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評展|大衛·霍克尼展的華麗與缺乏思考,AI藝術的模稜兩可

由 澎湃新聞 發表于 人文2022-06-28
簡介展覽現場令人遺憾的是,木木美術館這場與英國泰特美術館合作的在世藝術家累積拍賣市場價格最高的重磅作品收藏展,缺乏邏輯而零散分佈的霍克尼泰特館藏似乎沒有在展廳新址得到足夠專業的空間規劃和策展選品,牽強植入的中國古代書畫展品給人一種時空穿越的荒謬

模稜兩可代表什麼數字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評展欄目,以親身的觀展體驗和獨立的視角,評點近期展覽。

正在北京展出的“大衛·霍克尼:大水花”以100餘件作品呈現大衛·霍克尼的藝術生涯,從展品上看可謂華麗至極,但在策展上卻缺乏思考;北京現代汽車文化中心的“撒謊的索菲亞,嘲諷的艾莉克莎”則重在探索人工智慧的話題,但大部分作品沒有明確涉及機器類人和人工智慧僕從在藝術層面的多義性和哲學思考,呈現出一種貌合神離的特殊觀感。

本欄目歡迎投稿,投稿郵箱:dfzbyspl@126。com,郵件標題請註明“評展”。

大衛·霍克尼:大水花

展期:2019年8月30日-2020年1月5日

地點:北京木木藝術社群

票價:220元

點評:以一場與英國泰特美術館合作的在世藝術家累積拍賣市場價格最高的重磅作品收藏展,來揭幕位於北京皇城根下、故宮旁全新開放的藝術社群,可謂名利雙收,也是賺足眼球的網紅級別當代藝術機構的慣性套路。美中不足的是,缺乏邏輯而零散分佈的霍克尼泰特館藏似乎沒有在展廳新址得到足夠專業的空間規劃和策展選品,牽強植入的中國古代書畫展品給人一種時空穿越的荒謬之感,霍克尼與中國的“對話”顯得華麗商業而缺乏思考深度。相比之下,二層展廳裡迴圈播放的BBC霍克尼紀錄片具有不俗的研究水準,或許能為前來打卡拍照的觀眾們答疑解惑,指點迷津。

評星:三星半

8月29日,當今最具影響力、最受歡迎的英國藝術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以一朵激盪的“大水花”宣告,本年度木木美術館興建隆福寺改造全新錢糧衚衕分館的重磅展覽。“大衛·霍克尼:大水花”由木木美術館與英國泰特聯合主辦,是藝術家在中國首個大型展覽。展覽以100餘件作品呈現大衛·霍克尼從20世紀50年代持續至今的充滿創造力和探索精神的藝術生涯:如他對於將現實風景二維化的影象再現;焦點透視的觀察;以及最近對於數字技術媒介的實驗。

展覽選擇了霍克尼具有標誌性的“泳池”系列作為主推的展出作品。該展延續了2017年泰特美術館霍克尼回顧展的主視覺元素——大水花。那次回顧展創下47。8萬觀眾買票參觀的紀錄(打破達明·赫斯特2012年在泰特現代美術館創下的46。3萬觀眾紀錄),成為泰特美術館最受歡迎的在世藝術家個展。展覽隨後於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巡迴展出。此次展出的作品包括泰特美術館的珍貴館藏,也是大衛·霍克尼標誌性的系列性傑作,如《更大的水花》、《我的父母》等。

評展|大衛·霍克尼展的華麗與缺乏思考,AI藝術的模稜兩可

展覽現場《更大的水花》

霍克尼1937年出生於英國布拉德福德,1961年,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舉辦的“當代青年”(Young Contemporary)藝術展中,霍克尼的作品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並一舉成名。至此以後,他就一直深受的世界歡迎,也一直吸引著批評家和公眾廣泛的注意力,熱度延續至今。

上世紀60至70年代,霍克尼以平日所見的人物和熟悉的地方為主題進行創作,一臺35毫米賓得相機輔助創作,讓他更專注於作品在表現光影、人物、空間與景深等方面的自然感。與此同時,他仍將素描視為精確觀察周圍世界的媒介。

1964年,為了追求陽光、海水和躁動的美式生活,霍克尼前往洛杉磯聖莫尼卡。在那裡,當紅的藝術新星霍克尼拜訪友人、與其他藝術家交流、參觀服裝秀、充滿激情的作畫、毫無節制的飲酒、狂歡……對著沃霍爾的採訪鏡頭,霍克尼說:“我什麼都不想做,只想當個藝術家。”這些作品在本次展覽第三部分“洛杉磯”中得到充分體現,石版畫《放水進泳池,聖莫尼卡》《由線條、蠟筆著色和兩種藍色波浪組成的水,沒有綠色》並置,雖分屬不同年代,卻展現出霍克尼眼中的“泳池”印象。

