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由 建築檔案 發表于 運動2022-10-16
簡介“閃片房”堂屋室內從傳統到全球化的當代城市文明一部矛盾的城市進化論邵:我覺得建築的傳統很重要,它的意義在於我們放置了大量過去人的痕跡或者味道

再大些的再是什麼詞性

以文字紀實,以對話啟發。

這裡是《建築檔案》對話現場!

昆明理工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見地工作室 主持建築師

翟輝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無論當下還是未來,傳統一直“在場”,不同的詞性可以解構出不同的“傳統”。社會生活的變遷影響著人們對於建築空間的需求,而作為形式的傳統難以繼承,人們需要思考形式如何服務於當下生活。尋找以前傳統建築建造的智慧,繼承傳統並啟發未來。

當下生活方式的改變、建造技術和建築材料獲得方式的更新,都切實影響著建築的一切。

城市和鄉村在未來不應該是矛盾的兩極,而是讓鄉村擁有城市的活力,城市從鄉村文明中汲取營養,在文化體系當中相互學習,平衡好文化與文明,真正做到“非城非鄉,亦城亦鄉”。

從不同詞性中

解構“傳統”

邵兵(建築檔案主編,以下簡稱“邵”):

什麼是傳統,建築師理解的傳統是什麼?

翟輝(以下簡稱“翟”):

大多數情況下,“傳統”是作為形容詞來被理解的,比如我們常提到的傳統村落、傳統建築等。通常人們會把“傳統建築”理解為過去存在的那些建築,是靜止在過去某個時間段的。

從建築的角度來講,我們要理解的是作為形容詞的傳統,也就是過去存在的東西,今天怎麼去繼承?“傳”是傳承,而“統”可以理解為時間連續統和空間連續統。從時間連續統來看,傳統應該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不可分割的連續統,所以傳統應該要有啟發的意義。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20年前小中甸

實際上,我們應該把“傳統”理解為名詞,比如說文化傳統、建築傳統等等,這才比較接近它真正的含義。

用文化人類學家的簡單定義來說,傳統就是以前存在的、透過時間這個大篩子過濾的、現在還存留的以及未來還會存留的那部分,這算是文化體系當中的精華部分,故稱之為傳統。

如果只是以前存在、現在不存在的,都不屬於名詞範圍的傳統。比如“三寸金蓮”是我國文化中曾經存在的、獨有的,但是現在已經消失了,不屬於精華部分,所以不能成為傳統。但是旗袍以前是典型的文化,今天人們依然在穿旗袍,它作為一種服飾文化的傳統還存在,也許未來也會繼續存在,這就是作為名詞的傳統。正如《傳統的發明》中說的那樣:

傳統不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不變的陳跡,而是當代人活生生的創造。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現在的城子村

傳統從“傳”和“統”的意義來講,還可以作為動詞來理解,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傳統的繼承,從過去傳到現在,再傳到未來。我認為從名詞、動詞進行理解,才是一個完整的對傳統的理解。

我們現在提到傳統,總在說傳統的繼承,沒有說傳統的啟發。

傳統,還可以理解為一直在場,即能成為傳統的一定是當下在場且未來也會在場的。我們通常會忽略作為動詞的傳統,忽略傳統對未來的啟發作用。

管子曾經提到的“因地制宜”就是一種樸素的可持續發展觀念,這種觀念在今天我們講綠色建築、低碳才重新被發現,對未來也會產生巨大啟發。包括傳統聚落、傳統村落或者傳統城鎮裡,也蘊含了很多智慧的部分。

作為動詞的傳統,需要我們把這些智慧傳承,並對未來有啟發。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現在的建水蒼臺村-整體與街巷

存與留

關乎傳統智慧

邵:

您講到存與留的問題,以及傳統對於未來啟發的狀態。想要有啟發性就得有共振,我們過去的時間或過去時間記憶體在的狀態有一個反應、現在對未來有一個觸動。

那麼存與留是否存在標準?這個篩子是誰篩過的?

