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再辯蔣琬故里究竟在哪之十六:全州辯

由 探秘桂北 發表于 運動2021-10-18
簡介可以肯定《三國志》琬公故里零陵湘鄉就是當時的零陵郡零陵縣,湘鄉也可以說是零陵縣的別稱,也就是現在的全州

螽怎麼讀音是什麼

第四章 蔣琬故里辯(

六)全州(三國時零陵縣洮陽縣)辯

注:

文中藍色字為重點提示內容。

紅色字為存在錯誤欄位

全州人認為琬公為全州人。 其證據是位於全州縣永歲鎮梅潭村為琬公置產地及居住地,有石龍潭碑記為證。 另據<<全州蔣氏源流卷一>>載明代大學士文定公蔣冕所撰<<蔣氏宗譜序·蔣氏受姓之地並吾宗所自出考》雲:“今湘源(< span=“”>全州隋唐時的縣名)之蔣,皆相傳以為出自蜀相安陽候琬之系。考三國志,琬零陵湘鄉人。……

遠祖秀,東漢末來居零陵,四傳為蜀大司馬安陽候琬

……以此為據,認為琬公就是古零陵縣(全州縣的前身)人。

1、歷史沿革

零陵縣: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始置零陵縣,屬長沙郡。縣治設於今縣城西南39公里處(現全州縣鹹水鄉老拱橋或全州縣鳳凰鄉巡檢司)。轄今全州縣洮水以南以及灌陽、興安、資源部分割槽域。

另據《讀史方輿紀要·卷一百七·廣西二》記載:零陵廢縣州北三十里。漢置零陵縣,零陵郡治於此。後漢因之。延熹八年,桂陽賊攻零陵,零陵下溼,編木為城,太守陳球固守,賊激流灌城,球於城內因池勢反決水淹賊,賊退走,即此。建安中,孫吳移郡治泉陵,零陵縣屬焉。晉以後因之。或謂此為小零陵,對零陵郡而言也。《隋志》:小零陵縣,開皇十年廢入湘源。劉?句曰故城在湘源縣南七十八里,似誤。今其地名梅潭,故時城塹猶存。

如此看來零陵縣治和零陵郡治均在今全州縣城以北三十里的永歲鎮梅潭。零陵郡治所也不是在東漢初年(公元25——55年)移郡治於泉陵;而是在建安中期(公元208年左右)或者孫吳時期(公元222年以後)。琬公出生時零陵郡縣治所均在現在的全州,這

也就否定了琬公為泉陵人的說法,進一步證明琬公就是現今的全州人。

洮陽縣:西漢置,屬零陵郡。治所在今廣西全州縣東北三十五里下改洲村。其縣域範圍包括現在的廣西全州縣永歲鎮部分以及黃沙河鎮,廟頭鎮、文橋鎮和湖南省東安縣。筆者認為治所是否在下改洲村有待進一步考證。因為洮水是在今永歲鎮麻園村之北入湘江。下改洲村位於洮水入湘口之南,是否在古洮陽境記憶體疑。

《輿地紀勝》 卷60全州:洮水 “水北為陽,故漢置縣以洮陽為名”。《水經·湘水》: 湘水 “又東北過洮陽縣東”。酈道元注: “洮水出縣西南大山,東北徑其縣南,即洮水以立稱矣。漢武帝元朔五年,封長沙定王子靖侯狗彘為侯國。” 《清一統志·桂林府》 引 《州志》: “洮陽故城,在州北三十五里,地名改州灘。” 南朝宋屬零陵國。齊復屬零陵郡。隋平陳廢入湘源縣。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 ,淮南王英布反,布退走長沙,擬經本縣境入越,十月被 漢軍圍殲於洮水南、北兩岸。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冬,析桂陽、長沙二郡置零陵郡(治所在零陵縣);同時設洮陽縣,治所在今永歲鄉梅潭村後山。

