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臨沂姓氏:蒙陰縣有八大姓,分別是王張公劉、李趙孫宋

由 沂蒙人文志 發表于 運動2021-09-19
簡介公姓7843戶,30303人,佔總人口6

公氏家族有多少人

臨沂市的蒙陰縣,因地處蒙山之陰而得名,西漢初置縣,全縣總面積1605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8萬人。

這五十多萬的人口當中,包括了很多的姓氏。就規模來說,有八個姓氏比較大,《蒙陰縣志》在介紹境內姓氏,曾專門提到了這八大姓。本文就以縣誌記載為依據,簡要盤點一下。

臨沂姓氏:蒙陰縣有八大姓,分別是王張公劉、李趙孫宋

根據1987年時的統計,蒙陰縣共有328個姓氏,其中有兩個複姓,即東野和歐陽,其餘的均為單姓。這300多個姓氏當中,王、張、公、劉、李、趙、孫、宋8姓為大姓。這八大姓佔據了蒙陰總人口的半壁江山,比例達到了52。56%。

其中,王姓15037戶,63122人,佔總人口14。26%;張姓10906戶,43728人,佔總人口9。88%;劉姓8028戶,30012人,佔總人口6。77%;公姓7843戶,30303人,佔總人口6。84%;李姓7273戶,27775人,佔總人口6。27%;趙姓3935戶,14693人,佔總人口3。32%;孫姓3144戶,12336人,佔總人口2。79%;宋姓3123戶,12750人,佔總人口2。43%。

臨沂姓氏:蒙陰縣有八大姓,分別是王張公劉、李趙孫宋

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在總人口方面,各姓可能都有變化,但在比例上跟原來相比,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在這八大姓氏當中,王、張、劉、李、趙、孫、宋在國內分佈都相對廣泛,而公姓比較特殊。公姓在蒙陰縣相當多,民間有“公一半”的說法(既指的規模大,也指功名多),但國內其他地方相對較少,不算是常見姓氏,這也算是蒙陰縣姓氏文化的一大特色了。

就遷居蒙陰的時間來說,公姓也相當早。《公氏族譜》在序言中說:“蒙陰公氏,宋宣和間遷於蒙之東上門,曆元明而大顯,其躋位宗伯主盟騷(文)壇者,世所稱文介公也。”也就是說,公姓人的先祖,早在北宋末年就已經遷到了蒙陰縣,定居在上東門村。

臨沂姓氏:蒙陰縣有八大姓,分別是王張公劉、李趙孫宋

而其他多數姓氏則是明代以後才遷入蒙陰縣。《蒙陰縣志》載:明朝初期,從山西省洪洞縣喜鵲窩和浮山縣遷民來蒙陰約150余姓;1573~1619年(明萬曆年間)又從河北省棗強縣及蒙陰附近鄰縣遷來移民約80余姓。

蒙陰縣這八大姓氏不僅人口多,也歷史上的人才也不少。從金代到清代,蒙陰縣一共考取了40多位進士,出自八大姓氏的就有27人之多。其中不乏一連數代金榜題名的望族,如公氏家族“五世進士·父子翰林”,李家堡德村的一支李姓“一門三進士·父子九登科”。

臨沂姓氏:蒙陰縣有八大姓,分別是王張公劉、李趙孫宋

就淵源來說,公姓的起源相對單一,基本上都是上東門村的分支。而其他七個姓氏,淵源相對複雜,有的是元代之前就定居在蒙陰的土著,有的是明代遷到蒙陰的移民。

在數百年的歷史上,這些姓氏也逐漸形成了一些比較有名的聚居地。剛才提到了上東門的公姓和李家保德村的李姓,而舊寨鄉北樓村的趙姓也比較有名。北樓趙姓與有名的博山趙姓為同宗,相傳是宋朝皇室的後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