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兩個全球昆蟲新物種均以“海珠”命名,來看海珠溼地十年成績單

由 南方Plus 發表于 運動2022-10-03
簡介打造全國首個“上雲”國家溼地公園蔡瑩介紹,海珠溼地下一步將以“四化”為發展方向,即“平臺化、標準化、智慧化和國際化”

扎龍自然保護區有幾種鶴

9月22日,廣州舉辦溼地生態保護建設成效新聞釋出會。

會上,廣州市海珠區溼地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蔡瑩表示,近兩年連續發現兩個全球昆蟲新物種,均以“海珠”命名,以及9箇中國新紀錄種(包括1個新紀錄科和3個新紀錄屬),都是在中國首次發現並記錄。而鳥類,十年間則從77種上升到187種,是原來的2。42倍。

同時,海珠溼地水質從過去的劣V類提升到了Ⅲ類;空氣質量明顯改善,PM2。5比周邊平均水平低約20%;氣溫比周邊區域低0。5-1℃,海珠溼地正打造全國首個“上雲”國家溼地公園。

兩個全球昆蟲新物種均以“海珠”命名,來看海珠溼地十年成績單

首次以“海珠”命名新物種

從2012年9月溼地一期開放至今,海珠溼地已歷經十個春秋,在生態上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對海珠乃至廣州的整體高質量發展聚勢賦能。

蔡瑩介紹,海珠溼地在全國首創“只徵不轉”保護性徵地。2012年,政府將面積達11000多畝的萬畝果園集體農用地徵作國有,廣州“綠心”的保護從此開啟新階段。

2015年,海珠溼地成為廣州第一個國家級溼地公園。當年,廣州放棄萬億的土地商業開發價值,在寸土寸金的城區中心打造了面積三倍於紐約中央公園的城市綠核。

同時,在海珠溼地有了首次以“海珠”命名新物種。

“我們一直以來秉承基於自然的修復方案,生物多樣性逐年上升。近兩年連續發現兩個全球昆蟲新物種,均以‘海珠’命名,以及9箇中國新紀錄種(包括1個新紀錄科和3個新紀錄屬),都是在中國首次發現並記錄。而鳥類,十年間則從77種上升到187種,是原來的2。42倍。如今,在城區中央的珠江河段和各大公園都出現了白鷺群飛的景象。”蔡瑩說。

值得一提的是,海珠在全國首創專章保護形式。2018年出臺的《廣州市溼地保護規定》中專門列出10個條款,對海珠溼地實施永久保護,同時將海珠溼地劃入生態控制線,在城市中央為子孫後代留下了寶貴的綠色空間。

兩個全球昆蟲新物種均以“海珠”命名,來看海珠溼地十年成績單

溼地水質從劣V類提升到Ⅲ類

海珠的溼地文化也吸引市民前來“打卡”。上千年的海珠高畦深溝傳統農業文化得到了傳承,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做實文化惠民,溼地花墟、龍船景、“走讀自然”徒步大會、溼地國際音樂節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文化品牌。每年三月,溼地3。2公里的宮粉紫荊競相開放,吸引超300萬遊客前來打卡。

如今,海珠溼地自然學校品牌已經成為行業翹楚,已掛牌溼地實驗學校16所,獲得省級和國家科普榮譽品牌18個。開發溼地課程100多項,成為上百所小學使用的鄉土教材。溼地內四季課程各不相同,春天聆聽神奇的種子解開植物的密碼,仲夏讓孩子迫不及待地成為水果獵人,秋收季節乘著地鐵到都市田園割稻穀,冬季露營會邀群眾觀賞新年第一縷朝陽。

“我們聯合周邊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產業園區的科技資源,開展科研專案90餘項,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生態定位站建設,形成多領域多方參與的科研監測體系,為研究城市與溼地協同發展提供科學樣本。已榮獲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南粵林業科學技術一等獎。”蔡瑩表示,海珠溼地已經成為廣州第一批國家長期科研基地。

海珠溼地還獲得了中國人居環境獎。經過十年努力,溼地水質從過去的劣V類提升到了Ⅲ類;空氣質量明顯改善,PM2。5比周邊平均水平低約20%;氣溫比周邊區域低0。5-1℃,地球之腎、城市綠肺、城區氧吧、海綿城市等功能不斷凸顯,入選中國改革開放40年地方改革創新40案例。

同時,海珠溼地以無界溼地理念不斷髮揮生態溢位效應。

蔡瑩表示,透過推動生態環境資源化,產業經濟綠色化,使得環境的虹吸效應日益凸顯,促進了周邊同創匯、創投小鎮等新型產業園區等的轉型升級,毗鄰的琶洲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吸引總投資額達867億元。環海珠溼地高質量發展帶逐漸成形。

此外,海珠溼地牽頭成立中國國家溼地公園創先聯盟,牽頭21家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溼地公園,成立行業聯盟,創新“溼地+”理念,打破溼地孤立保護髮展思路,加強行業合作交流,凝聚先進力量,攜手先進同行共同發展。

打造全國首個“上雲”國家溼地公園

蔡瑩介紹,海珠溼地下一步將以“四化”為發展方向,即“平臺化、標準化、智慧化和國際化”。

一是“平臺化”。中國國家溼地公園創先聯盟、粵港澳大灣區自然教育聯盟和企業家聯盟秘書處已落戶海珠溼地。

“未來我們利用優越地理優勢,秉承‘溼地+’理念,充分發揮上述三個聯盟的平臺作用,加強資源整合、利用和輻射,聚合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生態保護建設。”蔡瑩說。

二是“標準化”。根據過去十年的積累,海珠溼地已經在生態保護、自然教育、科研監測等方面形成系列標準,成為溼地行業第一個國家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並將在今年驗收。經國家林草局推薦,過去幾年,海珠溼地培訓了青海、內蒙古、貴州等多個省份的溼地公園。下一步,溼地將實施“出海計劃”,整合已有的做法,梳理成熟經驗,推廣到不同的溼地同行中去。

三是“智慧化”。海珠溼地正打造全國首個“上雲”國家溼地公園,目前已完成該專案的43%。在日常工作中,化“人管”為“智管”,提高管理效率;在科研監測上,實現精準、實時、持續;在科普教育中,以VR等手段強化趣味互動;對遊客而言,增強了遊園實感和“雲”遊體驗。該專案以高科技手段,為生態賦能,全面提升溼地管護資訊化、智慧化水平。

四是“國際化”。海珠溼地從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了它不僅是廣州的,更是中國的,世界的。近年來,海珠溼地已獲得了IFLA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兩個最高獎項。

今年11月,我國將在武漢首次承辦《溼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海珠溼地將以國家溼地公園創先聯盟秘書處的身份承辦武漢大會的相關分論壇,分享中國特色溼地保護與發展的智慧。

下一步,溼地將對標國際優秀溼地,加入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綠色名錄,申報國際重要溼地,持續向國際社會輸出先進的生態保護理念,講好海珠溼地的故事。

【南方+記者】吳雨倫 鍾曉宇

【作者】 吳雨倫;鍾曉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