評展|大衛·霍克尼展的華麗與缺乏思考,AI藝術的模稜兩可

大衛·霍克尼,《放水進泳池,聖莫尼卡》

時至今日,81歲的他仍充滿好奇心與創作熱情,並不斷帶給觀者驚喜。照相機、印表機、手機和iPad都可以成為他的創作工具,足見這位老人的開放的創作思維和接納的心態。

評展|大衛·霍克尼展的華麗與缺乏思考,AI藝術的模稜兩可

展覽現場

令人遺憾的是,木木美術館這場與英國泰特美術館合作的在世藝術家累積拍賣市場價格最高的重磅作品收藏展,缺乏邏輯而零散分佈的霍克尼泰特館藏似乎沒有在展廳新址得到足夠專業的空間規劃和策展選品,牽強植入的中國古代書畫展品給人一種時空穿越的荒謬感。(從展覽本身來說,並未清晰闡述霍克尼從中國古代書畫中所得到的啟發。)霍克尼與中國的“對話”顯得華麗商業而缺乏思考深度。

相比之下,二層展廳裡迴圈播放的BBC霍克尼紀錄片具有不俗的研究水準,或許能為前來打卡拍照的觀眾們答疑解惑,指點迷津。

撒謊的索菲亞,嘲諷的艾莉克莎

展期:2019年7月12日-2019年10月21日

地點:北京 現代汽車文化中心

票價:免費

點評:代表機器生命的兩個當代隱喻“索菲亞(Sophia)” 與“艾莉克莎(Alexa)”並沒有如策展人形容的那樣,以生動的文字及聲音“對話”形式貫穿展覽。展覽大部分作品沒有明確涉及機器類人和人工智慧僕從在藝術層面的多義性和哲學思考,因此呈現出一種貌合神離的觀感。

評星:三星

這一探索人工智慧與機器類人的一場高科技藝術展“撒謊的索菲亞,嘲諷的艾莉克莎”呈現16位國際藝術家的12件作品。

評展|大衛·霍克尼展的華麗與缺乏思考,AI藝術的模稜兩可

展覽現場

在《撒謊的索菲亞和嘲諷的艾莉克莎》中,“索菲亞”(Sophia)與“艾莉克莎”(Alexa)分別為兩個角色,化身成AI程式(GPT-2模型)所生成的文字及聲音,以三層“對話”的形式呈現在導覽手冊上,意在講述AI這個內含重重悖論、指向未來多種可能的課題;展覽還邀請藝術家與研究者,透過多元化的視角,探討 AI 對全球技術政治洗牌、資源和地質改造、量化感情的荒誕、用真人訓練“人性”演算法的黑色勞動和AI 的媒介化包裝等議題。

被授予沙特國籍的機器人“索菲亞”是一個具有高度擬真容貌、機敏回覆能力,甚至懂外交的行走於我們之間的類人,也被闡釋為媒體和技術企業共同撰寫的“曖昧騙局”;艾莉克莎則是擁有機器外形、存活於私家角落的“僕從”,曾被報道發出“可怖笑聲”,而這樣的笑聲象徵AI“黑盒”的不透明性和具有潛在窺伺與不可控的一面。他們共同處於一種不明朗的、或真或假處境,正如在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的《潛行者》裡“區”的概念。令人感到唏噓的是,“索菲亞”和“艾莉克莎”兩個機器類人符號的存在感略顯微弱,如果觀眾不仔細閱讀此次展覽的導覽手冊,可能會完全注意不到兩者對展覽作品的犀利而幽默的AI評論。兩個當代隱喻“索菲亞(Sophia)” 與“艾莉克莎(Alexa)”並沒有如策展人形容的那樣,以生動的文字及聲音“對話”形式貫穿展覽。然而,展覽大部分作品沒有明確涉及機器類人和人工智慧僕從在藝術層面的多義性和哲學思考,因此呈現出一種貌合神離的特殊觀感。

評展|大衛·霍克尼展的華麗與缺乏思考,AI藝術的模稜兩可

展覽作品

在展廳中不停噴吐紙張的印表機,恰恰是作品《愛麗絲和鮑勃》的一部分。這是由藝術家安娜·瑞德爾和數字藝術家達莉婭·葉羅勒克一起創作的裝置,原理在於用物理學論文訓練神經網路,發現相同語言在不同學科語境中的解釋空間,從而寫出永不重複的“情書”。另一件與之相似、也不停噴吐紙條的機器是拉位元姐妹的作品《資料油田:快閃流量稅和駭客運動》。這是一件基於網際網路的藝術裝置,也是一個大資料時代的批判工具,由一群在推特上刷流量的社交機器人和線下裝置產生互動。

由此可見,當人工智慧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科幻概念時,當基礎科學的發展不斷擴充套件我們認知的邊界時,我們正在經歷的這一切。儘管AI已經普遍運用於晶片、處理器、資料收集與分析層面,形成全球技術競爭的新前線,對普通人來說,它依然不可知、模稜兩可,是藝術家在大眾媒體的資訊包裹裡最好講也最難講的故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