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山城的山,山城的城

由 九派新聞 發表于 運動2022-09-04
簡介那就是山城的山了

山的組片語什麼詞

對一個不熟悉重慶曆史沿革的人說“重慶屬於四川盆地”,他可能會驚訝到下巴掉地。山城重慶怎麼會是盆地呢?的確,山城那眾多不算低矮的山讓山城確實看不出盆地的影子。從四川盆地之腹地成都出發,一路向東,平原如砥。穿越深丘龍泉山脈後,眼前的山又變得溫溫柔柔了,如只有微風拂過的水波。可是,車抵山城才驚覺,微風好像突然發了狂,山的弧度陡然拔起,一座座遠比龍泉山脈還高的山已兀地聳立車窗外。

那就是山城的山了。

山城的山大概是深丘中最深的丘,難怪讓人生疑它盆地的屬性。在深丘間的峽谷中,有了山城。山城的山不是密密麻麻散羅山城大地,而是平行排列出四條山脈,自東北向西南,縱貫山城全境。在其中兩條山脈間,長江、嘉陵江氣象奔騰又彎彎繞繞。兩江夾出的重慶母城——渝中半島,其實也是山。網紅景點“洪崖洞”建築群依託山體,隨勢而建。若修在平原,斷沒有那高高低低、錯落生姿的韻味兒。

這樣的韻味兒,還出現在位於沙坪壩的磁器口古鎮。嚴格說,沙坪壩不是壩,旁有中梁山。汽車要開到磁器口也必須在上坡與下坡間不停切換。“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的磁器口古鎮位於山腳,相對平坦中也有山的層次。欲從古碼頭上到幾條繁華的主要街巷,需爬幾十級青石臺階。主巷之上,更有遊人不多的副巷和民居。連線主副街巷的,依然是石階,也有好幾十級。新打造的“磁器口古鎮”二期工程更是直接找了處斷懸作進出口。自動扶梯一層一層提升遊客,每層要中轉,並非刻意營造山城“山”的體驗感——那山體真有那麼高。山城人誇磁器口是“小重慶”,恐怕不單指市井喧囂,也指山城“山”的形象和意蘊。

有了山,就有了坡和臺階,且都陡。這可以解釋山城為何看不到腳踏車。燃油摩托遂成正統,大行其道。說重慶是“摩托車之城”毫不為過。捋一捋各省會城市和直轄市,不少已開始“禁摩”。這一禁令在山城恐難實現——除非人人都能開上小汽車。允許摩托車的存在,尊重了山城的山,也尊重了山城的人。連摩托車都上不去的臺階,只能交給“山城棒棒軍”。一切重物都得靠人力挑上去。“棒棒”們的工具簡單到只是一根棒棒、兩根捆繩。時過千年,“棒棒”職業依然養活著一些人。山給山城人磨難,也予饋贈。

餘秋雨說:“重慶是一座站立著的城市。”這話讚美的是從山城的山上站起來的城。

山岩像巨人。幾乎每一棟高樓都站在“巨人”肩上,順理成章遂愈發高聳挺拔了。仔細看時,外地人又隱隱替那樓、那巖擔憂。樓鱗次櫛比,重重疊疊,重力之下,巖穩妥否?問當地人,當地人的嗤之以鼻中滿是自豪——山城真沒發生過巖毀樓崩的事。興之所至,他們還可能給你科普一番山城的地質、地理,至此,你這才知道小說《紅巖》與山城的城在地質上的某種聯絡——山城有“紅色三巖”——紅巖、曾家巖、虎頭巖。每一處都曾是革命聖地。紅巖村一帶的地表主要由侏羅紀紅色頁岩組成。山城人出了名的脾氣火爆,但為人耿直,忠、真、勇、義。山城的樓、山城的人莫不都如山城的巖一樣厚實、安穩!

杞人憂天式的焦慮會在步行於渝中半島中心的解放碑時得到進一步消解。抬望眼,大半個天空被稜角分明的樓頂佔據。這是中國速度、中國高度在山城的明證,與其他超級大都市別無二致;視線下移,這座城的特質又是那麼鮮明——高樓夾縫中的每一小塊廣場都有不小的坡度。山城的城應該是沒有洪澇之虞的,水都自然流到最低處的兩江去了。

山城的路像迷宮,南濱路和北濱路屬另類。路不寬,雙向四車道,但去來的車道是分離的,且紅燈少,上下班高峰期竟也不甚擁堵。這簡直要讓別的特大城市“羨慕嫉妒”。隔了長江或嘉陵江遠眺對岸的路,膽小的一定驚訝萬分——天!對岸的車像跑在半空中。那路懸吊吊的,支撐它們的鋼筋混凝土的柱子居然站在江裡,正把路和車穩穩舉著。其實,彼岸觀此岸,亦然。正恍惚間,咣噹咣噹的輕軌列車又從一座樓房裡鑽出來了,依然跑在空中,那是山城蜚聲世界的網紅打卡景點“輕軌穿樓”……

山城更多的路,就不是濱河路那樣直截了當了。習慣於城市道路橫平豎直的外地司機想不開導航是萬萬行不通的。那些路多不按常理出牌,早已把老司機的腦花繞成一團漿糊。導航不停重複“右轉”或“向右前方行駛”,可就是不知道該走哪條路。眼耳並用,手忙腳亂卻依然走錯路口的開車人往往叫苦不迭:山城的路真魔幻啊!

水是城之魂。如果沒有那兩條大江,山城的魅力一定大打折扣。遊輪穿梭,高樓摩天,大橋長虹飛度,都在輝煌燈火的迷離中如夢如幻。慕“兩江遊”而不喜人聲鼎沸者擇淡季之白日,方能體會到別具風味之美,看水看橋看樓看燈之外,更可觀山。人在船上,山在岸上,山隨船動,獸脊一樣踴躍退去。遊人又不由得歎服山城“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的讚美並非虛言。

山城不僅有標誌性建築——解放碑、朝天門,有代表一座城市不懈奮鬥的高樓、闊路、霓虹等,山城的每一個角角落落都有山城特質,都能為山城代言。在山城,俯而有江,平視有橋有車,仰望是樓是山,間或能看到被高樓遺落的民居。那些民居很老很舊了,卻絲毫沒有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違和感。它們的存在,讓人讀懂一座城滄桑奮進的歷史。

山城三維空間的底色是水墨丹青,丹青的黑白灰中又點染進樓宇和燈火的五彩,朦朦朧朧,高高低低,遠遠近近。這種層次是空間的,也是時間的。

這就是山城,繁複而簡單,古老而現代的山城。

□宋揚

【來源:蘭州晚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