開皇九年(589年) 並洮陽、零陵、觀陽(今灌陽)三縣置湘源縣,治所設於今之城郊鄉柘橋村。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全、灌瑤民反抗明王朝壓迫,舉行武裝起義。朱元璋詔廣西都指揮使韓觀,調湖廣營兵進行鎮壓,殺瑤民1400餘人。同年八月,全州由原隸湖南永州府改隸廣西桂林府。

由此可見現在的全州縣是東漢、三國時的零陵縣北部和洮陽縣南部演變而成。地處湘江上游,故在隋唐時期有湘源縣之稱。

2、湘鄉就是全州嗎?

琬公生活的年代(漢末至三國初期),零陵郡所轄之“零陵湘鄉”又在何處呢?”是否就是全州呢?

明代大學士、內閣首輔蔣冕所作“蔣氏宗譜序”雲:“考《後漢郡國志》,湘源零陵,漢永建三年更名湘鄉。”民國初年,零陵知縣趙開勳為《蔣氏族譜》作贈序寫道:“《後漢郡國志·湘源》,零陵自永建三年(公元128年)更名湘鄉”。這個永建三年更名湘鄉實際上是錯誤的。1993年《湘鄉縣誌》·史事考辯對此作出了考證:

誤會是由對《後漢書 ,郡國志》的誤讀而來的。

但有學者認為:當時的零陵郡所轄之“湘鄉”就在靈渠以北的湘江上游,都龐嶺越城嶺之間走廊地帶,亦即今全州縣轄地的全部和興安縣城以北地區,古零陵縣、洮陽縣的南部部和始安縣東北部。自隋以後有近800年時間,這一地區的名稱被冠以“湘”字,如湘鄉、湘源、清湘、湘川等等。

《石角山古甆記》載:湘源、全州也。湘水出粵西興安海陽山,《水經注》曰:陽海山,又曰零陵山,東流經全州至

黃沙河(注:今廣西全州縣黃沙河鎮)

,零西鄉水入焉,故零為湘口全陵地界,通稱湘鄉。

也就是說湘鄉即湘源,湘源就是全州。

對聯佐證:今存全州永歲鎮石岡村的蔣氏宗祠“燕窩樓”,尚有清·康熙丁卯科舉人、直隸大名府魏縣知縣蔣芾所撰的一幅對聯:上聯:“期思漆水亦遼城,既樂且安,何再徙社曲逡遒,無乃九侯宜興雲陽,裔屬都相”;下聯:“零陵湘鄉本全郡,殊名同地,即舊宅龍潭江浦,從此十房分析虔公,起石岡宗”。下聯中的“零陵湘鄉本全郡,殊名同地”一句即可明白,“零陵(縣)”“湘鄉”本來就是“全郡”,是不同稱謂的同一個地方,“全郡”即現在的“全州”縣。

可以肯定《三國志》琬公故里零陵湘鄉就是當時的零陵郡零陵縣,湘鄉也可以說是零陵縣的別稱,也就是現在的全州。

3、世系

現全州蔣氏人口二十萬餘,是全州著姓之一,佔全縣人口(2014年全州縣人口83。46萬)的四分之一有多。

除唐以後從他方遷入者外,均系安陽候琬公後裔。從五十九世起,流分斌公、䝺公兩系;從六十世起,流分珩公、炳公、熾公三派。目前琬公後裔分佈於全州二十個鄉鎮大小村落七百餘處,約佔全州蔣氏百分之六十左右。

再辯蔣琬故里究竟在哪之十六:全州辯

再辯蔣琬故里究竟在哪之十六:全州辯

在此順便說一下,曾有人在網上說全州梅潭始遷祖為“建公”,“河南安陽”人。這是不懂裝懂,斷章取義。而是沒有把《梅潭蔣氏世譜》安陽侯世系圖和梅潭分派宗支圖連起來看。只看梅潭分派宗支圖就認為梅潭始遷祖是建公,把建公是安陽侯琬公後裔說成是河南安陽人,建議認真看看《梅潭蔣氏世譜》(網上可以下載)才發聲。以免貽笑大方。

