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由 論語的主流與非主流觀 發表于 運動2021-10-17
簡介孔子把喪祭之禮看作一個人孝道的繼續和表現,慎終追遠,可以體現一個人對父母和先祖的情感

慎終者喪盡其禮什麼意思

“慎”。《劉氏正義》爾雅釋詁:“慎,誠也。”說文:“慎,謹也。”誠、謹義同。

“終”,是壽終。朱子雲:喪盡其禮。其意思是,父母壽終時,須依喪禮,謹慎治理喪事。孔注云:喪盡其哀。意思則是,父母之喪,以哀慼為重。兩人見解沒有打架,禮、哀二者乃辦喪之兩面,禮者嚴謹有章法,哀者戚然而茫茫。

“追遠”,喪葬之後,對先人須依禮依時追孝祭祀。《論語講要》:“追遠之遠有二義。一為父母去世已經久遠,二為祖父母以至歷代祖先,距今已遠,皆須追祭以時,祭則必誠必敬。故孔注云:‘祭盡其敬’。子子孫孫,如是追遠祭祀,是為不忘本。”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祖宗牌位,雖只是一塊木牌子,然而看一塊牌子,也能看出國運。所以講到禮法,大家須知慎終追遠和祖宗牌位是相當大事,要以禮事之。做得如何,就能知道民風民德如何,就能看出國之根基是否牢固。

《朱子集註》:“慎終者,喪盡其禮。追遠者,祭盡其誠。蓋終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謹之;遠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自為,則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則其德亦歸於厚也”。

“德”。聖賢施教,以孝為本。孝經:“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此章即是講孝道,厚德由行孝而來。這是通篇第一德,所以我來說道說道。李炳南先生《論語講要》:“天地人號為三才,天地皆有好生之德,人為天地之心,應具天地之德,始可稱之為人,此為中國文化。”上位者對先人尊重有禮,此乃道德教化之舉也。民德,民眾以家為主,家者則主孝悌,而得仁之本,而成民德。

孔子把喪祭之禮看作一個人孝道的繼續和表現,慎終追遠,可以體現一個人對父母和先祖的情感。孝最能打動人心。喪祭之禮,乃孝道之最後表現。如果能做好這最後一點,就是有始有終,做成圓滿。即成圓滿,則無可指摘,是為德之圓滿,民德歸厚矣。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孝是忠的土壤,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一個不能對父母先祖盡孝的人,他往往也難以忠於國家。所以要讓民眾對國家盡忠,最好的辦法是以孝道教化。上位者該當如何施行教化?

上面的人,一言一行,都是民眾觀瞻,都是民風所向,也並非獨獨慎終追遠而已。窮奢極逸,可乎?個人行為漸成,累累,則是社會風氣。

慎終追遠,如何施政?不是搞迷信,希望老祖宗保佑,老祖宗已經不說話不做事了,他們沒辦法保佑。慎終追遠,真正的意義在於拷問自己的良心,在祖宗面前自己做人做事是否遵循正道,反省自己得失,這是洗禮。這是修身,己正則民風正,修身治國本為一體。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慎終追遠,這是對先人盡孝誠敬。從另一個角度理解,慎終追遠以及孝是不是一種信?心中有一個信念,倍感父母祖宗有繁衍養育之恩,自己必盡孝。有這信念,心中有這個信,所以處處行孝,行孝道是為了踐信,對得起心中之信才對得起良心良性。行孝有信,則心安。人多半活著,無非求一心安。舉一例,宰我問三年之喪,夫子說:“女安,則為之。”“今女安則為之”。可見,夫子對事,也是用心安來衡量。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