兵處、兵部、陸軍部奏請皇帝, 欽派知兵大臣數員前往閱兵。閱兵內容有「軍容、軍技、軍學、軍器、軍陣、軍律、軍壘」各項。乾隆帝還針對一些大臣只在帳幕內互相對閱,並不親赴隊伍操演的情況,規定「八旗合操時,閱兵王、大臣等,逐次前往監看稽察,如有無故不到者,同閱之王、大臣指名題參議處。」宣統三年(1911)七月二十四日,監國攝政王載灃就於德勝門外的鑲黃旗、正黃旗兩旗校場檢閱了皇家禁衛軍。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因為清朝距離比較近,所以有很多資料儲存下來。

【民國】

在然後就是民國時期的閱兵了。特別是袁世凱帶領的新軍,採取了西方的方式,對中國的軍隊有了一次歷史性的變革,從之前的冷兵器時代,過渡到火器時代,並且開創了近代中國軍隊的雛形。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閱兵是中國曆代傳承的文化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國舉行的舉國盛典,成為一場備受矚目,也是普通民眾一次對新中過70年輝煌歷程的一個觀賞,極大的激發了人民的愛國情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