翟:簡而言之,文化就是適應人類生活的一整套系統。其中的關鍵點在於適應人的生活。

傳統如何延續、如何啟發,跟生活緊密相關。就像我們講的傳統民居是指過去存在且現在人們還可以看到的那些民居。為什麼現在要大力提倡保護這些民居?我們應該有這樣一個思考。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2019年的翁丁村

我們所能見到的清朝時期的百年老宅,它是適應於當時的家庭結構、生活方式、生產方式而形成的傳統民居。

如今那些傳統民居,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為什麼到了今天,民居還是當地人居住的,但會覺得不適應?這是因為家庭結構已經發生了改變,現在生活的需求和原來傳統民居的樣式、平面功能的組織等等,已經不太適應當下的生活了。因此,

社會生活的變遷也影響著人們對於建築空間的需求。

傳統的繼承如果只是一種表面的、形式的,其實很難傳承到未來,人們需要思考形式如何服務於當下的生活。以前傳統民居都是兩層樓,現在要節約用地,就不太可能還蓋兩層。以前很大一個合院裡住著龐大的家庭,現在的家庭單位縮小了,每一戶的人口也減少了。

現在很多傳統民居,一個大院裡邊住著好幾家人,已經不適應現代生活了。很多傳統村落說要保護的民居,發生了越來越多的改變。傳統形式是否合適服務於當代功能或者服務於時代生活是目前需要思考的問題。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現在的黑井古鎮

邵:

或者說傳統民居應該如何適應現在人的聚落形態的變化以及現代人的狀態。以前一個村就是一個家庭,宗祠等功能在這個村裡產生。

而現在要人從城市重回鄉村,可能不僅僅是建築形式上要追溯以前的這種聚落形態,更應該是在空間製作形態上,甚至是結合生活方式做出改變。

翟:

對。比如說大理的“三坊一照壁”,主要是因為當時的當地建築都是坐西朝東,西風很大,當時的技術手段又不可能抵禦,所以窗戶只能開朝東面,不能開很大,西面就是實牆,這也是它適應氣候的方面。同時還要尊重地形、地貌、地質條件,比如說在山坡上,“背山面水”是因循氣候和地理環境。

所以我們要去尋找以前傳統建築的建造智慧,它是因天、地、人而變的,同時又比較和諧。這種傳統是可以繼承、甚至是啟發未來的。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三坊一照壁立剖面圖(楊克文)

邵:

我們現在對傳統存在很大的誤解。可能我這代人受到的教育並沒有告訴我們該如何去繼承。我們對傳統的認知可能是存在於表皮的。傳統的建築納藏了很多歷史文化、文脈,包括過去人的智慧。這些東西好像在某個時期之內一下子被截斷了,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翟:

這個現象是普遍的。當下生活方式的改變、建造技術和建築材料獲得方式的更新,都切實影響著建築的一切。

我們不可能在現當代的狀態下,完全照搬以前的形式、材料、方式來建造。

比如雲南藏族民居中比較典型的是香格里拉的閃片房,它的牆就是建房基底的土,柱子是從山上砍的木材——木材應該是最綠色的一種建築材料,它的屋頂覆蓋了4000米海拔以上才會有的冷杉木,手工劈制而成,並逐塊搭接起來,既利於放雨防雪,材料又是相對易於獲得的。

閃片房用了這種最自然的本土材料建造,同時它又因循當地的氣候,蘊含著豐富的建造智慧,形成了自身獨有特色。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

雲南的傳統民居里還有火塘文化。香格里拉氣溫較低,火塘既可以加溫,也是人們生活的工具,例如煮飯、燒水、做飼料等。因此人們需要做一個煙道通到屋頂以解決排煙的問題:

用閃片搭接的屋頂可以使煙從縫隙裡消失,在夾層中放置草料,排煙的同時還起到了乾燥草料的作用,這是一整套的智慧系統。

藏族民居里有中柱,這是一種文化的象徵。人們在砍樹的時候記下樹的方位,立中柱也按這個方位,因為人們認為這根中柱是有生命的,希望生命在房子裡延續。但是禁伐之後,木材不能使用,而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來建房,中柱的意義就無從體現了。

從前蓋藏房,中柱的大小代表了家人的地位和富裕程度;如今使用鋼筋混凝土來建造房屋,不需要搭建火塘,煙道也可以改為現代的煙囪,便沒有了生命的概念。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閃片房”堂屋室內

從傳統到全球化的當代城市文明

一部矛盾的城市進化論

邵:

