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由 X博士 發表于 運動2022-09-02
簡介就是街舞5》,我們能看到,節目更多地將舞臺和聚光燈交給了這些新生代舞者們,只有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才能避免一個行業出現文化斷層

line怎麼加別人的群

原創

輝色自由人

X博士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最近你看《這!就是街舞5》了嗎?

我看了,而且作為一個街舞老粉,我有必要講兩句。

如果要我去用一句話概括《這!就是街舞5》,那就是:

一開始看很下頭,可是,越看越覺得上頭。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原因很簡單:第五季和前四季比起來,簡直就是兩個不同的節目。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這就好比我痴迷於周潤發、張國榮演的《英雄本色》,突然聽說這部電影出了個續作,我趕緊開啟淘票票買票殺進電影院,結果發現這部片子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我看了個寂寞。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這倆電影都叫《英雄本色》,內容卻天差地別

沒錯,就是這麼讓人下頭。

咱展開講講:

首先,第一期節目,一上來就是帶有強烈街舞特色的符號——battle。

然而賽場上卻少了許多熟面孔,多了很多新生代的新面孔。這就好比我剛才所說的,一部連續劇突然中途換角,打得我措手不及。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第一組的中外對抗,中國新晉組合Super Ladies(絲毫不怯對手)

其次,在我的主觀預設中,舞者組團battle本應該是激烈的;然而實際看的時候,我卻發現現場氛圍甭說激烈了,甚至一度尷尬冷場。

當臺上的舞者奮力展示作品時,臺下的其他選手竟然幾乎沒有互動,一個個彷彿如臨大敵。說不好聽了,這種感覺,就像你小時候家裡過年聚餐,你爸逼著你給親戚們表演個節目。你演得很賣力,但周圍親戚家孩子卻手心冒汗,生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現場的反饋是,場上的氣氛太冷靜,整個跨掉了

好在前輩葉老師站出來提醒了全場,街舞要的就是一種從賽場到賽下的氣氛,不管對面是敵是友,不要吝嗇掌聲、歡呼。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剛開始的節目氣氛下頭,但後面逐漸讓人上頭了起來。

第一期的尷尬氛圍雖然被觀眾詬病,但第二期第三期裡,這些新生代舞者便漸入佳境。作為觀眾,我也確實看見了這些新面孔一面在battle,一面從現場重新理解街舞的含義。

在Kyoka VS 亮亮這一組battle裡,亮亮絲滑的地面處理技術,彷彿與地面融為一體,兩邊等待battle的選手明顯地放鬆了下來,開始隨著參賽舞者的節奏拍手歡呼。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昨天播出的第三期裡面,A組選手向S高階組發起衝擊,直接把現場氛圍拉到了另一個高度,從臺下到明星隊長全部進入了這場劍拔弩張的對決。

S組和A組的舞者們,從用眼神來劃分領地,到上肢體來各立規則,火藥味兒滿滿。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儘管對面A組來勢洶洶,但是S組的選手們絲毫不懼,舞臺上的作品可以說是無懈可擊。在臺上就像一根根整齊的彈簧,軀體上的集中、擴散,張弛有度。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不得不說,第一期的冷場讓觀眾看得有點下頭,但是第二、第三期就彷彿“街舞刺客”一般,一下扳回了名聲,觀眾們都懵了。

·

01.

不僅是我,很多觀眾的觀感都一樣,《這!就是街舞5》相較於前幾季變化很大,也有很多人一時間難以接受。

大傢伙聚在一起一討論,就發現了問題:本來一檔應該燃到爆炸的街舞節目,為什麼上來搞冷場了?

