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中秋節 那些不回家的年輕人都在做什麼?

由 浙江日報 發表于 運動2022-08-26
簡介小木 生於1999年吃不慣杭州的口味他自己做家鄉的五仁月餅這兩天,小木把寢室裡裡外外收拾了一遍

佳迪名字是什麼意思

2018-09-24 09:09 | 浙江24小時客戶端 | 記者 章咪佳 馬黎 陳宇浩 通訊員 楊琳惜 蔡佳迪

中秋節 那些不回家的年輕人都在做什麼?

又是一年中秋節,快遞的月餅與快捷的祝福都不稀缺,但是本該團圓的日子,很多年輕人卻選擇不回家。

同樣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而今,一個人與一個家有了各種各樣的距離。

路途的阻隔、工作與學習的壓力、去向更遠方的探尋,或者,僅僅是不敢回家,讓不少年輕人的中秋節少了“團圓”這一關鍵詞。

不過,這個時代少了大團圓,卻不缺少小團圓。一隻月餅、一段對親情愛情友情的執念,抑或一通電話,一些說了或沒敢說出口的話,有著當下的溫暖。

小木 生於1999年

吃不慣杭州的口味

他自己做家鄉的五仁月餅

中秋節 那些不回家的年輕人都在做什麼?

這兩天,小木把寢室裡裡外外收拾了一遍。終於空下來,他拆開從家裡帶來的月餅,一口咬下去,酥酥的,原汁原味。

今年的中秋節,小木又不能在家過了,但他執意要帶著家裡的味道回杭州。

但今年開學時,家裡的月餅還沒開始做,住在鄉下的姑姑特意趕來,塞了幾個去年的月餅給他,“除了沒有剛出爐的那麼香,味道都沒變。”小木說。

開學那天,他揣著一包家鄉的五仁月餅,在河南周口站上車,經過13個小時的顛簸,到達了離家700多公里的杭州,站在浙江大學門口。這個秋天,他上大三了。

小木喜歡吃月餅,也會自己做月餅。不過,做月餅的手藝,是他到了杭州上了大學之後才練起來的。

以前在老家,每次過中秋,月餅總是想吃就能吃到的,家裡人都會親手做。但到杭州上學後,每到這個節日,儘管杭州五花八門包裝精美的月餅多得是,但他還是想念家鄉味道:“浙江這邊的月餅,說不上哪裡不好吃,但就是不如家裡的。”

一般來說每年農曆七月的最後幾天,家鄉周口一帶鎮上的人們就開始陸陸續續去蛋糕店加工月餅。

“我們只要拿著原材料過去,借用他們的工具,就可以自己做月餅了。”小木說,由於是“私人訂製”,每家每戶做的月餅口味都不一樣,有紅豆餡的、果醬餡的,但主流還是傳統的五仁。

來到杭州後,小木也如法炮製了老家做月餅的方法。

瓜子仁、花生、紅薯幹、蜜棗、芝麻……把從雜糧店裡買來的原料剁碎,倒上白砂糖攪拌。調好餡料,和好麵粉,再用手一個個捏成三個湯圓大小的麵糰,用麵皮把餡包起來,上模子一壓,月餅就成形了。隨後,他將做好的月餅送到附近的蛋糕店烤制。

中秋節這天,他會把做好的月餅和同學分享。

來杭州前,每年中秋節小木肯定在家,一家人會圍坐著一起吃飯。這個節日對於他和家裡人來說,跟春節沒有區別。

“除了吃月餅,現在慶祝節日更多的是線上吧。”小木的一大家子總共50多口人,有留在河南的,有去廣西的、北京的,天南地北。一到節日,家族微信群就會特別熱鬧,發祝福、發紅包,資訊提示鈴從早到晚響個不停。

但此時,小木嚼著家裡的月餅,坐在寢室裡,開啟微信,跟家人影片。

爸爸媽媽還是嘮叨著他的生活起居,吃得怎麼樣,衣服夠不夠,錢夠不夠,“都是一些很普通的事。”上小學的妹妹也在鏡頭裡露個臉,搶個鏡,非常認真地撒著嬌:“哥哥,我想你了,你什麼時候回來?”

