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鐵人”王進喜離家前,曾給母親下跪磕了3個響頭,這是何意?

由 史鑑滄海 發表于 運動2023-01-27
簡介但是王進喜的母親卻十分擔心,因為王進喜一走,這一大家子的人的吃喝生活問題將是一個難題,又逢上甘肅災荒,全家人餓死都是有可能的

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是誰

“鐵人”王進喜離家前,曾給母親下跪磕了3個響頭,這是何意?

生來不為己,只求把身獻。

”每個人生來便有家人,便有責任,有的人一生為小家奔波勞走,只求一方平安;有的人舍小家為大國,畢生奉獻人民,奉獻祖國。人們以為的無上輝煌實則是那些人捨棄了很多東西,有奉獻了很多熱血所換來的。

新中國成立之時,全國無人不知鐵人王進喜,無人不曉他在打井方面做出的貢獻。但是這些光彩奪目的成就與讚美背後,卻是王進喜不得不離家遠走、跪拜家母的苦澀與無奈。

生來勞苦

羅曼羅蘭在書裡寫過這樣一句話,“

只有把抱怨環境的心情,化為上進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證。

”歷史上有多人敗於自己的自怨自艾,便有多少人不甘燕雀之身,滿懷鴻鵠之志。

“鐵人”王進喜離家前,曾給母親下跪磕了3個響頭,這是何意?

1923年,王進喜出生在甘肅一個貧苦家庭。六歲時,父親雙目失明,自幼生活坎坷的他年紀輕輕就學會了基本的生存之道。

幼小的王進喜不能打工,只能整日帶著父親去街上乞討,以求艱難度日。

當時的街坊鄰居大都是熱心腸,看著年紀小的王進喜時常餓著肚子,也不忍心,時不時就拿出家裡的剩飯剩菜救濟王進喜一家。

這種日子一直持續了九年。

在王進喜15歲時

,也就是1938年的時候,

為了生計,他只好選擇幹著和大人一樣苦累的活

——挖油、淘金。這些工作看似簡單,卻需要很大的勞動力,所以當時工地上很多人都看不起瘦弱的王進喜。

“鐵人”王進喜離家前,曾給母親下跪磕了3個響頭,這是何意?

也許正因為他心中希望與對自由生活的嚮往,王進喜一直咬著牙堅持了下來。他沒有自怨自艾,自甘墮落,而是在這樣勞苦艱辛的日子裡依舊堅守著初心,昂揚著鬥志。

1949年,勤勤懇懇的王進喜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

,開始為國家建設服務。但是王進喜在進入油礦之後,受到了周圍很多人的排擠,一來是因為他的文化水平不高,二來是因為缺乏營養,顯得十分弱小。

好在年幼時相似的經歷並沒有打倒王進喜,王進喜依舊每天勤懇幹活,時不時還去請教油礦裡的老員工們。

“鐵人”王進喜離家前,曾給母親下跪磕了3個響頭,這是何意?

後來居上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

一個人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

”能夠在歷史上留下一抹色彩的往往就是那些只做不說,悶頭苦幹的小人物,王進喜亦是如此,他的價值遠遠不是平常人所能想象的。

"是金子總會發光。

“1956年王進喜光榮加入黨。真正瞭解王進喜這個人必然清楚,他能夠如此順利地入黨,就是因為他優秀的業務能力以及勤勉好學的優秀品質,而且王進喜一直是黨和國家的忠實維護者。

王進喜對國家事業的奉獻從來不只是在嘴上說說的。在一次平常的勞動競技賽中,王進喜提出了”

月上千,年上萬,祁連山上立標杆

“的嘹亮口號,最後創出了全國最高的鑽井記錄,震驚眾人。

“鐵人”王進喜離家前,曾給母親下跪磕了3個響頭,這是何意?