革新

他們的業務能力都不錯,但在經驗和心態上,相比OG們而言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新生代選手豆豆,從舞蹈的質感和框架上,都流暢得讓人驚訝於這個有點嬰兒肥的選手是如何做到的。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但需要注意到,豆豆雖然是肖傑的得意門生,但今年才剛滿18歲。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還有曾經代表中國街舞少年隊走到全世界的周鈺翔,2019年成為HHI歷史上第一個拿下Popping冠軍的中國人。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但很多關注無法想象,周鈺翔在錄製節目前,嚴格來說還是“高中生”。他一參加完高考,就馬不停蹄地趕來錄製節目了。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以及把breaking跳出“骨折感”的逆天存在,楊凱的“愛徒”仔仔,今年也剛二十出頭,

但很多高難度技巧動作已經突破了“人體工程學”。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這樣一來,觀眾們的疑問就更大了。看過往季《這!就是街舞》的朋友會覺得,節目組這麼搞簡直是費力不討好。前幾季明星+OG的混合打法,已經有了相當成功的經驗。這個路數完全可以繼續下去。

這樣,觀眾不用花時間認識大量的新面孔,看得爽就完事兒了,節目組也能省心,簡直一石二鳥。

然而,節目組沒有套用這現成的模式,反而另闢蹊徑,大膽啟用新生代,讓觀眾親眼看到他們的成長。

而這,相對於開局出王炸,這樣做反而像是

不是節目沒把氣氛烘托到位,而是這季《這!就是街舞5》選的舞者多為新生代。

,不太符合當下娛樂“二倍速”“短平快”的金科玉律。觀眾可能看得一頭霧水,不知節目為何要走這步棋。

然而,水有源來樹有根。待我在中國街舞、歷史沿革、文化發展等層面進行了一系列分析後,我卻慢慢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延遲滿足

02.

咱就著觀眾觀感、節目呈現的矛盾接著聊。

那麼此時,我們需要釐清的一個關係。

也就是需求和預期的關係。

作為觀眾,咱們所期望的,是短線需求被滿足。說白了就是節目直入

延續

這一點,相信節目組心知肚明。

但我也明白,做節目不能只考慮爽。還得讓節目長久地做下去,把街舞文化推廣出去,要著眼於長線預期。

高潮,一個字——爽。

所以,如果用課本上的話來概括,矛盾點就在於短線需求遇上了長線預期。

那麼有人會問,節目啟用新生代,就是長線預期了?

想搞清楚答案,我們就必須得三維立體地找問題。

首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到,這幾年,街舞在國內確實很火。我肉身肉眼觀察,身邊街舞工作室越開越多,前幾天,我對桌的同事還問我,最近要不要一起練練街舞?

同時,產業報告也告訴我們,街舞的市場規模確實在逐年攀升,每年得到教學的人數也水漲船高。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而且還有人會認為,放棄培養了四年的大神,不計代價地啟用新生代,這已經違背了資本的操作邏輯了呀!

不信的話,你可以開啟大眾點評、天眼查搜一搜。我查到的資訊是,2021年,光是浙江,獨立街舞機構就突破了3000家。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但是此時此刻,問題就來了。《這!就是街舞》開播5年來,街舞是火了,但國內知名的年輕舞者卻很少露頭;而那些在街舞熱度中成長起來的新生力量,因為起步較晚,可能尚在修行中。這就導致了街舞中堅力量不足。

比如,您現在可以隨便問個路人,你知道中國新一代舞者誰有名?五年前是楊凱,五年後還是楊凱。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而對於舞者本身來說,新生代舞者們也需要得到鼓勵,得到正向反饋。目前來說,隨著這幾年街舞的大熱,一些街舞OG們已經在商業價值上得到了正向反饋。這肯定是好事。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圖片來自 知乎@ 桃錐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得注意到,正向反饋不是“雨露均霑”,而是有著“馬太效應”,資歷老、已經露頭的老人能接受正向反饋,新生代舞者如果缺乏平臺展示,就只能望其項背。

那麼再看這些新生代舞者?他們所處的,是個選擇多元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新生代舞者有實力,但缺機會,未必就會堅持在街舞方面繼續鏖戰。比如他們可以靠街舞吸粉恰飯,靠顏值拍Vlog。總之,就是可以不去“用愛發電”,把重頭放在街舞本身。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這!就是街舞2》的冠軍叶音代言了自如公寓

