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李世民統治時期都有哪些人造反?他們的下場是什麼?

由 時拾史事 發表于 運動2022-09-09
簡介可在貞觀初年,他的兒子因為犯法被殺,由此對朝廷不滿,聯合了劉德裕、長孫安業等人陰謀造反,可惜計劃洩露,被李世民一鍋端

昔字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作者:高成兒

自古以來,謀反都是十惡不赦的重罪。輕則人頭落地,重則株連九族。唐太宗李世民正是這樣一位“慣犯”、“老手”,二十七歲前,他造反兩次都成功了,擁有豐富的策劃、實踐經驗。

第一次“作案”時,年僅十八歲,就毅然決然走上謀反這條“不歸路”,眼見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隋朝統治搖搖欲墜,他暗地裡結交豪傑,收納亡命之徒。他不僅自己反,還“教唆”老爸李淵也跟著反,因為父親是唐國公、太原留守、晉陽宮監,擁有充足的政治資源與行政權力,靠李世民自己是很難成事的。

第一次造隋煬帝的反,經浴血奮戰成功了,李世民當上了秦王、天策上將;第二次造反是在玄武門之變,他為了奪取最高權力,提前率領心腹將領埋伏於臨湖殿,待太子、齊王進玄武門候便將二人殺害,又命尉遲敬德全副武裝“保護”李淵,迫使父皇讓位。俗話說富貴險中求,李世民兩次冒著生命危險發動叛亂,他追求的富,是富有天下、富有四海,絕非普通人嚮往的萬貫家財、豪宅豪車。

李世民統治時期都有哪些人造反?他們的下場是什麼?

從動機上說,李世民造反既有野心膨脹的緣故,也出於求生的本能。如果不選擇起兵,靠自己的努力,最多隻能當上宰相,無法晉級王爵,更不可能君臨天下,發展空間是有限的。大業末年群雄逐鹿,楊家江山即將不保,李淵父子不起兵,也會有其他人起兵,刀劍無情,弓矢無眼,能否保住性命都很難說。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李元吉咄咄逼人,必欲除秦王而後快,若他們上臺,李世民的結局可想而知。造反既是為了更上一層樓,也是迫不得已的無奈之舉。貞觀年間,面對這樣一位心狠手辣、履歷豐富的皇帝,下面有人敢造李世民的反嗎?當然是有的,還遠遠不止一位,我們來看看是哪些人敢在關雲長面前耍大刀。

第一類:政見不合者

貞觀元年,李世民剛剛登基沒多久,便傳來了左翊衛大將軍羅藝造反的訊息。他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向李世民發起挑戰呢?因為此人原本與李建成結交,站錯了隊,還得罪過秦王,曾無故毆打過李世民的親信。如今新皇登基,李建成遇害,羅藝當然惴惴不安,擔心有朝一日會清算自己。儘管李世民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賜實封一千二百戶進行拉攏,仍然不能緩解羅藝內心的焦慮。

想來想去,他決定造反,孤注一擲,不願等待引頸受戮的結局。唐太宗得知訊息,命令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率兵平叛,大軍還沒到,羅藝手下便主動起事響應朝廷,在逃亡突厥的途中,羅藝被斬殺,首級掛在長安街頭示眾。大唐內訌,最高興的莫過於外敵,羅藝素有威名,為北夷所憚,他死了,中原少了位能打仗的將領。

廬江王李瑗的情況和羅藝類似,他也與李建成交往過密,沒有跟對人,現在李世民掌握了大權,李瑗就開始倒數自己的末日了。史書記載,李瑗生性懦弱,根本就沒有統兵作戰的才能。輔佐他的右領軍將軍

王君廓

,又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物,他摸準了李瑗的心態,教唆他造反,然後再幫助朝廷平定叛亂,這樣就成了功臣,可以獲得封賞。

李建成死後,朝廷派崔敦禮宣召廬江王進京,李瑗十分緊張,害怕是李世民的意思,去了肯定就人頭落地了。王君廓見狀,就把之前的計劃給落實了,親手將李瑗勒死。唐太宗謂表彰功臣,加封王君廓為左光祿大夫,實封一千三百戶。

第三位是義安王、利州都督李孝常,他還有右武衛將軍劉德裕、右監門將軍長孫安業兩名同夥。如果把李唐王朝比作創業公司,李孝常就是股東之一,戰爭年代,他將永豐倉的糧食奉獻出來,幫了李淵大忙,所以封郡王、上柱國。可在貞觀初年,他的兒子因為犯法被殺,由此對朝廷不滿,聯合了劉德裕、長孫安業等人陰謀造反,可惜計劃洩露,被李世民一鍋端。長孫安業是皇后的親戚,小時候曾經把皇后趕出家門,有私人恩怨,為了防止輿論說自己打擊報復,長孫皇后苦苦求情,保住了長孫安業一命,僅免職流放了事。因為史料記載簡單,我們也很難得知此次謀反的更多細節。

第二類:皇子

李世民自己殺兄逼父,為後世子孫帶了個好頭。僅僅十七年過去,他又要面臨李淵曾經的煩惱,而且還不止一次。看了,兒女只有做了父母,才能體會到其中的艱辛。

貞觀十七年,齊王

李祐

謀反,起因是與長使權萬紀不和,動了殺心,被權萬紀提前得知,上報給朝廷。中央就派刑部尚書過來辦案,經調查,情況屬實,要求兩人去長安說明情況,權萬紀先走一步。李祐平時就目無法紀,做了許多傷天害理的事情,屢屢受到李世民責備,現在膽大包天,竟然想要謀害朝廷命官,且證據確鑿,權萬紀平時就和齊王關係不好,他又先去長安,佔了先機,肯定要添油加醋,朝廷會不會放過自己?該怎樣定罪?李祐不敢想了。他派了二十名騎兵射殺權萬紀,將其肢解,隨後謀反,準備和李世民魚死網破。

