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我的青銅時代》:一支老牌訪談節目團隊的淬金作業

由 澎湃新聞 發表于 運動2022-08-08
簡介“比如,羅永浩後面談到了他去借錢的心路歷程,每還一筆債,怎麼去勾劃,這其實是一個人的情感資訊增量”,陳曉楠感慨道,“(採訪)這是一個極具耐心的過程,一點都不能急,一點都不能假,一點都不能不純粹,我們採訪間肯定要搭建一個絕對一點雜音都沒有的房

採訪的訪還能組什麼詞

在短影片盛行的當下,用一個多小時的談話類長影片,和大家感興趣的熱點人物聊一些能引起共振的話題,把觀眾牢牢按在椅子上,這有點“偏向虎山行”的意味。

近期,訪談節目《我的青銅時代》以一期一個熱搜的態勢,成為了這匹迎難而上的黑馬。

《我的青銅時代》:一支老牌訪談節目團隊的淬金作業

《我的青銅時代》海報其實也不意外。畢竟《我的青銅時代》的團隊,是策劃製作過《冷暖人間》《和陌生人說話》這樣高熱度高口碑訪談類節目的主創團隊。從素人到名人,他們是如何一次次精準找到選題和人物,讓觀眾在故事中受到心靈震撼,實在令人好奇。

近日,在北京舉辦的節目看片會暨主創交流會上,騰訊網副總編輯、首席主持人陳曉楠、總監製孟田芳、監製季業與一眾媒體和觀眾圍繞著節目和創作過程,展開了熱烈討論。

《我的青銅時代》:一支老牌訪談節目團隊的淬金作業

主創交流會目前,《我的青銅時代》已經推出三期,分別是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授羅翔、演員陳佩斯、導演大鵬,在北京舉辦的看片會上,主辦方播放了第四期羅永浩的採訪,從走入直播帶貨現場到詳細講述自己的還債心路歷程,節目細緻呈現了一個多維度的老羅,這期節目在7月6日上線。

“歷史上的‘青銅時代’,是繼石器時代之後人類的早期階段,因此就有了‘人類覺醒’‘擺脫矇昧’等內涵。羅丹著名的雕塑作品‘青銅時代’,寓意也在於此。而對於遊戲玩家來說,‘青銅’則意味著新手、菜鳥。任何一個在外界看來已經功成名就的人,都經歷過各自的‘青銅時代’。‘青銅時代’,或許可以解釋成一個人最初認清自我、認定未來道路的那個重大的人生時刻。而將這樣的‘時刻’,將這些成名人士也曾有過的迷茫,讓年輕觀眾瞭解,顯然是有意義的。”

每期片頭,陳曉楠總會這樣開啟自己的心理探尋。

《我的青銅時代》:一支老牌訪談節目團隊的淬金作業

陳曉楠“成功人士”“認清自我”“重大人生時刻”這些關鍵詞的結合,往往會讓人聯想起“成功學講座”,那些機場裡高聲迴圈播放的人生金句。

心靈雞湯並不是陳曉楠團隊所要的,這是她所害怕的。她甚至認為,這些採訪嘉賓是不是王者都沒有那麼重要,因為誰也沒有可能永遠是王者。

“在成長階段不斷在錘鍊自己的熱愛,到底是不是一個真的熱愛?”

因為有了女兒,使陳曉楠更關心女兒的教育和成長,她經歷了作為母親都要經歷的思想鬥爭,因此反觀自己,從少年走向青年,從父母懷抱走向茫茫人海,那個節點在哪兒?人應該如何走過這一生?希望從這些人身上尋求答案也成為了她做這檔節目的原動力。

但她也很清楚,所有的問題其實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

選擇:生命中的核心精神一定是一個場景描述

不難看出,團隊在節目的風格定位上口味很一致。在同樣是季業監製的另一部騰訊出品的紀錄片《時代我》中,對人物就有了這樣的定性:不想把某位人物定義成一個單薄的、所謂的時代標籤,而是尋找他人生階段,正在發生的一些故事,將名人還原成真實的人。

同樣在《和陌生人說話》中,季業認為,選取人物或者是找選題,就圍繞著三個效能:戲劇性、相關性、話題性。

今日的網路生態早已不比昨日,不管是名人還是素人,三緘其口或是官方發言,總比說多了讓人過度解讀的好,公眾也是在一次次炒作事件中厭倦了欺騙,在這樣雙方都信任度缺失的網路生態下,節目組這樣的採訪定位其實是非常嚴苛的。