1960年,

王進喜帶著鑽井隊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田

。而在打第二口井時,王進喜右腿被砸傷。這個時候,王進喜理應在一旁休息,但是他不顧身邊人的勸阻,執意下油田,繼續打井。

不幸的是在打井過程中,由於地層壓力過大,發生井噴。井噴一旦難以控制不僅整個油田都會被損壞,連周圍人的安全都會存在隱患。

危機關頭,

王進喜絲毫沒有猶豫,扔掉柺杖,就帶頭跳進水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水泥漿,

最終制伏了井噴。”鐵人“這個光榮的名頭也因此而得來。

“鐵人”王進喜離家前,曾給母親下跪磕了3個響頭,這是何意?

舍小家為大國

自古忠孝難兩全。

“古時候有岳飛精忠報國,無奈之下離家遠行,現如今有王進喜敬業報國,心含苦澀跪拜家母。在”鐵人“這個滿帶讚譽的名稱背後,是王進喜離家的苦澀與無奈。

眾人只看到1960年,王進喜為松遼石油大會戰做出的卓越貢獻,卻沒有看到離家時的王進喜又是多麼心酸。

在奔赴玉門油田之前,當時整個甘肅省正在鬧饑荒,王進喜就是整個九口之家的唯一勞動力。可是好巧不巧,已經成為鑽井隊大隊長的王進喜聽說了政府將在玉門這塊地方選拔出優秀的石油工人,去參加松遼石油大會戰,

他本人自然十分欣喜,這畢竟是一個為祖國奉獻的難得機會。

“鐵人”王進喜離家前,曾給母親下跪磕了3個響頭,這是何意?

但是王進喜的母親卻十分擔心,因為王進喜一走,這一大家子的人的吃喝生活問題將是一個難題,又逢上甘肅災荒,全家人餓死都是有可能的。所以

母親還是十分不希望王進喜離家的。

但是王進喜這個人,卻是畢生秉持著為祖國奉獻的信念,他認為自己必須得去!這不僅是自己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對於國家來說,這項工程也是極其重要的。

母親自然不可能為難自己的兒子,也只好含淚答應。而王進喜滿腔的心酸與無奈都蘊含在這臨別前的

三跪之中,三個響頭裡。

“鐵人”王進喜離家前,曾給母親下跪磕了3個響頭,這是何意?

來到東北,王進喜和一眾人都紛紛驚呆了,因為這所謂的油田實則是一塊未經開發的大草原。開採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王進喜終究還是擔得起

"鐵人"

這個名頭,他克服了所有困難,即便在住宿、飲食條件都十分簡陋的情況下,也仍然沒有辜負國家對他的期望,拼盡全力開採石油。果真是”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然而命運並沒有善待這個鐵人,王進喜因過度勞累,在中年時期患上癌症,於

1970年11月15日溘然長逝,享年47歲,埋葬於八寶山。

“鐵人”王進喜離家前,曾給母親下跪磕了3個響頭,這是何意?

王進喜畢生秉持著為祖國事業做貢獻的信念,對待人民群眾也是”

每有患急,先人後己。

“也許他臨了仍在愧疚於在危難之際離開母親,仍愧疚於自己未能盡到生為人子的責任。但是在每個中國人的心裡,王進喜不僅是鑽井工人中的領頭羊,還是新中國偉大事業的參與者。

如此一位高風亮節之人應當存在每個人的內心,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些老一輩開拓者就越發地被社會遺忘在歷史的洪流之中。整個社會轉而迎來的是一群光鮮亮麗的偶像明星,他們在人前受到人們的眾多追捧與讚揚,也可肆無忌憚地享受名望帶給他們的虛榮之感。

但慢慢地卻很少有人還記得,現如今美好平靜的生活都是老一輩建設者勞心勞力打拼出來的。整個社會宣揚的風氣應當是”紅色文化,致敬英雄“,而不是”你一票,我一票,xx明天就出道“。所以這一社會風氣的出現與存在值得每個人深思與討論。

文/平南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