4、史志

舊唐書 ·志

第二十 ·地理三 湘源漢零陵縣地,屬故城在今縣南七十八里。隋平陳,並零陵入湘源縣。

小說《反三國演義》第三

十四回曹孟德許昌大會議孫仲謀鄱陽小閱兵

蔣琬由郡中再選精銳三千人,自領赴湘水上游,晝夜兼程,四五日間,過了衡陽,到得永昌,蔣珪接見。蔣琬問起上流事件,蔣珪道:“頃據細作從零陵回來報稱,蒼梧太守士燮,領兵七千,掩至

黃沙河

蔣琬聽得零陵雖然失守,尚得黃石嶺要隘,急令蔣珪領三千人,沿湘水西上,徑出

黃沙河

,合本地民兵,截擊吳兵後路。蔣珪領令,即刻起程。蔣琬檄令衡陽守將陳南,從守兵萬人內,選出三千人,星夜就道,接應蔣珪。

且說蔣琬來到黃石嶺,吩咐蔣珪領兵三千,沿湘直上,出

黃沙河

,截擊吳軍後路;自己整頓全軍萬人,由黃石嶺徑下,來攻零陵。暗中先派細作,赴零陵城廂內外,運動舊有防軍,令其伺隙反正,攻擊吳軍。

那士燮輕騎長驅,不費一兵之力,輕輕巧巧,得了零陵,意欲乘隙進取衡陽,只以孤軍深入,懼無後

蔣琬原是零陵人氏,深知地勢,熟悉情形。

只見前時留在

黃沙河

的軍士,逃回零陵,見過太守,言漢兵已佔住

黃沙河

,飛報零陵。蔣琬令蔣珪即駐

黃沙河

,周翼還駐零陵,黃英駐道縣,聯絡聲勢,以固西防。安置定了,蔣琬自率兵三千,由水道徑還長沙,費詩迎接入府,交割印綬。蔣琬將一路詳細情形詳稟漢中王,仍由費詩轉達。正是~~~~····

雖說

小說《反三國演義》

不是一本史志,但本回所描繪的戰場就是現今的全州和永州地區,且言其“

蔣琬原是零陵人氏,深知地勢,熟悉情形

”多次提到的黃沙河就是今全州縣黃沙河鎮(注:此鎮位於湘江上游沿岸,雖說黃沙河鎮是一個人口才兩萬多的小鎮,因

黃沙河鎮是桂北的重要門戶,

湘江

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

交通

十分便利,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隅,有“八桂第一鎮”之譽)。

這也可以從側面證明琬公為古零陵縣人,而非現今的湖南湘鄉人。

江蘇名嶺“蔣氏族譜”大宗遷徙錄記載:蔣琬居零陵,胞弟蔣瑜居江蘇陽羨(今宜興)。上海圖書館收藏的晉陵蔣氏宗譜(卷2)“大宗分圖”亦記載:58世蔣琬居

零陵

,弟蔣瑜因仕途居江蘇陽羨(今江蘇宜興)。

此零陵顯然指的是古零陵縣。

5、湘源縣誌記載

有人說:“怎麼不見全州地方誌及全州蔣氏家譜記載琬公是全州人”?其實早有記載,據文定公蔣冕《蔣氏受姓之地並吾宗所自出考》載 :“又按湘源舊志載,蔣公順之祖忠良號龍溪,生三子,少曰炎,公順父也。炎之族兄曰元夫,嗜學善屬文,遊張南軒、陸象山之門,作本宗譜系,遠近世數凡一千四百餘年,歷歷可考。遠祖秀,東漢末來居零陵,四傳為蜀大司馬安陽候琬。”“來居零陵”顯然指的是作者所在地的零陵縣(全州縣的前身)。而非零陵郡治的泉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