小木多少有些無奈。“我也想和家人團圓。”來杭州上大學,是他第一次離家這麼遠,每年只有寒暑假才回去。

“我們周圍一圈村子的人,大部分都到外面打工去了,中秋節也很難回家團聚,過節的氣氛也不是很濃厚,就只有在吃的方面,體現得比較多。”

對於小木來說,月餅,似乎是唯一維繫杭州和家鄉的中秋節信物,這和其他人象徵性地吃幾口月餅不一樣。

大概,這就是所謂鄉愁?小木這樣想。

蔣恬 生於1992年

親手做一隻機器人玉兔

送給老婆當禮物

中秋節 那些不回家的年輕人都在做什麼?

今年中秋節小長假,蔣恬和妻子都有休假,他們決定去杭州周邊的城市逛逛玩玩,“談戀愛到現在3年,幾乎沒有這樣的機會,現在終於可以同頻,享受一個美好的假期。”

這樣的“同頻”,蔣恬是用幅度很大的“跨界”來取得的。

蔣恬來自內蒙古,是一家教育機構裡教授小朋友製作機器人的老師。在此之前,他是一名BIM(建築資訊模型化)工程師,學土木工程出身。

蔣恬簡歷裡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原建築單位BIM工程師,國家一級及二級BIM結構工程師——這個資歷的意思是:“再繼續幹個一年,就有希望成為專案經理。”在他的圈子裡,專案經理僅次於一把手。如今蔣恬的很多同學已經拼到這個階段。

不過,蔣恬放棄了。

2017年8月13日,他轉行成了一名老師。“我把這個日子記得很清楚,因為這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人生決定。”

2015年蔣恬大學畢業後,開始做BIM工程師。“我愛人當時也在教育機構裡做老師,她是教書法、繪畫的老師。”蔣恬說的愛人,當時還是女朋友。

“我們兩個人的休息時間都不對稱,平常我晚上五點下班,她要晚上八點下班;我週末休息,她週二休息。她工作很辛苦,我就想著替她分擔。”

蔣恬的分擔方法是,也投身教育事業,和女朋友同頻。

轉行的那個夏天,蔣恬結婚了。婚後,他幸福地肥了20斤。

出於自己的工科背景,蔣恬在教育領域,選擇了機器人教師這個職業。

女朋友給他取了個名字:大樹老師。“她說大樹的形象可靠。又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含義。”

“這就是你在她心裡的形象?”

“啊,是的吧。”蔣恬笑起來。

26歲的蔣恬的確乾得很紮實。比如他設計的平衡鳥搭建課程,會像做實驗一樣,一步步地帶領小朋友們學會自己站立體會平衡;看走鋼絲的紀錄片,理解重心的含義;再用學到的知識,一點點動手搭建一個自己的樂高平衡鳥。

要知道,才六七歲的小朋友,屁股都是抹了油似的坐不住的。在蔣恬的課堂裡,他們能夠專注地完成2個小時的課程。可見,大樹老師很受歡迎。

蔣恬的爸媽還在內蒙古老家,中秋節了,他想給爸媽們買點這裡的螃蟹寄回去,還想和老婆去自己的母校(浙江工業大學)走一走,回到學校就會感覺很放鬆。

這位機器人老師,還用樂高做了一個機器人玉兔,它在不停地搗藥。“我把這個影片放到家庭群裡,希望家人中秋快樂。”當然,那隻能讓人痴傻看上大半天的呆萌兔子,是送給老婆的。

劉圓樂 生於1986年

從杭州到澳洲

寶石山“唱月”給他遠行的勇氣

中秋節 那些不回家的年輕人都在做什麼?

