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正月裡剃頭死舅舅”這句諺語到底有什麼典故?

由 國學雜談 發表于 運動2022-07-13
簡介但是到了正月,老百姓們都以“思舊”的理由拒絕剃頭,以表示對剃髮令的不滿,清朝的統治當時大局已定,為了不再引發民變,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

清朝割發代表什麼

一般年前幾天,是理髮店生意最好的時候,因為大家都知道一句諺語:“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孃親舅大,萬一舅舅出點事,誰也不願因為理個髮被人罵,所以一般都是擠在臘月底理髮。那麼這句諺語到底有什麼典故呢?

其實這句話是以訛傳訛, 跟“舅舅”一點關係都沒有。關於這句話的唯一文字記載,是在民國時編撰的《掖縣誌》上,卷二《風俗》裡面這樣寫道:

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

“正月裡剃頭死舅舅”這句諺語到底有什麼典故?

縣誌屬於文物類的東西,一般是不會隨便亂寫的,所以這件事的起源就很清楚了,就是因為滿清入關,強行要求漢人剃髮留辮。漢人以正月拒絕剃頭的行動,表示對明朝的懷念,所以叫“思舊”,跟“舅舅”確實沒有一點關係,純屬諧音誤傳。

話說1644年,清軍在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引下,大舉進入山海關內,攻佔北京城,成立統治中國的中央政府。在入關的第一天,攝政王多爾袞就下達“剃髮令”,此後又多次頒佈剃髮和易服的命令,要求漢人剃髮易服作為效忠大清的標誌。

“正月裡剃頭死舅舅”這句諺語到底有什麼典故?

此舉遭到漢人極大的反抗,因為在以儒家思想為主的漢地,孝道是第一位的,《孝經》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別的還好說,換誰當皇帝,誰來統治國家,一般老百姓不是太關心,但是要剃髮,這可是大忌,有違孝道!曹操當年就是因為自己的馬踐踏了農田,才割發代首以示謝罪,這個頭髮對古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當時天下未定,南明王朝依然存在,抵抗“剃髮令”者眾多,所以清朝統治者當時就暫緩執行這項剃髮令,以示妥協。

“正月裡剃頭死舅舅”這句諺語到底有什麼典故?

到了1645年五月,清兵進軍江南,佔領了南明王朝的首都金陵,統治初步鞏固,於是,多爾袞在五月二十九日再次頒佈剃髮令。到了六月,更是通告全國軍民,各地通令到達之後,十日之內必須完成剃髮,否則就“殺無赦”,這就是後來民間流傳的“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面對這赤裸裸的威脅,江南士子群起反抗,誓死不從,寧可留髮不留頭,最終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江陰八十一日”事件。

“正月裡剃頭死舅舅”這句諺語到底有什麼典故?

1645年夏,在“江陰三公”——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等人的領導下,江陰人民組織了六萬義軍,奮起抵抗“剃髮令”。面對清軍二十四萬鐵騎、二百餘門重炮的猛烈進攻,守城軍民團結一心,英勇奮戰,寧死不屈,堅守孤城八十一天,使得清軍連損三個王爺,十八名將領,損失士兵七萬五千餘人。城破之日,義軍九萬七千餘人,全部殉國,無一人投降,僅剩江陰五十三口老少遺民,因躲在寺觀塔上而保全了性命。

“正月裡剃頭死舅舅”這句諺語到底有什麼典故?

可嘆的是,“江陰八十一日”事件以及其他地方爆發的小規模抵抗事件,都未能阻止清朝統治者繼續推行剃髮令,大部分人最後還是被迫接受。但是到了正月,老百姓們都以“思舊”的理由拒絕剃頭,以表示對剃髮令的不滿,清朝的統治當時大局已定,為了不再引發民變,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

所以,“正月裡剃頭死舅舅”這句諺語雖然和舅舅沒有關係,但並不是沒有意義,這句諺語反映的正是我們漢族人民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以及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

推薦文章

  • 多措並舉推進“雙減” 提質減負促進成長

    多措並舉推進“雙減” 提質減負促進成長二、“雙減”讓作業設計最佳化分層作業就是指在常規的班級授課制下,既注重學生在同一班級中學習的共同特徵,又重視學生個體發展中的差異性,在佈置作業時,根據學生髮展水平的差異,設定不同層次的發展目標,激發學生的活力,學校教學處對各年級作業的數量和...

  • 百歲高僧這樣說:出家人要有硬骨頭|紀念本老口述史

    他說拿餅乾,你餵它餅乾它就走,它是過來要跟我討吃的,然後我就拿著餅乾,就給這個狗去喂,老和尚說它們也是眾生,你不要轟他們,他叫狗都叫孩子,所以說非常慈悲...

  • 長樂:創新數字化管理手段 提升社群治理水平

    長樂:創新數字化管理手段 提升社群治理水平據悉,智慧(東湖)社群平臺採用雲計算、5G、物聯網、大資料、工作流引擎等眾多前沿技術建設而成,將社群相關的人、事、物進行數字化,並對相關數字資訊進行收集、加工、分發、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