有人質疑文定公蔣冕《蔣氏受姓之地並吾宗所自出考》是承襲宋·紹聖三年(公元1096年)江西豐城《陽羨亭蔣氏世系圖說》中的記載。不知他的根據何在?又不知他對“湘源舊志載”一詞作何理解?還否定耀公是零陵支始祖的說法,這可以理解 耀公確實沒有定居零陵(古零陵縣)的記載。文定公文中也未提及,只是說了“遠祖秀東漢末居零陵”。尊耀公為零陵(今全州)支始祖也未嘗不可。再說文定公蔣冕《蔣氏受姓之地並吾宗所自出考》:“今湘源之蔣,皆相傳以為出自蜀相安陽候琬之系······可信無疑也”也沒有什麼不對。

附:湘源縣,開皇九年(589年) 並洮陽、零陵、觀陽(今灌陽)三縣置湘源縣,治所設於今之城郊鄉柘橋村。大業初屬零陵郡。唐屬永州。五代晉天福四年 (939) 改為清湘縣(一說後唐天成元年,避明宗諱,改湘源縣為湘川縣)。歷時349年。

6、詩書佐證

綿陽縣誌記載

再辯蔣琬故里究竟在哪之十六:全州辯

《三國文化研究》選登《綿陽縣誌》所載《謁蔣恭侯祠墓詩》。其作者介紹。“

本詩作者蔣琦淳,清代四川鹽茶道,為蔣琬同鄉

,餘不詳”

我們是否可以透過蔣琦淳是哪裡人,來肯定蔣琬就是哪裡人了呢?在今天因為琬公故里沒有明確的地理位置,只能從側面來加以佐證。自然是值得借鑑的。

經查:蔣琦淳(1816~1876),又名

琦齡、字申甫、號石月。

廣西全州

(今

全州

縣龍水鎮龍水村)人。詩人。出身官宦世家。祖父融縣訓導蔣勵常(注:為《梅潭蔣氏世譜》編者),父道光二年進士

蔣啟敭

。道光二十年庚子科(1840)第二甲第59名進士。性

耿直

,好論事,歷

任翰

林院庶吉士、編修,

九江

漢中

西安

知府,

四川

鹽茶道、翰林、

順天府尹等職。這就從側面佐證了蔣琬就是現今的全州人。而不是現今湖南湘鄉人。因為同鄉指的是同一籍貫的人(在外地時說)。原籍歸屬地小到一鄉,大到一省皆為同鄉。

由此也就否定了琬公是現今的湖南人的說法

確定了琬公為如今廣西全州人的說法。

《謁蔣恭侯祠墓詩》中有“

夫人終故里,季子奉明祀,梅毓孫枝秀,瓜綿祖德純。龍潭遷歷歷,螽羽詠詵詵

”(

螽音

zhōng、

詵音

shēn

),這“夫人”自然指的是琬公妻毛氏夫人。說明夫人是在琬公故里終老的(此故里當然指的是琬公故里,而非毛氏夫人孃家,因為夫人為蜀人)。季子即第三子-蔣

䝺。

而事實上毛氏夫人最終的居住地及逝世地是在今全州縣梅潭。墓在今全州縣文橋鎮。梅毓孫枝秀的“梅”指的是梅潭(因植有梅樹而命名為梅潭)。龍潭遷歷歷之“龍潭”指的是石龍潭(梅潭由石龍潭更名),石龍潭亦稱龍潭,《石龍潭碑記》載“龍潭即梅潭也”。這就完全確定了琬公故里就在古零陵縣(今全州)了。

再辯蔣琬故里究竟在哪之十六:全州辯

《三國文化研究》所載清代綿州左綿書院講席嚴履豐《漢蔣恭侯祠墓詩》。第一句“荊南才產何殊尤”就點明瞭琬公故里在荊南。三國時的荊州(吳屬)包括了現在的湖北南部、湖南大部。廣西北部。而荊南顯然指的是荊州南部,即現在的廣西北部及湖南南部,