《我的青銅時代》:一支老牌訪談節目團隊的淬金作業

《我的青銅時代》嘉賓羅翔在嘉賓的選擇上,除了機緣巧合,監製季業認為,第一就是要呈現出不同的人生樣本的豐富性,第二,人物足夠有代表性。

“簡單的成功不能概括選擇嘉賓的標準,而是在找到自我的過程當中,發生了非常有代表性的故事,這個故事才是對當下有價值的”,季業進一步解釋道,“其實人物身上承載了非常深厚的歷史新聞,這裡不單單有人,還包括人性。”

在開始頭腦風暴時,主創團隊還想過用VR去呈現人物,和他人生中的關鍵一些時刻,後來在執行中發現,所謂的技巧,都不如故事本身的質感更有價值。

“每位嘉賓的現場採訪部分,幾乎都在五個小時以上,前期也有幾十萬字的資料梳理,一些周邊的拍攝,在海量的素材中取捨,也是主創團隊的必修課。”總監製孟田芳感嘆說。

長達五個小時以上的訪談,前期幾十萬字的資料梳理,從中如何找到和節目風格相匹配的內容?

季業強調了從素材裡選擇核心東西的原則:“首先就是生命中的核心精神,無論是成功的人,還是普通的人,他生命裡最重要的那一刻或那一天,一定是一個場景式的描述。比如羅翔在天橋那一幕就是,我們把它仔細的描述還原,這是一個選擇標準之一。”

《我的青銅時代》:一支老牌訪談節目團隊的淬金作業

羅翔談到天橋上遇到一位老奶奶的故事。“其次,就是考量在新媒體時代,觀眾真正感興趣的點是什麼,他們都是公眾人物,他們的一些經歷,很多部分我們已經耳熟能詳了,還能有什麼資訊增量,還有,關注目前這個人物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對於羅永浩這期節目,主創判斷,觀眾對於他目前如何還債的狀態是最感興趣的,這也是一個新增的資訊增量。

《我的青銅時代》:一支老牌訪談節目團隊的淬金作業

羅永浩而陳佩斯那期節目,幾乎整期都是金句,播出後又上了熱搜。

陳佩斯說:“動物都有善良的一面,人跟動物比差很多很多。人會有各種各樣的說辭搪塞自己,來安慰自己。把自己的很多殘暴的東西合理化。”

“什麼都不如自由。那種心性的那種快樂,那種放任,在大自然裡放飛,特別享受。在泉水裡洗臉,刷牙,洗菜,山桃花滿山正開的時候,像雲像霧一樣,那個美啊。一陣風吹來,那叫杏花天雨。”

“誰都不用迎合,其實是很奢侈的。”

《我的青銅時代》:一支老牌訪談節目團隊的淬金作業

陳佩斯採訪陳佩斯,陳曉楠根本沒想到他會同意,在整個採訪過程中,她也沒想到,他竟會是這樣的一個生命底色。

“和外界所打上這個標籤‘悲情英雄’,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給我們印象更多的是他對於鄉野的,在他生命底色所打下的那樣一種基調。自由對他如此重要,放任對他如此重要,走前人未走過的路對他如此重要。”

陳曉楠覺得自己很幸運,看到的是跟很多人印象當中不太一樣的陳佩斯。

節目播出後,陳佩斯在節目裡關於喜劇的思考,也引起了熱議。季業看到了有寫到關於陳佩斯的文章,很受啟發,也很欣慰。

“作者看了節目,引發了一個具有現實意義又嚴肅的話題,也有一種現實的諷喻。當喜劇離開真實的生活,離開苦難,離開人生的尷尬,離開那些現實批判的時候,當喜劇變成單純的歌頌,它就變得什麼都不是了,這是一個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思索。”季業強調說。

大鵬那期節目播出之後,季業也在微博上寫了一段話。

《我的青銅時代》:一支老牌訪談節目團隊的淬金作業

季業微博截圖在節目裡,大鵬的各種世俗的標籤被一個個撕去,他變成了普通的小鎮文藝青年。他有在小鎮裡那種鶴立雞群想要闖世界的渴望,他有來到大世界的失落迷茫,他也有所謂成功之後又要不斷證明自己的自卑糾結。

季業說,“這種實現和自我證明,在很多從小地方走出來的,有一點才華的年輕人身上,都會找到共鳴。”

那期節目播出後,人們不再在彈幕上罵他低俗,說他拉低節目的水準,而是評價說,“大鵬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他做的很多事情需要被人的肯定,不然他就沒有前行的動力,但這不更貼近於我們嗎?我們沒有大鵬的成功,但和他有著一樣的掙扎。”

