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的浪潮?去的是什麼?莫言、餘華懷一致觀點

由 秦思君 發表于 人文2022-06-27
簡介為了能夠喚醒那些沉默的中國人,為了讓筆下的文字發揮出最大的力量,魯迅先生有些文章描寫的內容會比較寫實比較血腥

目不忍視是什麼意思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

每個人都有著獨立的三觀與思維,因為也就會對同一件事生出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想法。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曾經,我們對於過去的所有典籍全部付之一炬,唾棄其為糟粕,但過了不久,又慢慢將那些東西拾撿起來,從裡面找出好的部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好的東西不應該被時代所埋沒,而不好的自然理所當然地被放下,可評判好與不好,合適與不合適到底該用什麼來作為標準?對於當代的學生們來說,他們的教科文都有專門的人來負責稽核與評判,他們所討論的結果在通過後,就會成為標準。

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的浪潮?去的是什麼?莫言、餘華懷一致觀點

去魯迅化,就是因為教科書內的課文選擇而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並因此而關注。魯迅先生是著名的文學家與思想家,是喚醒無數中國人的鬥士。可到了今天,反而有許多人開始希望將這位喚醒許多麻木中國人的鬥士的文章從教科書中去除。

針砭時弊

“我想,魯迅應該是過去那個時代裡最具批判精神的作家。”

這是餘華在他的文章當中寫下的句子。

魯迅出生於1881年9月,浙江紹興人。他生在了一個混亂的年代,當時的中國人正遭遇欺壓與迫害。因為漫天的折磨與傾軋,大量的中國人因此而變得麻木不仁。

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的浪潮?去的是什麼?莫言、餘華懷一致觀點

為了喚醒那些人,為了讓那些人敢於抗爭,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將自己投入到了偉大的愛國事業當中。“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魯迅先生因為在祖國大地上發生的悲慘景象而心痛,因為同胞親人的麻木而憤怒。他希望能用自己的文字來喚醒那些民族同胞,讓他們敢於鬥爭,敢於拼搏。

魯迅先生的文字有許多都帶著極隱晦、極強烈的譏諷意味,只有沉下心來認真品讀才能從中得到感悟。因為年代已經變了,現在大家都生活在一個和平安穩的環境當中,如果沒有背景介紹,沒有仔細品味,往往只能看到淺層的意味,進而容易對魯迅先生的文字產生誤解。

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的浪潮?去的是什麼?莫言、餘華懷一致觀點

“我有口無心地讀著語文課本里魯迅的作品,從小學讀到高中,讀了整整十七年,可是仍然不知道魯迅寫下了什麼?”課本的紙張是有限的,為了全面性的考慮,往往只是節選,而沒有辦法將全文,將所有的背景資訊等全部登載,從而容易讓人無法理解裡面的深刻含義。

時代一直在變化,魯迅先生本身為國家,為社會所作出的貢獻毋庸置疑,但是否應當讓他的文章大量的出現在課本里卻成了可以爭議的話題。

餘華先生在收到導演讓他幫忙改編魯迅的作品,從而方便將其搬上大熒幕後,回覆說,“不要糟蹋魯迅了,這是一位偉大的作家。”

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的浪潮?去的是什麼?莫言、餘華懷一致觀點

現在的教育流程已經形成了固有體系,在巨大的應試壓力之下,教師很難抽出大量的時間解釋每篇文章的具體背景。為了能儘快完成任務,往往是隻將大致內容講解一下就匆匆奔往下一篇任務。

魯迅先生的文章無疑是應當坐下來好好細讀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容易讓小朋友對文章的主旨產生誤解,容易因為不明白文章寫的深層原因,從而不懂魯迅先生的良苦用心。

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的浪潮?去的是什麼?莫言、餘華懷一致觀點

引起紛爭

“現在回憶起那時的感受,模糊的一種恐懼感使我添了許多少年不應該有的絕望。”莫言先生在《讀魯迅雜感》裡表示,他幼年讀《狂人日記》後,過了多年回想起來依然能體會到那種恐懼。

為了能夠喚醒那些沉默的中國人,為了讓筆下的文字發揮出最大的力量,魯迅先生有些文章描寫的內容會比較寫實比較血腥。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對於當時的人是當頭棒喝,可在現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某種程度上容易給小孩子帶來一些害怕。

莫言先生當時看魯迅先生的文章時,還有許多字看不懂,但“似乎也並不妨礙把故事的大概看明白,”但即使故事大概看明白了,卻不明白“那些故事裡包含的意思。”

