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創新有“數”,商業銀行這樣為資料儲存打“底”

由 浪潮企業級解決方案 發表于 運動2022-11-30
簡介李輝(浪潮資訊):剛才兩位專家提到了一個金融行業對儲存的關鍵需求,就是資料飢渴,即需要用更多的資料來滿足智慧轉型、場景服務、產品創新的需要,也就是圍繞資料全方位創新的需要

全打一個數字幾

近日,由儲存聯盟、BanTech智庫、百易傳媒DOIT、浪潮資訊聯袂舉辦的“有數·對話”線上直播。本次對話,中國銀行資料資產運營中心處長李東亞、中國農業銀行研發中心專家趙存超和浪潮資訊儲存產品線總經理李輝三位專家,共同圍繞金融科技發展的新潮流、新挑戰、新底座展開交流,對話由BanTech智庫焦盧玲主持。

創新有“數”,商業銀行這樣為資料儲存打“底”

在人民銀行釋出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中,明確提出要“啟用金融資料要素潛能”、“加強資料能力建設”、“夯實金融創新發展數字底座”,加速金融資料基礎設施建設勢在必行。與金融科技熱潮相呼應,浪潮儲存正迎來高速增長,一季度浪潮儲存裝機容量增長40%,七倍於市場平均增速,裝機容量約為1。5EB,佔全球總裝機容量的12%,位列全球前三、中國第一。快速增長背後,像浪潮這樣的儲存公司如何助力金融轉型,金融新資料需求和儲存新技術發展能否雙向奔赴,未來如何再攀高峰呢?

01

道:

加速金融科技創新

為什麼

主持人:

銀行業作為資料密集型行業,資料是推動其轉型發展的關鍵抓手和核心引擎。在您看來,發揮資料的創新引擎作用,對於銀行業推進數字化轉型的意義集中在哪些方面?

趙存超(農行):

以資料為核心推進數字化轉型,在銀行業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是

。農業銀行有一個戰略是服務鄉村振興。比如茶葉種植、生豬養殖等等,不同三農領域的金融需求不一樣,我們透過遙感衛星、物聯網採集資料,透過牛臉識別、智慧耳釘等方式獲得資料,基於內外部資料分析推出了面向不同三農產業的金融產品。這背後有三千多種資料產品的支援,是資料賦能了銀行的產品研發。

第二是

。現在銀行在推數字人民幣,數幣推廣過程中需要線上線下協同精準營銷。這背後是資料中臺和營銷中臺的合力,資料中臺可以準確提供客戶畫像、篩選出合適的客戶,營銷中臺在合適的時間推銷合適的產品、額度,以資料推動客戶精準服務。

第三體現在

。風控智慧化非常重要,需要用資料的能力提升銀行業風險控制的能力。例如,一些集團客戶是隱形的,沒辦法直接識別,我們利用資料,基於知識圖譜建立可以“往下深鑽十層”的能力,透過分鐘級資料分析可以看到其中的關聯,識別隱性、潛在的集團客戶、控股關係。

最後是

。對於銀行業而言,用資料來支援管理決策已經大眾化了;但如何讓資料能力快速支援決策,這個要求是很高的。銀行需要準確地、實時地感知行內的生產經營變化,把提示、預警、監控資訊傳送給經營管理者。

總之,銀行需要從

全、準、深、快

四個維度出發,以資料賦能產品創新、精準營銷、風控和管理決策。

主持人:銀行在探索新技術、搶抓數字經濟紅利方面有哪些經驗?

李東亞(中行):新技術的發展為銀行資料價值創造帶來了無限機遇,過去資料加工和儲存成本過高,銀行無法對海量資料進行處理,無法從資料中獲取價值。現在IT技術快速發展,在資料加工、儲存、智慧分析等方面都可以滿足銀行的需求,

過去銀行彙總海量資料要花幾天時間,現在在大資料技術支援下,幾個小時就可以完成。

趙存超(農行):新興技術的發展對銀行深度利用資料提出了很多挑戰。比如,

隱私計算

對底層安全硬體、上層演算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曾經在蘇州分行和當地人行、其他十幾家金融機構一起嘗試隱私計算,實現了資訊要素的流動,做到了只有一家銀行無法做到的事。還有

資料編織

,銀行現在有很多資料,這些資料如何資產化,資產化之後如何進行資料管理是很大的挑戰;尤其現在是雲時代,資料可能分佈在遠端或其他公司,不同地方的資料需要進行分散式管理。為了能夠智慧的查詢到所需的資料,我們採用了一個比較超前的技術——資料編織,把分散式環境下的資料在不同區域分開算、分開存,但在邏輯上又能夠透過語義解析技術獲得元資料資訊,從而組建資料地圖。這說明在大資料時代,銀行可以用創新技術來解決資料資產利用、價值挖掘中遇到的難題。

02

法:

資料要素

如何支撐數字轉型

主持人:結合人行釋出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

2022-2025

)》,談談農行在金融科技創新發展方面的總體規劃和獨特見解?

