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葉嘉瑩|殘酷無情的時代裡,王國維就是那個覺醒的人、不幸的人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人文2022-06-27
簡介”葉嘉瑩賞評靜安:“可憐身是眼中人”—葉嘉瑩 文原刊於“三聯書店三聯書情” ID:sanlianshutong文章節選自《紅蕖留夢:葉嘉瑩談詩憶往》(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3-5)葉嘉瑩那時臺大外文系的老師和同學辦了一個《文學雜誌

筐篚是什麼意思

6月2日,是著名學者王國維逝世95週年祭日。

王國維,字靜安。我國近代著名學者。他一生淡泊名利,勤勉不怠,唯讀書做學問為性命。在哲學、文學、文字學、史學諸領域,開山立派,卓爾不凡,是蜚聲中外的國學大師。但遺憾的是,他突然於民國十六年農曆五月初三,端午節前兩日,在頤和園魚藻軒沉昆明湖自盡。

關於王國維為何自沉昆明湖,葉先生曾寫了很長的考據文章。她曾在《迦陵說詞講稿》中寫道:“他之自沉昆明湖,不止是殉清。如果只為這一點,那他早就該自殺了,為什麼又會到民國的清華大學去教書?他對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的時局是徹底絕望了。王國維的思想歷史在當時的舊文人中很有代表性。”

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評介靜安詞的文章。文章中寫到,“王國維的孤獨寂寞是一個哲人對整個人生的悲憫。”“王國維就是那個覺醒的人,那個不幸的人。”

葉嘉瑩|殘酷無情的時代裡,王國維就是那個覺醒的人、不幸的人

葉嘉瑩賞評靜安:“可憐身是眼中人”

葉嘉瑩 文

原刊於“三聯書店三聯書情” ID:sanlianshutong

文章節選自《紅蕖留夢:葉嘉瑩談詩憶往》(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3-5)

葉嘉瑩|殘酷無情的時代裡,王國維就是那個覺醒的人、不幸的人

葉嘉瑩

那時臺大外文系的老師和同學辦了一個《文學雜誌》,是夏志清的哥哥夏濟安和外文系的一些學生們辦的。《文學雜誌》是一個文學性的刊物,刊登一些小說、詩歌、翻譯和一些評賞的文章。我在中文系教書,外文系有一批學生,像白先勇、陳若曦、歐陽子等人,也都跑來旁聽我的課。他們也向中文系的師生要稿子,因此我才寫了《幾首詠花的詩和一些有關詩歌的話》和《從李義山〈嫦娥〉詩談起》這些文章,發表在《文學雜誌》上。

葉嘉瑩|殘酷無情的時代裡,王國維就是那個覺醒的人、不幸的人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字靜安,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圖自網路)

《幾首詠花的詩和一些有關詩歌的話》,這篇文章是從王國維引出來的。因為我看到一本王國維的紀念特刊,裡面有王國維自沉昆明湖前一天給學生寫的一個扇面,扇面上寫的是兩首詠花的七言律詩。我在這篇文章裡把從《詩經》以來,所有的詠花詩的不同風格都做了一個比較。

為什麼中國的詩人常常詠花呢?因為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有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一個人要活好幾十年,生死的過程不是一下子能看到的。特別是成年以後,今年看起來是這樣,明年看起來也還差不多,人的變化是逐漸的。可是花就不一樣了,從它含苞,到它開花,到它零落是很快的。就像《桃花扇》裡說的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那樣。

葉嘉瑩|殘酷無情的時代裡,王國維就是那個覺醒的人、不幸的人

我原來以為,王國維自沉前一天寫在扇面上的那兩首詠花的詩,因為那兩首詩寫的都是對生命悲苦無常的感覺。後來我才知道那是清朝另外一個詩人陳寶琛寫的。這兩首詠花詩是這樣寫的:

生滅原知色是空,可堪傾國付東風。喚醒綺夢憎啼鳥,罥入情絲奈網蟲。雨裡羅衾寒不耐,春闌金縷曲方終。返生香豈人間有,欲奏通明問碧翁。

葉嘉瑩|殘酷無情的時代裡,王國維就是那個覺醒的人、不幸的人

大雪覆蓋下的洛陽龍門石窟,這一佛教聖地曾不斷出現在唐人的詩歌中。

流水前溪去不留,餘香駘蕩碧池頭。燕銜魚喋能相厚,泥汙苔遮各有由。委蛻大難求淨土,傷心最是近高樓。庇根枝葉從來重,長夏陰成且小休。

第二首他說 “流水前溪去不留”,古《前溪曲》有“花落隨流去,何見逐流還”的句子,花雖然落了,水也流走了,不能再回來,可是留下了一縷香氣。陸放翁說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去者難留,逝者無還,生滅色空,早當了悟。然而最使人難堪的,是逝去之後留下的難忘的餘情,所以下面說 “餘香駘蕩碧池頭”,這“餘香 ”的“駘蕩 ”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悲哀。

