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歷史拾遺|常寧培元塔還有座姊妹塔,你知道嗎?

由 遊樂遊樂 發表于 人文2022-07-02
簡介如今,清冽的宜水逶迤南來經桐黃黃橋村境內緩緩北去,默默地守著故土量著行程訴著滄桑,夕陽西照或皓月當空時,讓人想起安邦(暫名)古塔倒映水中或伸手可摘星辰時的情形,想起一代翰林王良弼倡學興教、倡文興鄉捐資建塔的種種傳聞,我心底裡竟然莫名的湧動

傳道窮經上一句是什麼

歷史拾遺|常寧培元塔還有座姊妹塔,你知道嗎?

宜水清清千載流,培元塔影半江中。

聞說姊妹無蹤跡,月釣寒波人不同!清代兵部尚書彭玉麟視察湖南常寧,欣然為雙蹲書院題聯:

“雙賢傳道芝蘭秀, 蹲院窮經翰墨香!”

資料考證顯示,聯中雙賢並不是指宋代常寧創辦芹東書院的襲蓋卿和創辦鵝湖書院的王居仁兩位大儒,而是指清代曾在雙蹲書院講學多次的常寧有史以來第一位高官——安徽巡撫

唐訓方

和學階最高的翰林學士

王良弼

兩位大賢。唐訓方在宜城西北隅捐建培元塔而遍傳常寧內外,王良弼也建了一座近似於培元塔的姊妹塔,你知道嗎?它去哪兒了?

古塔曾坐落在常寧西北角,現宜潭片區桐黃片黃橋村二組,塔皂油茶林中現紅磚廠所在地,距常松公路西側約200米。據傳,塔有五層高,塔身1-2層以青石條建造,層層設有拱門,3-4層由青磚砌成,無拱門,第5層塔尖由青石和葫蘆構成,像被吹大了一般。塔竣工於清光緒年間,與唐訓方捐建的培元塔有得一比,兩塔相距僅數里,一前一後,互相映襯,巍峨聳立在常寧北大門,蔚為壯觀,曾是松柏、柏坊、蓬塘、水口山等地學子及南來北往商賈引以為自豪的古建築。

登塔遠眺,九萬里山河,奔騰眼底。恰諸公賞塔,幸良辰美景無邊!看東跳金波,南翻銀浪;西依培元,北走瀟湘。泱漭大觀,何不憑高攬勝!喜泉峰湧翠,衡嶽歸雲;嶺表回嵐,天堂返照。春朗朗桃嬌杏冶,蝶繞蜂圍;夏悠悠藕豔蘭鮮,蛙歌蟬唱。八百頃青秧綠稻,猶賴得村童牧犢,野老耕田;兩三灣碧澗瓊潭,總交由逸叟餐霞,漁夫引釣。休負了依依楊柳,漠漠晴光,煦煦和風,萋萋芳草。

歷史拾遺|常寧培元塔還有座姊妹塔,你知道嗎?

數千年苦樂,聚散胸中。自舜帝巡荒,問是處先民安在?嘆周居偏鄙,漢委蕪疆,唐置宜城,明移贛客。蒼茫四顧,怎堪懷古惜今!念襲氏興儒,姜齋究道,訥師弘佛,良弼捐塔。秋湯湯菊瘦楓紅,鳶飛魚躍;冬凜凜松遒竹峻,鶴侶鴻儔。許多間泮宇黌宮,每欣聞士子登科,學人追夢;六七座霓亭綺閣,皆點綴霜翁蘸墨,騷者賦詩!且賒來縷縷炊煙,家家燈火,盈盈紫氣,杵杵疏鍾

花開兩朵,再表一枝。王良弼(1852年―1920年) ,原名安邦,字藎宣,清湖南常寧縣桐黃鄉人。光緒九年(1883年)優貢。後應考揀選授興寧縣(今湖南資興市)代理教諭,嗣調城步縣訓導。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舉。光緒十八年(1892年)成進士,入翰林院,選庶吉士,期滿,改刑部主事。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充山西司主稿,浮沉郎署有年。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以道員外用,總辦廣東全省學務,兼任廣東軍醫學堂總辦和陸軍學堂監督。未幾,又委任總辦全省水陸巡防營務兼緝捕總局要職。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任高雷陽兵備道,後調升廣肇羅分巡道。辛亥革命後被罷官回鄉。

曾先後4次主講常寧雙蹲書院十餘年,爾後又倡辦合江學堂

,致力於桑梓文化教育事業。晚年閉門整理著述,計有《湘山文集》、《湘山詩集》、《學餘政錄》、《儒俠一貫》、《義烈闡微》、《苫不石齋紀異》、《孝如粹言》等,均未付梓而散失。

據當地年長者反映,古塔毀於1966年左右,被桐黃鄉曹同大隊幹部唐禮X用炸藥炸燬,廢墟中的建塔材料去向有多種說法,代表性的說法有用於建黃橋小學,建桐黃供銷社了。現在連殘磚剩石、塔基蹤跡都難找到,真遺憾。

歷史拾遺|常寧培元塔還有座姊妹塔,你知道嗎?

如今,

清冽的宜水逶迤南來經桐黃黃橋村境內緩緩北去,默默地守著故土量著行程訴著滄桑,夕陽西照或皓月當空時,讓人想起安邦(暫名)古塔倒映水中或伸手可摘星辰時的情形

,想起一代翰林王良弼倡學興教、倡文興鄉捐資建塔的種種傳聞,我心底裡竟然莫名的湧動。

作者: 李世平 常寧一中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