趙存超(農行):農行也在積極探索,行裡提到建設資料友好型系統,基於資料中臺、業務中臺形成閉環。資料中臺類似“生鮮超市”,能夠把所有領域的資料匯聚、融合在一起,形成資料動產;業務中臺則是“米其林廚師”,基於資料中臺提供的資料能力,為前臺提供敏捷的服務,支撐數字化轉型。

圍繞資料閉環,我們總結出

產、採、建、用、管

五個步驟,覆蓋從資料形成到使用再到價值創造的各個環節。首先,

就是資料從哪裡來,不管行內還是行外的資料,產生過程中都要有標準、有規範、保證質量。同時網際網路資料非常重要,之前銀行的資料相對來說比較單薄,以後需要獲得更多的客戶行為資料。第二是

。有了資料之後需要按照標準化的方式、介面把資料採集起來,放到資料湖裡。第三是

。把資料建設成為資產,透過資料模型化把資料資產沉澱下來,給後續應用提供基礎。第四是

。銀行需要提升資料使用能力,包括使用AI、BI、知識圖譜、隱私計算等技術,讓這些技術成為資料資料深度應用的加速器。最後是

,從資料流轉過程來講,管能夠支援整個資料流轉過程,保證資料質量不斷迭代最佳化和流轉過程有序進行。

主持人:深挖資料資產價值離不開資料基礎設施建設,請您分享對於金融科技創新中

有數、有底

的解讀。

李輝(浪潮資訊):剛聽了兩位專家對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分享深有感觸。金融行業越來越依賴數字化手段,這些數字化手段其實要回到一個本質就是資料,而資料需要物理載體,就是資料儲存基礎設施。浪潮作為IT基礎設施提供者,需要為資料的閉環處理提供一個數據底座,有效支撐端邊雲新興技術架構下資料採集、傳輸、處理、使用和管理的整個業務流程,這稱之為“

有底

,即我們會提供

資料儲存基礎設施

同時,從資料底座的能力維度看,

金融需要的是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的底座

。這樣的底座能夠保證金融業務(包括剛才提到的金融創新產品)服務永遠線上、資料永不丟失、效能永遠滿足、容量永遠夠用,這也是有底的第二個含義,就是資料儲存底座要能夠更好地支撐前臺的創新應用,支撐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資料全業務操作流程。

李東亞(中行):李總講的非常好,“有底”從基礎設施來講,就是要保證資料有底氣。現在監管一直在強調資料的加工能力和資料價值的創造,這些都是建立在良好的資料架構以及強大的資料基礎設施之上的。沒有一個好的資料基礎設施,不可能保證資料加工的時效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資料價值是經過大資料彙總、分析而產生的,資料價值挖掘要依賴於資料底座,包括像

浪潮儲存提供的資料能力。

03

術:

以新儲存應對金融新資料挑戰

主持人:銀行數字轉型過程中,遇到了哪些資料儲存方面的挑戰?

李東亞(中行):資料儲存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隨著IT技術的發展,資料儲存訪問能力越來越高。同時銀行業務服務範圍越來越廣,產品創新不斷增加,銀行資料量不斷增長,如何儲存銀行業務歷史資料,將對未來智慧化分析產生重要影響,所以可以說銀行業務對於資料儲存和訪問的需求是無限的。

在銀行成本管控之下,資料儲存既要滿足當前業務需求,也要滿足未來長遠資料戰略。銀行需要制定合理的資料架構和儲存模式,按照資料應用優先順序進行合理管控,但這也帶來資料管理和架構設計的複雜性。如何在確保資料完全性的前提下,滿足資料高效訪問的需求,是未來儲存面臨的一個挑戰。

趙存超(農行):銀行業對資料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我們想要的、需要的、獲得的資料越來越多,我們要去強化資料底座。轉型過程中,資料容量、效能要求越來越大,這裡面有一些矛盾的,怎麼解決呢?我們正在推進資料湖建設,引入了存算分離的架構,把AI計算這種耗記憶體、耗CPU的計算能力分出去,把大量歷史資料沉到物件儲存裡去,

輕者為上升為天,濁者下降為地

。存算分離模式能夠很好地發揮底層大容量儲存的能力,同時上層又能發揮高速運算的能力,再加上中間網路能力的提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資料爆炸式增長帶來的挑戰。

主持人:隨著金融業務不斷創新,資料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李輝(浪潮資訊):其實剛開始對話之前我認為金融行業不需要過多的依賴於