身在悉尼的徐州男孩劉圓樂,這兩天總想起在杭州過的那三個中秋節。

2015年,他辭掉家鄉的工作,獨自到杭州,在婚紗影樓做攝影師。一開始,人生地不熟,房子也沒租好,他就做“沙發客”,借住在朋友家裡。

朋友姓曹,是新杭州人,和他的爸媽一起來杭州已經十多年了。

2015年,是劉圓樂第一個不回家的中秋,“因為爸媽在不同的城市工作,湊不齊,就都沒有回家。”老曹就把他邀請到家裡,燒了一大桌家常菜,讓一大幫朋友一起過中秋。

後來,他在杭州租了房子,有了自己的家,也會經常接待新朋友:“剛開始是老曹接待我,後面我又接待別人,有點‘海內存知己’的感覺。”他與其他七八個沙發客湊成了小圈子,碰到傳統節日,會時不時辦一個小聚會。

2017年中秋,劉圓樂和朋友們在杭州做了一件很傳統很詩意的事——爬山、賞月、吟詩。不過,那天來的大部分是外國朋友。

為了練習英語,他加入了一個英語詩歌愛好者社團。團裡大部分都是留學生,也有浙江大學的外教。那一次,主辦人漢娜選擇了“月亮”作為主題。當晚,劉圓樂和他們一起爬寶石山。到了山頂,他們一邊看月亮,一邊吟誦詩歌。

“月圓在中國寓意著團圓、美好,但在國外,十五月圓,是神話傳說中狼人出沒的時候。”終於輪到劉圓樂了,他站起來唸了一句李白的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念一遍,再翻譯一遍,把中國人在中秋的思緒情感解釋給外國朋友們聽,“他們開始會感到很驚訝,後來也好像被那種美景和意境感染了。”

在杭州經歷的一切,讓他有了走得再遠一點的勇氣。

去年年底,在杭州工作了3年的劉圓樂,拿著打工度假簽證,從杭州來到了澳洲,一邊打工一邊旅行。他在墨爾本的服裝工廠做過包裝,在華人聚集的中餐館當過服務生,如今在悉尼西部郊區的一家麵包工廠工作。

他在悉尼住的地方離工廠很遠,每天來回休息的時間不夠。他想了個辦法——每週一帶著帳篷去上班,第二天晚班結束時,就到附近的足球場露營。“最近是春天了,草坪被曬得暖乎乎的,我會在那兒睡一會,休息好了,再接著上夜班。”說起這些辛苦,劉圓樂反而有些小興奮,“沒有壓力啊,一天8小時工資接近一千人民幣。”

這個週末,劉圓樂起了個大早,去附近超市買了幾瓶葡萄酒、一些蔬菜和“便宜又好吃”的肉,路過唐人街,又去採購了糕點,湯圓、麻團,還有月餅——沒錯,他想起了杭州的老曹,劉圓樂要像老曹一樣,和朋友來一次熱鬧又溫馨的聚會。

中秋“火鍋趴”提前辦了,大家一起煮菜,聊天,講著最近的旅行趣事。有人帶了尤克里裡,隨手彈奏起來,劉圓樂也輕聲唱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有那麼幾秒鐘,他在心裡哽咽了一下,只是歌聲繼續,笑著,唱著,身邊的外國朋友並不懂中秋節對於這個中國男孩的含義。

差異,距離,在他離家的日子,其實一直伴隨著他。

潘樂樂 生於1999年

最親的奶奶患病

不回家是怕太想家

中秋節 那些不回家的年輕人都在做什麼?

中秋前夕,杭州師範大學中文系大一新生潘樂樂收到了班級集體訂做的鮮肉榨菜月餅。

月餅咬開來,一口就吃到肉餡。看著這冒著熱氣的月餅,樂樂眼淚一下子盈滿眼眶。這讓潘樂樂想起小時候外婆做的點心,熱騰騰地拿上來:“有麻餈啊,巧餅啊,麥貼鍋啊,糯米飯啊……”

潘樂樂來自溫州瑞安,今年9月剛剛踏入大學校門。這是第一次來到離家較遠的地方上學。但離家後的第一個中秋節,樂樂不回家與家人團圓,不是不想念家人,是因為太想家。這個有點愛哭的小女孩,在大學裡每次跟媽媽影片,都閉口不談對家人的思念和擔心,拼命憋著眼淚。

