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封面評論|繁體字識讀進課堂,不可能也不必要

由 封面新聞 發表于 運動2022-08-11
簡介□蔣璟璟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稱,《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

識的繁體字怎麼寫好看

封面評論|繁體字識讀進課堂,不可能也不必要

□蔣璟璟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稱,《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但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新京報)

有關漢字繁簡之爭,似乎過段時間就會被重提一番。此次,有關在學校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又一次引發輿論熱議。應該說,教育部的迴應並不令人意外。根據現有法律法規,繁體字納入公共教育系統重歸課堂的可能性,基本約等於零了。並且客觀來說,也確無必要。

在一些人看來,相較於繁體字,簡體字存在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的缺陷。此等論調儘管不無道理,但終究還是顯得有些偏執了。漢字作為一種記錄語言的工具,其功能性始終是第一位的,美學性有則更好、沒有也便算了。相比於“寫字”的效率,字型是不是雅緻、美觀,並沒有那麼重要。

繁體字重回課堂,勢必會給學生新增負擔,這無疑不符合當下“減負”的大趨勢。再者說,文字並不同於文化,文字只有在日常場景下自發的、大範圍的使用才能具備生命力。動輒以“保護文化”之名強推“繁體字”,其實只是為一種抽象的情懷站臺,並沒有太多社會意義。

需要釐清的是,學校教育只能承載一部分文化傳承使命,將太多的“文化元素”強行填充其中,對於學生和文化本身,都不是一件好事。

推薦文章

  • 一戰封神!喬丹的封神之戰,到底經歷了什麼

    一戰封神!喬丹的封神之戰,到底經歷了什麼在比賽終場前47秒的時候,喬丹又一次站在了罰球線上,並且把場上比分追平到了85分,但是第二次罰球並沒有投進,當時的櫻木花道就像是發了瘋一樣的去爭搶籃板球,但是,他卻被馬龍死死地卡住了身位...

  • 中國兔火遍世界各地

    中國兔火遍世界各地被琳琅滿目的生肖“兔”元素包圍,不僅華僑華人在異國他鄉感受到了濃濃的中國“年味兒”,不少外國民眾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奇心更大了...

  • 說唱新秀異軍突起!前有清華宿涵,後有北大吳一凡!

    雖然宿涵和吳一凡都是說唱新秀,但是《中國好聲音》和《新聲請指教》等綜藝節目也印證了他們已異軍突起,封宿涵和吳一凡為說唱雙煞,我覺得一點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