得知倒黴兒子竟然敢造自己的反,李世民勃然大怒,親筆寫下詔書予以責備:“汝素乖誠德,重惑邪言,自延伊禍,以取覆滅,痛哉何愚之甚也!為梟為獍,忘孝忘忠,擾亂齊郊,誅夷無罪。去維城之固,就積薪之危;壞盤石之基,為尋戈之釁。背禮違義,天地所不容;棄父無君,神人所共怒。往是吾子,今為國讎。”痛斥李祐天地不容、人神共憤,以前是我兒子,現在是國家敵人,派名將李勣帶人征討。

李祐麾下計程車兵非常清楚,齊王就是個紈絝子弟,跟著他挑戰朝廷,簡直是自尋死路,所以部下很快就譁變了,將其押解到長安。李祐墓誌銘記載:“豈期溺變詐之俗,爭心俄逞;惑讒邪之口,弄兵成釁。以貞觀十七年四月六日暴終於內侍省”,到長安後,突然死在了內侍省,其實哪有什麼突然,是唐太宗下令賜死的。完事後,考慮到畢竟父子一場,按照國公禮儀安葬在高陽原。

對於李世民來說,李祐舉止荒唐,作惡多端,又非嫡子,死了也沒什麼可惜的。誰能想到,齊王謀反案又牽連出了太子謀反案,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長子,貞觀之初便立為太子,可以說疼愛有加,盡心培養,視為大唐帝國的未來。無奈李承乾長大後,也是個問題少年,讓李世民倍感失望。嫡次子李泰躍躍欲試,深得父皇喜愛,很有可能取而代之。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更為了保全性命,李承乾決定造反,聯合侯君集、杜荷等黨羽。最終計劃敗露,被提前查獲。

怎樣處置寶貝兒子呢?這恐怕是李世民皇帝生涯最艱難的決定。大臣們都保持沉默,不敢說一句話。本來造反就是要殺頭的,法律明文規定,天下百姓皆知,可這位嫌犯過於特殊,就是皇帝捧在手心的愛子,大唐帝國的儲君。建議殺吧,符合法律制度,哪天李世民睹物思人了,肯定要對主張行刑的大臣予以報復。大家好不容易混的現在的官職,何必因為統治者的家務事落個丟官丟命的下場呢?建議不殺吧,法律的公信力必然受到挑戰,以後皇子謀反的事情會層出不窮,反正贏了可以君臨天下,失敗了頂多流放、囚禁,又沒有性命之虞。

最終還是來濟開口,奉勸李世民顧及父子之情,放李承乾一馬,發配到黔州去。太子自幼生活在王府、皇宮,養尊處優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安排到窮山惡水的地方做囚犯,永無出頭之日,他還能活多久呢?僅僅過了幾個月,便傳來了李承乾的死訊,李世民同樣按照國公標準就地安葬。

第三類:僚人

翻閱史書貞觀年間的內容,會發現經常有僚人造反,李世民派兵鎮壓的記錄。比如貞觀初年,羅竇諸洞僚人造反,規模達數萬之眾,唐太宗命令高州總管馮盎鎮壓。軍隊開赴前線後,發現僚人屯兵險要之地,官兵前進受阻,馮盎拿著弓弩對將士說:“射完這些箭,你們就知道勝負了!”只見馮盎連射七次,命中率高達百分之百,僚人嚇得爭相逃竄,官兵趁機進攻,大敗敵軍,斬殺七千多人。

唐朝政府喜歡用“獠”稱呼他們,看偏旁就知道,帶有輕蔑之意,就和明朝人稱呼努爾哈赤為“奴兒哈赤”一樣。由於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土地賦稅等方面的矛盾,他們與地方官常常產生衝突,李世民為了鎮壓就得派兵,像張士貴、牛進達、梁建方等將領都指揮過相關戰鬥。但僚人畢竟居住在嶺南、西南的山區裡,天高皇帝遠,生產方式落後,對中原王朝威脅並不大。讓李世民頭疼的還是羅藝、李承乾這些造反派。

正因為經歷的造反太多了,唐太宗甚至對忠臣都起了疑心。某日,他質問尉遲敬德:“有人說你想謀反,是不是這樣呀?”聽罷,尉遲敬德把上衣脫下來,露出戰爭年代的道道傷疤,李世民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讓尉遲將軍趕緊把衣服穿上,還想把公主嫁給他,被拒絕了:“我老婆雖然長得醜,畢竟與我共患難,咱雖然是個大老粗,也聽過古人富不換妻的道理,所以娶公主不是咱想要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E

ND

推薦文章

  • 秦剛:歡樂海岸如何使城市客廳成為文化引力場?(連載十五)

    灃東華僑城文旅融合示範區的文旅娛樂、商業商務板塊由歡樂海岸、歡樂谷、創想中心及城市廣場等公共空間組成,歡樂海岸包括曲水灣商業街+酒店群+Mall購物中心+公寓+辦公...

  • 劉雄輝推介湘江新區文旅:請全世界來打卡

    劉雄輝推介湘江新區文旅:請全世界來打卡上午,長沙文旅投資推介暨文旅融合發展論壇上,一批文旅專案簽約,其中包括湘江新區樂之書店全國總部專案、湘江新區當代建築文化中心專案等...

  • 春分,去婺源看油菜花

    開化這時候氣溫比婺源要低一些,但春分前後和婺源一樣都比較多雨,江南這時候的雨不像梅雨那麼執念,下下停停反倒讓油菜花嬌豔欲滴,而且一般是早上或者夜間容易下雨,我覺得相比於多霧的清晨,夕陽的黃昏拍攝油菜花,天氣更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