我覺得建築的傳統很重要,它的意義在於我們放置了大量過去人的痕跡或者味道。我們其實可以不那麼粗獷,也不一定非要一刀切把這些東西丟掉。吃飯、運動、勞作,總有一些生活日常是人身上沒有變的東西。

城市文明對傳統的影響非常大,城市化鋪天蓋地帶來了現代主義,在擠壓原來鄉村的東西。我們怎麼去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

翟:

如果把傳統當做是一個名詞或是動詞的話,它肯定是要丟失一些過去的東西,使其精華部分可以存留。但是現在很多的觀點是希望保留過去那個時間段的東西,並不太顧及是否適應於今天的生活,是否對未來有所啟發。

俯瞰束河新老區

邵:

我不這麼理解,比如說宋式、明清式、新中式,我們過於把概念符號化,並沒有去顧及骨子裡的那些智慧形態,或是原有的建造智慧。

翟:

傳統建築中很多建築從官式到民間,都是木構的。

木構都是同一種框架結構,它也帶來了平面的自由

,和今天的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框架從邏輯上來講是一樣的,它有一些東西和現代主義建築的提法是吻合的。比如柯布就提到自由平面,自由平面就是透過框架結構獲得的。有了框架結構,立面也是自由的。所以很多東西要去深究的話,也可以作為一種智慧傳承下來,甚至啟發未來。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大理古城玖和院

邵:

傳統架構原本可以和現在形成很好的對話。就像一個人成長,9歲就應該有9歲的樣子,一旦9歲說了30歲的話,就很奇怪了。當我走過這些城市的時候,會突然感覺不舒服。

城市裡沒有那種延續的生命感,好像突然天外飄來了混凝土砸在這個城市裡,跟人沒有任何關係。

但是這種傳統民居有祖祖輩輩的傳統,我覺得是有人味的。

翟:有兩個特別矛盾的地方,一個是城市化和傳統傳承的矛盾,一個是全球化和地域性的矛盾。

全球化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吸取全球文明,但是我們也要有自身的文化傳統。單方面的提倡文明,文化就會慢慢消失,因此人的精神無法得到滋養。所謂傳統的延續,是精華的、智慧的部分,比如因循生活、因循氣候。

由於我們的技術手段已經可以抵禦自然了,所以我們覺得人定勝天,這就造成很多高耗能的建築,人們透過高耗能獲得舒適感。以前的建造相對被動,被動地去適應自然從而獲得相對的舒適感。

從傳統建築和當代建築的物理效能來看,當代的更好,這也是為什麼村子裡很多人一定要蓋新房子,因為新房子的衛生間、廚房、煙道等配置都比較好,而且窗戶可以開很大。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大理古城玖和院

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是否還有一些文化傳統可以繼承?以前很多民居也在吸取當時先進的文明,大戶人家的民居會有一些西洋元素,還會透過架空地板來防潮、防蟲,把當時的新東西糅合在一起,形成一種不是那麼純粹的當地文化。

當地文化會吸取外來文化或者先進文明,但自己的文化是佔主體的。如今不只是形式上,我們慢慢地把主體變成了外來的。

邵:

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人們會感到疏離是因為好像沒有城市傳統。我在北京還是喜歡去四合院、衚衕裡邊走,走在這些地方會覺得跟這個城市有對話。城市的連續性一下子斷了,怎麼證明你是人的形態出現?

翟:

只有變化是永恆不變的。從建築、時間來看,一定都是在演變、進化的,建築城市都是這樣的過程。

但我們發生了突變,而不是一種進化的漸變。

突變會看不到城市以前的樣子。城市變成高度密集,我個人覺得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城市和鄉村的區別就在於密集程度。不同時代的建築應該都有保留,這樣才能看得出來城市的演變過程。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大理古城玖和院

邵:

我父親他們經歷了沒飯吃的時代,他好像很容易滿足。一旦我們進入另外一種文明形態的時候,可能是人的文化突變了,不再是漸進式變化的時候,中間好像出現了斷裂。那些知識已經碎片化到無法支撐起這一個時代的人的信仰,人恰恰是需要被這些信仰、宗教、文化來滋養內心,而不是僅僅靠知識,因為獲得知識太容易。

翟:

從文化傳統的角度來講,發生了突變我們怎麼去彌補?如何才能讓子孫後代看的時候依然能連成系統?