潘樂樂來自農村,家中果園農事繁重,收入低又極不穩定。更糟的是,前段時間,潘樂樂的外婆被確診患上了癌症,沉重的醫藥費給這個勞苦的家庭再添一份重擔。

“在四個長輩裡面,我和外婆是最親的。”樂樂說她小時候,基本上都是在外婆家過的,外婆手很巧,做的點心特別好吃,“上學以後,每個週末也都要去外婆家。外婆很喜歡我們小孩子去她那裡,然後一起做點心吃。”

今年不回家過節,樂樂特別想念往年和家人一起過中秋的情形,中秋時最特別之處,是舅舅每年會帶來自己做的“橋墩月餅”。

橋墩月餅是樂樂家鄉的特色小吃,“有臉盆大小,餡兒裡有肉有果仁,甜甜鹹鹹,很有特色。我們一家人吶,圍坐在一起分著月餅吃,聊些家常。”

每年八月十五那一天,爸爸也會提早回家。“家裡農事繁忙,爸爸晚歸或有時候徹夜不歸,都是常事。”樂樂說。

不過,今年中秋,樂樂在新的班級裡吃到月餅,“也有了家的感覺”。

中秋節的電話 你會打給誰

小六 23歲 新媒體運營

打給父母

雖然平時也經常有影片語音,但是過節肯定還是要打個電話。問問他們過節都吃了什麼好吃的,有沒有吃月餅,是在自己家過的,還是去外婆奶奶家過的,讓長輩們都要保重身體之類的。

電話裡,我們大概還是會有大段大段的沉默,避免聊工作吧,省得老爸又要嘮叨,不找個穩定的工作。其實我很想告訴他:“爸,我的日夜顛倒,沒你想的那麼可怕。”

周小龍 30歲 手機維修店老闆

打給父母

中秋節想給父母打電話,但這個電話應該不會撥出去。常年不得志,所以想家,但不輕易回家。或許,我會在心裡對他們說:“阿爸、阿媽,你們知道我活得有多努力嗎?”

李軍 34歲 企業中層

打給爸爸

第十個不在家過的中秋節,祝他們節日快樂,錢該花就花,花完了我會賺,別太節省了。轉告我媽,沒嫁出去,也沒空生娃,但我一個人也過得挺好的。

GreenBean 23歲 在美留學生

打給女朋友

我會說:“寶貝我真的好想你,雖然這個中秋陪不了你,下箇中秋也不一定陪得了……但,等我畢業就回來娶你。”

小豬佩婕 23歲 企劃專員

打給閨蜜

祝她中秋快樂,在家好好準備司法考試,抓緊找男朋友,早點來杭州找我,“必吃清單”已備好,就等你來一起提高恩格爾係數。

(原標題《中秋節 那些不回家的年輕人都在做什麼?》。編輯 王馭時)

推薦文章

  • 哈哈!啥都能共享啊!

    友唱共享KTV七、共享書店前幾天,從網上看到了好多共享類的東西,方便了我們讀書,改變了我們平時用電子裝置讀書的侷限,但是畢竟剛投入,我覺得它要是想發展,還是很困難的...

  • 連紅說球:世界盃!克羅埃西亞vs比利時!今日預測!黑紅大戰!

    連紅說球:世界盃!克羅埃西亞vs比利時!今日預測!黑紅大戰!在前兩輪小組賽中,克羅埃西亞和摩洛哥戰成平手,然後大勝加拿大,而在這一輪卻是要面對小組最強的比利時,實屬一場硬仗,克羅埃西亞的問題連紅在前面就提到過,人員老化鋒無力,作為2018世界盃最強黑馬的格子軍團隨著曼朱基奇、拉基蒂奇、喬爾盧卡、蘇巴...

  • 江西上饒火車站拉開2023年春運序幕,預計春運期間傳送旅客98.1萬人

    江西上饒火車站拉開2023年春運序幕,預計春運期間傳送旅客98.1萬人車站宣傳員為旅客講解鐵路新規定 王鳳楠 攝家住貴陽的李先生一家,在春運首日的當天也踏上了歸家的列車,收到節日的祝福,李先生一家十分開心,李先生表示:“現如今我們國家鐵路飛速發展,不僅大大縮短了旅途時間,車站的暖心服務也是讓我們的旅途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