《我的青銅時代》:一支老牌訪談節目團隊的淬金作業

大鵬

取捨:軟性的資訊增量依然是可貴的

陳曉楠的採訪風格是春風化雨式的,可能預設好的問題就擺在心裡,是刨根問底弄清楚答案?或是和一起和受訪人默默重回到記憶深處?無疑她更傾向於後者。

陳曉楠說,採訪的時候,就是要一個極真、純粹忘我的狀態。

“比如,羅永浩後面談到了他去借錢的心路歷程,每還一筆債,怎麼去勾劃,這其實是一個人的情感資訊增量”,陳曉楠感慨道,“(採訪)這是一個極具耐心的過程,一點都不能急,一點都不能假,一點都不能不純粹,我們採訪間肯定要搭建一個絕對一點雜音都沒有的房間,他視線裡沒有任何人,這是一個超時空的環境,像催眠,我沒有學過心理學,但你的問題會搭建出某些場景,讓他會回到這個場景。”

陳曉楠總結說,所以我覺得我們奔著故事去,奔著場景去和情感去,不完全是奔著那個金句去,但是最終那個東西一定會流淌出來的。

面對素材的取捨,季業認為一定要狠心。

首先要跟團隊一起探討,一類素材,還是二類素材,還是三類素材?其次要考慮片子的節奏。

被問及如何在已知的故事中找增量,季業認為,看素材的時候,還要感受那種新鮮感和熟悉感,對這個人物哪一點最感興趣?這是要在後期綜合來評判的。不可能在這一期節目中,百分之百全是資訊增量。

“資訊增量也分硬性和軟性,硬性的就是這件事是第一次說,非常寶貴。但軟性的資訊增量,當你這個採訪者和他建立一個特殊的(氣)場之後,這個嘉賓呈現出更加開放的狀態,或是更加放鬆的狀態,更加真摯的情感,這是軟性的資訊增量,它依然是可貴的。”季業補充說。

談到採訪的技巧和必要條件,季業認為,還是要有人生閱歷。

“我覺得不一定跟年齡有關係,但是確實跟你對人性的敏感,以及對這個世界的瞭解有關係,打一個比方說,你採訪陳佩斯,他提到了他下鄉時候的那種他對人性善的感動的力量,如果你對那一段歷史完全不瞭解,一頭霧水,你真的就不能理解那一刻的陳佩斯。”

季業覺得,做人物,難就難在要求對人性,對歷史,對社會都有足夠的瞭解和理解。這個瞭解和理解不一定跟年齡有關係,但是一定跟你的好奇心、你的求知慾,你對人性的敏感度有關係。

羅永浩接受採訪。

傳播:使用網際網路分發思路來倒推製作

談話節目不免拿來比較,陳曉楠也坦蕩剖析:“竇文濤講《鏗鏘三人行》,就像從地球上把一個東西拉到星球中,再拉到大的宇宙中,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勾連起來,勾連起來是一個大拼圖;我們不是,我們是一花一世界,一顆塵土裡頭,一顆心臟裡頭扎進去,其實殊途同歸。我們對知識解讀不太拿手,儘量避免誤解的去留白。”

從傳播的角度,孟田芳認為,現在網際網路端做長影片好像有點弱勢,因為網際網路生態越來越豐富,層次也越來越多元,我們做的這一類東西,還是在找到它的受眾,或者是說在找他們的過程當中,但也不為此特別焦慮,還是相信好的內容,本身的質感和傳播的可能性。

在製作過程中,《我的青銅時代》也使用了大量的網際網路分發思路來倒推製作。

比如,每期都有一個漫畫來畫當期嘉賓,甚至把漫畫做成動畫,這是一個年輕人能接受的方式;另外主創也會把“青銅故事”做成相對中短影片的體量,來進行分發。

“就像提到相機他們會想到佳能,‘佳能感動常在’,可能對你這個廣告語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其實它是很打動人心的一個內容,佔據了使用者的關注度。我們做的這種精神產品,其實也是在輸出打動人心的東西。”

一個人如何在年輕時找尋自我,找尋熱愛,又帶著自我和熱愛去穿越未來人生中的迷茫、困頓,甚至是一些至暗的時刻,主創們都真誠希望,年輕人看了《我的青銅時代》會得到真正的共鳴和啟發。

幾期節目下來,是否在這些人身上尋找到了答案,陳曉楠這樣作答:“有一個作者看了節目寫了一個解讀,他在羅翔和陳佩斯身上看到了什麼是敬畏,有些東西是大於你的努力,可能就是一些命運。陳佩斯對喜劇的根在哪,他一直是在追求。羅翔的敬畏來得更加明顯,可能真正能夠成事的人,他會有一份敬畏來看待自己的命運,你熱愛的那件事是大於你的,那你會走得更遠。”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