當代中國很多優秀的建築師都有這方面的思考,他們做的很多東西都希望在彌補斷裂的同時把當地的文化展示出來。

非城非鄉,亦城亦鄉

城市與鄉村的分化與融合

邵:

我們好像很關注清代、明代甚至是民國到新中國建立期間的建築,但對改革開放之後40年的建築不太在意,因為它們就在身邊,離我們太近了。那麼我們如何在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之間做平衡?

翟:城市和鄉村是矛盾的兩極。劉易斯·芒福德曾經總結了20世紀初到20世紀30年代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三大理想城市: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柯布的“光輝城市”和萊特的“廣畝城市”。

仔細觀察這三大理想城市,其中都暗含著城市與鄉村的融合方式。霍華德提出的田園城市中用到了“marriage(結婚)”這個詞,本應直譯為“

城市和鄉村結婚

”,但是中文版都把它翻譯成“結合”,而“結合”和“結婚”是不一樣的。霍華德認為城市和鄉村各有優缺點,城市密度很高,代表了人類的文明和技術發展,這種高密度會給人類文明帶來活力,而鄉村是寬裕的,由於密度不夠就沒有活力。

劉易斯·芒福德認為人類歷史上的理想城市都希望

“把田園的寬裕帶給城市,把城市的活力帶給鄉村”,是城市和鄉村結婚後生出的那個“非城非鄉,亦城亦鄉”的孩子。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1898年霍華德構想的田園城市三磁體(來源:Howard, E。。 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 London: Swan Sonnenschein, 1902。)

邵:傳統更像一個紐帶,它不只是一紙結婚證,它是新鮮的、不斷湧動的、變化的狀態。

我們允許傳統就是要承認時間和空間的連繫的狀態存在,鄉村和城市面對的是同一個命題,就是解決人和空間的新形態的問題。

翟:我們應該把時間和空間都當作“連續統”來看待,這個“時空連續統”是連續和聯絡的。

城市和鄉村生活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它們出現的形態也不一樣,所擁有的優缺點甚至可能正好相反。從理想狀態來講,它們應該相互學習,汲取雙方優秀的基因,這才是“非城非鄉,亦城亦鄉”,是“城-鄉”。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柯布筆下的光輝城市和光輝村莊(來源:[法]柯布西耶。 光輝城市, 金秋野, 王又佳譯。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1。)

從傳統的時間動態來看,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做得好的那部分就會成為未來的傳統。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我們今天看100年的傳統建築,認為它們有諸多的建造智慧是需要我們學習和傳承的,

至少那些傳統建築我們今天看起來仍然是美好的。那麼,到了100 年後,我們的子孫後代轉過來看我們今天的建築,也就是他們的傳統建築,還會被他們認為是極具智慧的嗎?他們能夠識別出“連續統”中的建築傳統嗎?

翟輝:“重識”傳統,開啟關於時間與空間的“連續統”

建築檔案對話現場 - 邵兵(左)翟輝(右)

推薦文章

  • 一張嘴就有一股臭味,怎麼刷牙都沒用?1分鐘瞭解口臭“根源”

    要保持口氣清新,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刷牙,這固然是最直接最根本的處理辦法,但出門在外,不可能時刻準備牙膏、牙刷、漱口水這類口腔清潔用品,無奈火鍋、烤肉太過吸引,還有很多人無大蒜、洋蔥、辣椒、榴蓮不歡,如果有一款能隨身攜帶口氣清新產品就太好了...

  • 寒夜圍爐,冬陽高雪落

    事實上,冬天是包容的,更是沉默的,它包容了過去三個季節的瘋狂和驕傲,然後在寒冷中沉默,為來年的暖春而厚積薄發,積蓄力量,在冬天累積厚厚的積雪,然後默默孕育生機,等到來年春天被慢慢融化,撫育生命...

  • 先婚後愛總裁寵溺文:男主超蘇很會撩,直接將女主捧在心尖寵!

    江洛也不客氣,直接坐了過去,拉住了老太太的手,“奶奶,昨晚我是去跟韓總談融資的,不信你去問爸爸,韓總是不是給公司融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