“燕銜魚喋能相厚,泥汙苔遮各有由”,花都是要落的,可是每一朵落花的命運是不同的。同是落花,有的零落成泥,被燕子銜去做了巢;有的漂流隨水,被游魚吞到嘴裡成為食餌。然而不論被燕子叼走還是被游魚吞食,還好像有相親厚的意思,還是不錯的結局。如果落在泥土之中,苔蘚之上,就被汙穢了。同是落花,命運不同各有因緣。

“委蛻大難求淨土”,“委蛻 ”就是擺脫,離開塵世。可是離開塵世到哪裡去呢?“難求 ”是難以找到,你找不到一塊乾淨的土地。

“傷心最是近高樓”,這裡用的是杜甫的詩:“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花都是要落的,矮處的花是要落的,高樓上的花也是要落的,可是高樓上的花落就更使你傷心。

“庇根枝葉從來重”,人有生就有死,不足為惜。可是你有沒有盡到責任呢?今年的花落了明年還有沒有呢?樹的根本是不是還在呢?用你的枝葉保護好樹的根本從來是最重要的。就像一個人在大的民族文化傳統中,有沒有盡到傳承的責任呢?

“長夏陰成且小休”,花雖然落了,可是樹已長成,而且枝葉繁茂,該盡的責任我也盡了,我可以休息了。這是一個疲於悲苦的人希望早日得到一個休息之所的願望。我想,這就是王國維自沉之前的心境。

葉嘉瑩|殘酷無情的時代裡,王國維就是那個覺醒的人、不幸的人

《從李義山〈嫦娥〉詩談起》這篇文章也是在王國維的影響下寫的。我在這篇文章中,從李商隱的《嫦娥》詩談到王國維,又談到王維,把詩人的寂寞心做了一個比較。我覺得這幾位詩人雖然都是有著一顆寂寞的心,但是他們寂寞的原因和結果是不同的。

靜安先生所有的是哲人的悲憫,摩詰居士所有的是修道者的自得,而李義山所有的則是純詩人的哀感。我對於這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幾位詩人的稱謂並不一致,我對王國維稱“靜安先生”,以表現我的一份尊敬之意;對王維稱“摩詰居士”,以表現我的一份疏遠之感;對於李商隱則不加任何稱謂,直呼他的字“義山”,以表示一種近於同類的親切。這種純任自己的聯想和主觀感受的寫作方式,其實並不符合一般論文的寫作慣例,我覺得約我寫稿的《文學雜誌》並不是嚴肅的學術刊物,我寫的當然也不必是嚴肅的學術論文,所以我才敢放筆去隨意抒寫,沒有受體例和形式的限制。

從前我在輔仁大學讀書的時候,曾經見到文學院院長沈兼士先生書法所寫的兩句詩:“輪囷膽氣唯宜酒,寂寞心情好著書。”人只有在寂寞中才能觀察,才能感受,才能讀書,才能寫作。作為一個詩人,更要有仔細的觀察和銳敏的感覺,所以詩人大多都是有寂寞心的。詩人有詩人的感情,常人是不能體會的,就是說常人的境界常人能夠體會,可詩人的某一種感情常人不能夠理會。王國維所說的 “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 ”,那也是他離開了塵世,不同於常人的那種感覺和感情。可另一方面你實在離不開常人,你也要過常人的生活,也要經歷常人的悲歡哀樂,這就是 “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

王國維的孤獨寂寞是一個哲人對整個人生的悲憫。王國維的感情極為深厚,而理智又促使他研究哲學,希望在哲學中求得了悟與解脫。感情又使得他沉溺在對人生的厭倦和痛苦中不能自拔。我們來看王國維的另一首詩《蠶》:

餘家浙水濱,栽桑徑百里。年年三四月,春蠶盈筐篚。蠕蠕食復息,蠢蠢眠又起。口腹雖累人,操作終自己。絲盡口卒屠,織就鴛鴦被。一朝毛羽成,委之如敝屣。耑耑索其偶,如馬遭鞭棰。呴濡視遺卵,怡然即泥滓。明年二三月,長孫子。茫茫千萬載,輾轉周復始。嗟汝竟何為?草草閱生死。豈伊悅此生,抑由天所畀?畀者固不仁,悅者長已矣。勸君歌少息,人生亦如此!

這首詩寫的真是極其悲觀。“餘家浙水濱,栽桑徑百里”,是說我的家在浙水邊上,這個地方几百里種的都是桑樹。“年年三四月,春蠶盈筐篚”,每年三四月份的時候,所有的竹筐都養滿了蠶。“蠕蠕食復息,蠢蠢眠又起”,這些蠶蠕動著一口一口地吃著桑葉,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又接著吃。“口腹雖累人,操作終自己”,這是說每個人都要為吃飯忙碌,蠶也是如此。