全州符合荊南這一地理位置,而湘鄉幾乎處於荊州中部,從這一點也排除了琬公是湘鄉人的可能。

7、《石龍潭碑誌》

始祖原姓姬,后稷之裔。周公第三子伯齡封於蔣,今南京建康蔣

山並蔣山寺乃其地,子孫因以為氏。後代徙居山東。

漢有諱琬者,事

蜀,因置產於零陵之湘源。魏明帝太和元年丁未,因徙居於北鄉二十

五里石龍潭而居焉。

時八大房子孫繁衍,欲於乾溪橋嶺斫一大梅樹為

舡渡江。未伐間,一夜烈風迅雷,將梅拔去潭中而植焉。至冬花浮水

面,清新可愛,因易龍潭為梅潭。其梅雖枯,至今尚存,枝出水口,

秋水澄清時猶可見也。後八大房子孫三百餘口,有一充衛吏目者失陷

官錢,將責,湘源長官前來追徵。家中多犬,咬死長官。故家業破蕩,

累及眾房,是以搬移各處。今六山、歌陂、大路下,石陡岡等一百餘

村號樂安郡蔣姓是也。

時 宋端平元年 禮部尚書蔣 滿謹撰

此碑誌清楚記載石龍潭(今全州梅潭)是琬公的置產地,也是琬公的居住地。這才有蜀難後,蔣琬夫人毛氏偕子蔣䝺徙居到全州梅潭的這段歷史往事。

8、關

於遠祖秀公的探討

據文定

公《

蔣氏受姓之地並吾宗所自出考

》:

“湘源舊志載······

遠祖秀,東漢末來居零陵,四傳為蜀大司馬安陽候琬

那麼秀公是誰?是九侯之中哪一位侯爵的後裔呢?經查閱族譜,秀公是橫公四子鎮湖侯耀公之十二子和公:和

字秀。為漢前將軍,封邵陵侯。其子:志公。東漢時居零陵。四傳為後漢大司馬琬(見西粵譜)。

這就說明了全州在隋唐時期(全州舊稱湘源縣期間,公元589年至

926年

)就修有蔣氏家譜。其譜載琬公高祖曾祖就已經居住在零陵了,而且當時的全州地方誌《湘源志》都有記載。只不過因年代久遠,《湘源志》及《蔣氏家譜》現已無存。但這不影響斷定琬公故里就在如今全州的說法。

按地方誌通常的取材範圍,是一個特定的行政區域,即現行區劃範圍內地的事情。這也就可以肯定此零陵為東漢時期的古零陵縣(即湘源縣的前身零陵縣),而非泉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也不是現今的湘鄉縣(市)。

(注:本文,難免有不妥或有誤之處,望本家人多多指正,共同研究。為儘量縮短本文的篇幅,故對引用的文章均採取只錄標題和少部分文字,然後用省略號代替,請原作者見諒,圖片亦只選取重要頁面)

廣西全州 蔣京生

再辯蔣琬故里究竟在哪?(二)蔣琬墓

再辯蔣琬故里究竟在哪?(五)蔣琬世系及子嗣

再辯蔣琬故里究竟在哪之十五:寧鄉辯

再辯蔣琬故里究竟在哪之十三:在湖南湘鄉辯嗎

如果廣西全州改市,你投票支援哪一個名稱?

一個廣西全州農民,如何管理近兩千畝農田?

廣西全州洮陽古城走訪記

廣西全州鹹水駙馬墓探秘

全州由湖南改隸廣西的真相你知道嗎

他建議全州改市用這個名,你贊成不贊成?

這個全州人斷案如神, 咸豐皇帝親自提拔他為北京市長!

永州應不應該把“古零陵”的行政區名還給全州?

古零陵最早的所在地全州,留在湖南好,還是在廣西好?

此村為永州市道縣古城所在地,廖姓源自廣西全州兩河鎮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