所以,年輕舞者需要一個通道和平臺,讓他們知道從小練習的街舞可以幫他們在未來獲得機會。

一言以蔽之,新生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從宏觀上看,不僅是街舞,許多流行文化的繁榮都需要有三要素——

·比如我在小破站能看到很多街舞UP主

譬如,漫畫在香港經歷了從不入流到繁榮的過程。它的載體是“漫畫報”及“漫畫雜誌”,標誌事件之一,是《中華英雄》單期20萬冊銷量,而人物則是黃玉郎、上官小寶、馬榮成等中流砥柱。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而街舞想要在國內真正繁榮,也離不開這三大要素。

在前街舞時代,曾經有過《霹靂舞》大熱等標誌性事件,以及代表人物陶金等。但它們的影響力是有限的,能參與進來的只是少數人。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載體、事件和人物。

而2018年,《這!就是街舞》橫空出世,從明星嘉賓到爭逐王座的最強舞者,使街舞這項原本屬於小眾圈子的文化,真正進入大眾的視野。

節目最初透過邀請明星來改變大眾對街舞的刻板印象,將街舞帶到了陽光下,讓人們接觸到了街舞的真實一面。

而後的幾季節目中,現身了越來越多的OG舞者,這些舞者都是曾經難以找到展示自我的平臺的行業高手,他們的出現讓觀眾看到了中國街舞的實力。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中國霹靂舞第一人——陶金。從表演名單上看,此時的街舞和我們認知中的街舞仍有差異

你會發現,《這!就是街舞》成了街舞文化最好的

·中國“腰王”楊凱

事件創造者

理論上,只要攥住了事件、載體,就能將一個小眾文化推廣開來。但在實際發展中,這兩者可以靠堆資源、曝光、拼節目創意在短期內崛起。而

傳播載體

才是延續、推廣文化的重要因素。

此話怎講?

我們還是用香港漫畫舉例。在香漫黃金時代後,衰落之勢盡顯。原因千千萬,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新鮮的人才得不到關照,最終青黃不接,斷層嚴重。待到昔日的漫畫家隱退,卻鮮有人才能接棒。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人”

那麼再回到《這!就是街舞5》,我們能看到,節目更多地將舞臺和聚光燈交給了這些新生代舞者們,只有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才能避免一個行業出現文化斷層。

節目著眼的是把街舞文化做好,把街舞在行業內做到百花齊放,讓更多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參與進來,成長起來,成為街舞文化裡的領軍人物。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引自《功夫港漫口述歷史》

而街舞本身就是一項年輕的運動,是和青春強繫結的。它固然需要行業翹楚、老資歷發揮作用,但也需要新生代慢慢頂起樑柱。

·周鈺翔 VS Dykens的“雙殺戰”

03.

《這!就是街舞5》已播出了三期,我們明顯感受到了這一季與往常的種種不同,幾乎可以把第五季當作是一檔全新的節目。

雖然在看節目的過程中,我經歷了下頭到上頭的過程。可是在新一季《這!就是街舞》中,我們也看到了新生代舞者身上的生命力和活力。

他們對街舞的熱愛,也讓我對街舞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這!就是街舞》第五季的 slogan是“Battle for Hope”(為希望而戰)。

而新生代們需要一個平臺去展示,去把握未來,為希望而戰。

就比如一開始提到的“最強高中生”周鈺翔,第一期一開始就是新生代裡的亮點之一。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以及昨晚第三期裡,豆豆和Yuki雙人組battle,兩個人在技術上的無縫銜接。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你會發現,這一季的新生代選手們忘我地將全身心投入於這個舞臺,帶來了燃爆全場的作品。

希望

其實,觀眾、平臺、選手對於街舞文化的推廣,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共生關係。

沒有人希望追求短線滿足,而讓流行文化出現壟斷,出現人才青黃不接,讓自己喜歡的興趣、行業生態、環境消失殆盡。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一檔從下頭到上頭的綜藝

設計/視覺

總之,這一季《這!就是街舞》,也許不是最完美的,但絕對是最有意義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