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小偷上演搞笑盜竊情景 多次盜竊成警局“常客”

由 律視微言 發表于 運動2022-08-18
簡介若成立盜竊罪,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什麼叫盜竊罪?

安徽亳州一男子到醫院護士站盜竊,為了不被發現一直貼著地匍匐前進,爬到沙發前將滑落在地的手機拿走,然後又匍匐著退了出去。民警迴應說“感覺挺搞笑的,像是鬼子進村偷地雷。”隨後,民警一眼就認出這是“老熟人”陳某,這也不是他第一次“搞笑”作案。陳某35歲,曾三次因盜竊被拘留,還曾在逃跑時摔跤,將證件留在現場,警方當時根據他遺落的證件將他找到。而這次“搞笑作案”也讓辦案民警哭笑不得。6月21日,民警將犯罪嫌疑人陳某抓獲,其因涉嫌盜竊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網友們也紛紛留言,表示該男子真的不適合做犯人,一看就是老實人;也有的人說該男子多次盜竊屢教不改,應該嚴重處罰等。

小偷上演搞笑盜竊情景 多次盜竊成警局“常客”

那麼,針對該案件如何定罪量刑呢?

根據警方公佈的其涉嫌盜竊罪進行分析。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有 為目的 ,盜竊公私財物數額 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 、攜帶凶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的行為。

該罪的主觀罪過表現形式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在刑法上所謂的“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而盜竊罪的“明知”一是必須明知其盜竊的公私財物具有經濟價值,二是必須明知其盜竊的物件在他人控制之下,三是必須明知其盜竊物件的價值的價值在較大以上;盜竊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具有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盜竊的行為。所謂“竊取”是指行為人違反被害人的意志,將他人佔有的財物轉移為自己或第三者。

這裡強調“竊取”行為雖然通常具有秘密,但盜竊不能限定在秘密竊取上。同時,竊取的行為是排除他人對財物佔有支配,建立新的支配關係的過程,並且採用平和的手段將他人佔有的財物轉移他人佔有的過程。該罪侵犯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公私財物能夠被人們所控制和佔有,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一般表現為動產和他人財物;該罪的主體要件是一般主體 ,凡達到年滿16週歲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 的人均能構成。

在本案中,男子為16週歲以上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人,透過匍匐前進方式進入醫院護士站,並且希望透過此種隱蔽的方式將他人的手機佔為己有,其行為侵害他人財產權益。如果該男子盜竊數額較大或者符合多次盜竊等行為,則構成構成盜竊罪。

小偷上演搞笑盜竊情景 多次盜竊成警局“常客”

那麼,盜竊罪中的“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法律如何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三十萬元至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並考慮社會治安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批准。同時根據第二條規定,盜竊公私財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數額較大”的標準可以按照前條規定標準的百分之五十確定:(一) 曾因盜竊受過刑事處罰的;(二) 一年內曾因盜竊受過行政處罰的;(三) 組織、控制未成年人盜竊的;(四) 自然災害、事故災害、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期間,在事件發生地盜竊的;(五) 盜竊殘疾人、孤寡老人、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六) 在醫院盜竊病人或者其親友財物的;(七) 盜竊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的;(八) 因盜竊造成嚴重後果的。

根據以上兩個規定,假設該男子盜竊的手機數額為五百元,根據第一條他盜竊數額達不到“數額較大”,但是因為其曾因盜竊受過刑事處罰,那麼只要盜竊數額達到五百元至一千五百元就達到“數額較大”範圍,構成盜竊罪。同時根據該司法解釋第三條相關規定,二年內盜竊三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多次盜竊”。因為本案警察尚未公佈手機價格以及該男子幾次盜竊時間,所以筆者只對該罪名成立條件進行分析。

若成立盜竊罪,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小偷上演搞笑盜竊情景 多次盜竊成警局“常客”

雖然該案件中,男子的犯罪行為甚是搞笑,但是也不能掩蓋其犯罪的本質。盜竊案件是發案率最高的,其實質是人們好吃懶做想透過便捷的方式獲得財物,很多人,一而再再而三的以身試法最終結果還是被依法處理。看過影片,笑過以後,我們需要反省自我,而對於公安機關更多是嚴格對其類似人群進行教育。

審判不是目的,如何讓犯過罪的人不再犯罪才真正彰顯有溫情、有力度的法治。如果法律可以被隨意褻瀆,底線可以成為開玩笑的,那麼自由也就是紙上談兵,法治社會也將成為海市蜃樓。

律視微言,聽律師講生活中的法律故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