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的浪潮?去的是什麼?莫言、餘華懷一致觀點

如果沒有很好地引導,小孩子在讀完魯迅先生的部分文章後,雖然能知道大概是什麼事情,能想象出大概的場景,但卻無法從更深層次明白文字內涵,

無法從更高的角度理解那些藏在消極、血腥的文字之下,真正積極的實際意義,因而無法真正讀懂魯迅先生的文字。

在莫言先生有了一定經歷之後,當他已經知道了那個時代,知道了當年的故事後,這個時候再讀魯迅先生的文章,就是“幸福的、妙趣橫生的”了。

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的浪潮?去的是什麼?莫言、餘華懷一致觀點

辯證看待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世間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一轉眼之間就能生出許多變化。

魯迅先生的文章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樣子,在不同的時代之下品讀,又會有著不同的感受。時間流逝,即使是同一篇文章同一位讀者,因為有了不同的心境,讀起來也會有不同的感悟。

去魯迅化本身並不能否認魯迅先生的思想偉大性,也不能掩蓋魯迅先生在當時為祖國的偉大復興所做出的貢獻。這項行動只是時代變化下的一個產物,是無數選擇當中的一次取捨。

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的浪潮?去的是什麼?莫言、餘華懷一致觀點

莫言先生在文章中寫道:“我讀了魯迅後感到膽量倍增。魯迅褒揚的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我沒有資格學習,但我有資格學習落水狗的精神。”雖然去魯迅化讓魯迅先生的文章在課本中減少了,但它無法阻止那些熱愛魯迅先生的人走到書店,進入網店,去一遍遍的閱讀與學習。

課本無疑是傳播文字的一種渠道,但卻並不是唯一的渠道。在經過多方面的考量後,雖然去魯迅化讓課本中魯迅先生的文章大大減少,但這影響不了那些熱愛魯迅先生的人用他們的方式讓孩子們學習魯迅、認識魯迅。

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的浪潮?去的是什麼?莫言、餘華懷一致觀點

“從書店買來《魯迅全集》後的一個多月裡,我沉浸在魯迅清晰和敏捷的敘述裡。”文字能夠傳播,能夠引起無數人的共鳴,能夠傳播得越來越廣,這必然不僅僅是因為文字裡的批判與譏諷,更多的是因為文字本身的優秀。

魯迅先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的文字有一種力量,能夠讓許多人自然而然的為之所吸引。雖然現在的去魯迅化讓魯迅先生的文章從課本中被刪減,但還是會有許多的人在課本之外被魯迅先生的文字所感染,所振奮。

莫言先生在讀了魯迅先生的文章後忍不住感嘆:“一個作家,一輩子能寫出一篇這樣的作品其實就夠了。”

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的浪潮?去的是什麼?莫言、餘華懷一致觀點

小結: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轉星移幾度秋。”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中發展,去魯迅化同樣也只是無數變化其中的一個,它本身並不能影響魯迅先生筆下那些偉大的文章。

莫言先生和餘華先生都經歷過“好讀書,不求甚解”的階段,在那個階段,他們也沒能很好的理解魯迅先生的文字,直到後來有了體驗有了經歷,才開始“感慨萬端”,有所體悟。但對於魯迅先生文章的尊敬,兩位先生都是一致的。

去魯迅化的興起是因為時代的變化,在和平的時代,孩子們無法深刻的明白那些藏在文字深處的意味與力量,因為容易被表面上的內容所“矇蔽”。去魯迅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只是為了保護小孩子,為了讓他們在更合適的時間去讀魯迅先生的文章,從而更好地理解那些文字。

推薦文章

  • 寒露節氣水雲雨溪寶寶起名創意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二十四節氣與寶寶起名》,這一節為大家分享的是《寒露節氣水雲雨溪起名創意》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寒露人言晚節佳,鴻雁來賓時不差...

  • 《GTA5》手遊版“完美”還原真實!全地圖細節展現,極限畫質?

    GTA5的椰子樹留給我們無限遐想從最初的罪惡都市到現在的洛聖都,無數的故事發生在這片大地之上,這裡看似平靜與美麗,實際上已經成為了犯罪的溫床,各種兇殺暴力案件層出不窮,美麗的自然風光只是它的假象,千萬不能被表象迷惑,這裡是美國百萬富翁最多的...

  • 王朔:一女作家,我看了她寫的東西,能寫,幹嘛冒充我?

    王朔:一女作家,我看了她寫的東西,能寫,幹嘛冒充我?那位冒充王朔的女作家,或者正在想著法兒,試圖走捷徑的各類“聰明人”,多去學習姜子牙的堅持,蒲松齡的執著,諸葛亮居草堂的自信瀟灑,反思自己不應當的行為,你還懼怕不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