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十二藝節|沒有臺詞的舞劇,如何“吟”出杜甫和蘇軾的名句?

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運動2021-07-02
簡介圖說:《東坡海南》劇照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飾演“東坡”的青年舞者孫科說,他的舞並非只是肢體的語言,更是由心而發

舞蹈節目串詞怎麼寫

作為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的參評節目,舞劇《杜甫》《東坡海南》近日接連登陸上海。同為中國古代文豪,杜甫和蘇軾的思想、人格、追求、成就都蘊藏在他們的詩詞之中。如何用既不能言又不能吟的舞蹈藝術來表現,成為了創作的難點。

十二藝節|沒有臺詞的舞劇,如何“吟”出杜甫和蘇軾的名句?

圖說:《東坡海南》劇照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舞由心生,尋找共鳴

相比於去年上海國際藝術節上的演出,此次的《東坡海南》有了不少改動。其中,“東坡”獨舞部分的增加使得整部舞劇對詩詞的剖析更加深入,情感也更加濃郁。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片段中,“東坡”先與妻兒在夢中共舞,而後燈光驟滅,音樂忽變,妻子“王弗”與兒子“蘇過”與群舞一起“消失”,只留“東坡”一人對月起舞。“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在旁白的伴隨下,對故土濃烈的思念從舞者孤獨而又狂放的旋轉中傾瀉而出,感染了不少觀眾。

十二藝節|沒有臺詞的舞劇,如何“吟”出杜甫和蘇軾的名句?

圖說:《東坡海南》劇照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飾演“東坡”的青年舞者孫科說,他的舞並非只是肢體的語言,更是由心而發。孫科今年29歲,從11歲起,他便離開故鄉山東青島,到北京求學。18年來,學習、排練、巡演排滿了他的日程。每年只有春節,他才能陪在父母身邊。“回家的時候,媽媽都捨不得讓我做一點點家務。她心疼我從小在外漂泊不容易,我也時刻掛念著他們。”這種思念的情緒,被孫科融進《水調歌頭》的舞蹈,與九百多年前蘇軾的心情形成一種共鳴。“詩是詩人宣洩情緒的方式,舞則是舞者表達情感的形式。雖然‘舞不能吟’,但表達的內容卻可以相通。”

跳脫文字,一解詩意

“我們每一處都在展示杜甫的詩,卻又沒有一處是具體的哪首詩。”《杜甫》的總導演周莉亞認為,舞劇表現詩詞的重點,不在詞句,而在詩意。

十二藝節|沒有臺詞的舞劇,如何“吟”出杜甫和蘇軾的名句?

圖說:《杜甫》劇照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杜甫的詩,有“詩史”之稱。從早年遊歷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到《麗人行》裡楊家兄妹驕縱荒淫的生活,再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尖銳社會矛盾。他的筆下,記錄著安史之亂前後唐朝由盛轉衰的過程,包含著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胸懷。周莉亞從中截取了最重要的片段搬上舞臺,還原相同的詩意。“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兵車行》中杜甫透露出的同情和無奈,則以戰車無情攆過舞者的方式表現。“這部劇不以敘事為線,而是以杜甫內心的變化為線。它是寫意的,呈現的是杜甫眼裡的世界,帶有他強烈的個人情感。他沒有真的被車輪攆過,只是拯救不了為戰爭所苦的黎民,他的內心就如被車輪攆過一般痛苦。他的詩意,正是為抒發情感而生。”也正因如此,越是瞭解杜甫的觀眾,越能在劇中讀出更多的詩詞。

十二藝節|沒有臺詞的舞劇,如何“吟”出杜甫和蘇軾的名句?

圖說:《杜甫》劇照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當最終慕,出現在杜甫人生中的皇帝、貴妃、權臣、妻兒、百姓在臺上依次走過,像是讓人一同感受他臨終前對此生的回憶。前景的幕布上流動起一篇篇狂草,陪伴杜甫一生的詩意便也在觀眾心中激盪起來。(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專題推薦: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

十二藝節|沒有臺詞的舞劇,如何“吟”出杜甫和蘇軾的名句?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