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發語音為何成為職場大忌

由 中國青年報 發表于 運動2022-08-20
簡介1,就是微信語音

手機打字怎樣另起一行

發語音為何成為職場大忌

曾幾何時,打工人職場恐懼NO。1,就是微信語音。

開啟手機,沒有什麼比收到老闆/領導一段60秒的語音,更讓成年人崩潰的。如果有,那就是好幾段語音連環轟炸。你一邊聽一邊懷疑人生:為什麼語音不能暫停、不能快進,也不能直接劃重點?

在一項關於“你喜歡聽語音還是打字?”的調查中,超過70%的網友選擇了“打字,一聽語音就哆嗦”。還有條不成文的職場規則:事關工作的語音,只能上級發給下級,反過來就成了職場大忌。領導、老闆們發語音,是百忙之中指導工作;下屬發語音,則有工作態度不端正之嫌。

一些職場“小白”,不知道這裡面的道道,用語音向頂頭上司彙報工作,直接被當成反面教材,在公司會議上被通報批評,一不小心還上了新聞。

正所謂“看君一行字,勝聽十條語音。”有人做過實驗,讀100個字大概需要9秒鐘,聽100 個字卻要22秒。在講求效率至上的職場,難怪有人搬出魯迅先生的名言,“浪費時間就是謀財害命”,將職場發語音,視作浪費他人生命流量的“搶錢”行為。

除了職場,另一個考驗聽力的地方就是家庭群。爸媽“愛的語音”,在不少年輕人聽來,成了《大話西遊》裡唐僧神曲“Only You”式的魔音入耳。

早在2016年,媒體就聚焦過60″微信語音轟炸現象。根據當年的微信年度報告,55歲以上微信使用者傳送的訊息中,五分之一是語音訊息;21歲以下使用者發出的訊息中,語音佔比為十分之一。

也難怪,不少人將語音訊息視為老年人的專利,紛紛表示“我媽就是這樣子,每個語音滿滿的一分鐘,甚至1分鐘不夠說,說不完就中斷。”“我媽每條都是語音,都是潮汕話,還不能轉文字。”

必須承認,與文字相比,語音溝通的效率不高。有些時候,發個表情包,都比囉嗦幾十秒來得有效,更能讓對方明晰自己的態度。

看過一位網友吐槽,人類好不容易發明文字,進入了文明時代,你們這些人居然倒退回去用語音?這話顯然經不起推敲,身為智慧生物的我們,溝通的終極目的包含了高效,但高效並不是唯一目的。人不是機器,有時候,“愛的嘮叨”也會顯出奇效。

我經常在給別人發完語音後,重新點開聽一遍。愛人發來的情話,父母發來的叮嚀,還是家裡小朋友發的稚嫩童音,我都會一鍵收藏。因為這些已經成為聲音的記憶,刻上了愛的痕跡。

微信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卻也模糊了職場和生活的界限,人際交往被切割成細小維度。微信語音也是如此,聲音本身並沒有原罪。是否用對了地方,才是判別它是“愛的嘮叨”還是“打擾對方的自私”之關鍵。

一句話,讓職場的歸職場,讓生活的歸生活。

分清場景和物件。不論是對客戶、上司,還是對同事、下屬,都要“口下留情”。條件允許用文字的時候,就少發點語音。多一分體諒他人的共情,多一分尊重他人的自覺。

珍惜父母、愛人、孩子等關係親密者發來的語音,不要只用“好的、收到”來搪塞,讓他們也聽聽你的聲音。在他們耳中,這就是愛的天籟。這種“聞聲如面”的溝通時光,也是一種愛的傳遞與溫暖陪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