“絲盡口卒屠,織就鴛鴦被”,等蠶把絲都吐出來了,它就自己給自己做一個繭,這裡把繭比作鴛鴦被。“一朝毛羽成,委之如敝屣”,一旦有一天蛾子的翅膀長成了,它就把原來的繭當作外殼丟掉了。“耑耑索其偶,如馬遭鞭箠”,這些蛾子就像被鞭子抽打著一樣,迫不及待地去追求配偶。這裡王國維是受了叔本華的 “意欲”之說的影響,就是說人生都是在慾望的驅使之下,不管你是在追求飲食的慾望,還是追求配偶的慾望。“呴濡視遺卵,怡然即泥滓”,是說等蛾子有了配偶,產了卵,它就很安心地歸於泥土了。這就是蠶的一生,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就吃。然後有了配偶,產了卵,就死了。

“明年二三月,長孫子”,到了明年二三月份,這些蛾子產的卵就孵化出來,變成了小蠶。“茫茫千萬載,輾轉周復始”,天地之間,千萬餘年都是如此,一代一代地迴圈。“嗟汝竟何為?草草閱生死”,我就笑你們這些蠶啊,你們這一生有什麼意義呢?這麼匆匆忙忙地來了又死了。“豈伊悅此生,抑由天所畀”,是你們這些蠶果然喜歡這樣的生活,還是真有個上天讓你們這樣生活呢?“畀者固不仁,悅者長已矣”,如果真的有個上天讓你們過這樣的生活,那是天地不仁,如果是你們自己願意過這樣的生活,那我無話可說。“勸君歌少息,人生亦如此”,我勸你們還是停下來不要唱這首歌了,人生不也就是這樣嗎!這就是王國維看到的人生。

葉嘉瑩|殘酷無情的時代裡,王國維就是那個覺醒的人、不幸的人

我覺得一般人都是在慾望的驅使之下過這樣的生活。一個人過著像蠶這樣愚蠢的勞苦的沒有意義的生活,但他自己不以為他是勞苦的、他是愚蠢的,他是心甘情願這樣過的還不算什麼,他沒有覺醒。痛苦的人是什麼?痛苦的人是他醒了以後,覺得他是勞苦的,覺得是沒有意義的。可是他又跳不出去,還得過這樣的生活。這就是 “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就如同一個人死了,屍身已經腐爛了,長滿了螞蟻、蛆蟲,他也不知道,沒有痛苦。難堪的是,有一個人死了,可他沒有完全死掉,他還有知覺,是清醒的。他看見自己這樣的腐爛,那才真是一件痛苦的事。王國維就是那個覺醒的人,那個不幸的人。這是那時我對王國維的解說。

*文中配圖除標註外,均選自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劇照

相關推薦

葉嘉瑩 著

“中華文化新讀”叢書

活字文化 策劃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年版

小詞,本是宴樂助興之作,卻因士大夫在創作時無意或有意地帶入家國之思,使其精神內涵呈現豐富層次,形成幽微深曲的美感特質。從兩宋之蘇東坡、辛稼軒,至清之張惠言、陳曾壽,再到民國之呂碧城、沈祖棻,葉先生在本書中透過一首首經典詞作,將傳統讀書人於小詞中折射出的隱忍持守、家國抱負盡數展現,極佳詮釋了“興於微言”的詞之特質,以及潛藏其中計程車人修養。《興於微言:小詞中計程車人修養》

行人文化 / 活字文化 編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10

《掬水月在手》以同名傳記電影大量採訪素材為基礎,將百萬字錄音稿系統整編,輔以百餘張高畫質劇照、手稿信札,補充了因影片時長所限無法展現的更多內容,立體展現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跨越近一個世紀的生命長河。

本書將葉先生的自述、詩作與他人的回憶、感發熔於一爐,以期讓古典詩詞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因葉先生的存在而紮根於更多人心中。

《掬水月在手:鏡中的葉嘉瑩》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原標題:《葉嘉瑩|殘酷無情的時代裡,王國維就是那個覺醒的人、不幸的人》

推薦文章

  • “天然排毒菜”被發現,隔三差五吃一次,清腸排毒,家人身體好!

    雖然豬血是補血的好食物,但我們不能過涼食用哦,避免造成鐵中毒,影響其他礦物質的吸收,隔三差五吃一次就行,膽固醇高和血壓血脂高的朋友一定要慎用哦~豬血和韭菜搭配在一起後,堪稱絕配,吃起來能夠起到清肺潤肺,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吸附有害物質後,讓...

  • 廈門這條親海木棧道開放!春節廈門還有這麼多好去處,快收藏→→

    惠和影雕“鼠你有福”惠和影雕“鼠你有福”元宵專場時間:2月8日-9日地點:惠和石文化園紅夷火炮清兵演練時間:1月25日-31日地點:胡裡山炮臺“山境中國年”新春遊園會時間:春節期間地點:大帽山境金鼠田園老院子企鵝陪你過大年時間:1月25日-...

  • 音樂讓生活變得有趣丨還能使人變得健康?

    音樂讓生活變得有趣丨還能使人變得健康?當然,這樣透過音樂喚醒的記憶,通常都是對患者來說意義比較重大的記憶,其他瑣碎的生活記憶,可能就沒有這麼有效果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會聽一些不是自己母語的歌曲,聽著聽著,自己也會跟著歌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