機器採集

,但剛才趙處講了農行的一些業務場景,比如農行需要藉助遙感衛星、物聯網等機器採集手段來採集資料,這是顛覆了我的認知。另外,銀行需要

在整個服務過程當中採集資料

,這些資料相當於

次生資料

,對下一步提升線上線下服務的時效性和質量有重要作用。

趙存超(農行):金融行業的資料呈現了幾個不同的特點。一是

實時化

程度提升,資料採集、利用的實時性要求提升了。第二是

多樣化

,不只是資料的結構多樣,結構化、半結構化、流式等等,還包括資料的來源不同,可能源自行內,也可能是外部物聯網裝置的資訊。而且越往前走,隨著元宇宙時代的到來,虛擬世界裡拿到的資料會越來越多,資料變得越來越豐富。第三是

資料價值

方面,銀行所需要的資料深度越來越高,需要做深度分析和挖掘。所以要“有底”,銀行需要用新的演算法和技術,對資料進行多次的加工、彙總、整合,形成資料資產,把價值充分發掘出來。

李東亞(中行):隨著金融管理程度越來越高,銀行本身的基礎資料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深入挖掘客戶資訊。這些資訊一方面是透過銀行核心業務系統進行資料的採集,另一方面也要和外部機構進行合作,引進工商、稅務、海關等外部機構的資料,把這些資料跟銀行自己的

資料整合

在一起,形成客戶的全面風險資料。另外,

非結構化資料

也很重要。怎樣將非結構化資料引進來、使用好併產生資料價值,需要在資料整合和應用上有比較好的應對方式,這一方面需要銀行自身的創造,另一方面需要

像浪潮這樣的儲存公司提供支援

主持人:浪潮儲存在推進金融資料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哪些先進方案?

李輝(浪潮資訊):剛才兩位專家提到了一個金融行業對儲存的關鍵需求,就是資料飢渴,即需要用更多的資料來滿足智慧轉型、場景服務、產品創新的需要,也就是圍繞資料全方位創新的需要。

從資料儲存上來講,金融行業從過去關鍵應用到未來智慧化應用發展過程中,整個架構在發生著變化,要用新的理念來看待儲存公司提供的儲存基礎設施建設方案。

首先要堅持一些原則:

安全、可靠、經濟、高效

。在安全方面,金融行業對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光資料底座需要具備安全能力,裡面的組成模組也要具備。在可靠方面,金融系統要求業務和資料7×24小時線上。當然還有經濟性和高效性的要求,金融行業的資料量,現在是PB級,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浪潮儲存會為金融行業提供更高效、更經濟的儲存平臺。

在基礎要求之外,結合金融業務場景的複雜化以及整個基礎設施的變化,我們提供三個方面的解決思路:

場景化、平臺化、專業化

,這三化是縱橫結合的解決思路和方案。

其一,縱指的是金融行業的應用場景,像剛才農業貸款產品、金融監管產品等等,我們要堅持

場景化

,圍繞場景化來構築對於銀行來講最好、最合適的系統。

其二,在PaaS或DaaS層面,我們還應堅持

平臺化

,剛才講到的資料湖、資料倉庫、資料編制、分散式資料處理和計算,以及圍繞“產、採、建、用、管”的資料處理和匯聚過程,都需要平臺化方案,讓資料打通和流動。

其三,IaaS層的基礎設施需要

專業化

。剛才趙處也在提存算分離,不同場景和平臺對於計算和儲存的要求各有各的特點。金融核心應用要求高可靠、高安全、高效能、低時延,金融渠道和服務業務需要敏捷、彈性,不同場景下需要有專業化的產品。面向核心業務浪潮提供全閃產品;面向渠道業務、微服務業務,我們提供雲化基礎設施,儲存產品要具備極致的雲化對接能力,提供更具彈性、橫向擴充套件的架構,符合未來兩地三中心甚至三地四中心的需求。

主持人:如何看待未來應用的變化,資料基礎設施如何滿足上層應用的變化?

李輝(浪潮資訊):未來應用最大的變化是需要越來越多的藉助於資料。金融應用正在從自動化到智慧化、從線上到線下、從無人化到人性化,其核心是更加有效率、有質量、更安全可靠,比如線上的人性化,會在留客方面變得更加重要,將是銀行非常重要的競爭力。再往下到技術層次,數字化、數字孿生和元宇宙這三個技術會促進金融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的創新,這些都需要資料的支撐,需要資料基礎設施來儲存、保管資料。

浪潮希望透過全方位的資料儲存產品,更好地支撐金融數字化轉型,支撐像中行和農行這樣的數字化先鋒使用者,釋放資料要素價值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