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徐揚生: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

由 中國教育線上 發表于 人文2022-06-25
簡介港中大(深圳)的每個老師都跟學生生活在一起,學校沒有教工食堂,校長、院長、教授、學生全都一起吃飯,學生們都知道老師非常關心學生,學生是第一位的,老師是第二位的,校長是第三位的

急於事功是什麼意思啊

徐揚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經歷過改革開放、香港迴歸、海外求學、香港治學的徐揚生具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和對大學教育的反思,立志在中國本土辦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學。在徐揚生的動員和努力下,2014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正式設立。

2016年11月,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公佈,把國際永久編號第59425號小行星1999 GJ5命名為——“徐揚生星”。

改革開放之思

陳志文: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深圳是改革開放的標杆城市,您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學生,先後在美國、香港中文大學工作,後又回到深圳辦學。關於這段經歷您有什麼感慨或感觸?

徐揚生:

我覺得總體上來看,改革開放這40年我們國家建設真是波瀾壯闊,對我個人來說,也是如此。我16歲開始下鄉,恢復高考後考入了浙江大學,後來到美國求學工作,又從美國回到香港再到內地。我經歷了香港迴歸的整個過程,也是港澳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訪問團成員。

我認為改革開放對中國太重要了,把整個民族的熱情、激情、力量全都激發出來了。

我們這一代經歷了中國最苦難、最貧窮的時代,也經歷了中國最富裕、最安逸的時代。所以,我常常思考,我們過去怎麼會那麼貧窮落後,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路是怎麼走下來的?國家翻天覆地變化的推動力到底在哪裡?

中國傳統文化講“勢”,把一桶水放在高處,只要鑿開一個口子,水就會順勢而下。改革開放是國家大“勢”所趨,解放思想把國家“勢”能開啟,最後招商引資,國家發展突飛猛進。

我剛到浙大上學時,廣播裡在播報改革開放、分田到戶的新聞,所有人都在質疑說這不就是復辟資本主義嘛。

我認為

改革開放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砸碎了思想壁壘,

這才是改革開放最偉大最精髓的地方,所以改革開放的實質就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解放思想。

徐揚生: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左)、中國教育線上總編輯陳志文(右) 中國教育線上/攝

港中大(深圳)背後的故事

陳志文:

合作辦學在過去也是不可想象的,港中大(深圳)作為深圳高等教育探索境內外合作辦學先行者,背後都有哪些故事呢?

徐揚生:

辛亥革命一百週年時,香港舉辦了海歸一百週年紀念大會,有一位代表在大會上發言說,這一百年來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以孫中山為首的海歸們到國外學習民主科學後歸國帶領中華民族前進的歷程。我聽到這句話,感觸很深,這個話有沒有錯呢,好像是沒錯。

然而當時我在想如果再過兩百年,我們還在說,我們中華民族這兩百年的歷史,就是海歸們從國外學習到民主科學後歸國帶領民族走出去的歷史,我覺得如果這樣的話,中華民族蠻可悲的,五千年文化古國竟沒有能力培養自己的人來領導自己的國家真正走到世界前列。

我當時就想到,

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在中國的國土上辦一個世界公認的一流大學,來培養我們自己民族的領導人才。

這個想法與一些同事、朋友、領導談起,他們也都認為中國現在已有能力做這件事。最初我們是希望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獨立辦一所學校,後來漸漸明白合作辦學可能會更好。

香港中文大學是非常有家國情懷和民族文化傳承意識的學校,港中大(深圳)也將延續港中大結合傳統與現代、融匯中國與西方的傳統。

港中大(深圳)要從書院做起,從通識教育做起,從雙語系統做起,從完備的國際化訓練做起,最重要的是從高質量的本科教學做起,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

港中大(深圳)所有的教師員工都是憑著一腔熱血來到這裡,目的是辦一所至少一百年的高校,而且是一個品牌流芳千載、質量超過港中大的高校,辦教育也是一件講良心的事情,

所以我提出“一腔熱血、百年大學、千載品牌、萬世良心”的辦學理念。

我們還從頭做起,踏踏實實做好本科生教育,最好的老師都要去一年級、二年級上課指導學生。

徐揚生: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 學校供圖

陳志文:

您是怎麼到港中大(深圳)的?港中大(深圳)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

徐揚生:

我之前在香港中文大學做副校長,新學校開始時的很多籌備檔案是我自己寫的,後來遴選校長時,問我要不要做校長,我掙扎了很長時間,因為我喜歡搞科研和教學,讓我做全日制行政工作我是猶豫的。

但是建設這個新學校很多方案是我寫的,如果學校辦不好,我是有責任的,所以就不能推辭做這個學校的校長。

港中大(深圳)的建設非常艱苦,剛開始時甚至沒有地方吃中飯,衣服褲腳被泥土打溼後髒得都洗不乾淨,校區是在一個荒蕪多年的工廠區。深圳市政府非常支援我們的工作,龍崗區政府為我們建了一個小食堂,港中大(深圳)就這樣被我們慢慢建起來了。

第一年的招生非常艱難,我們第一批招了290多個學生,還有兩三個走掉了。

有一個湖南學生讓我印象深刻,他是全省排名500多名,來學校後說你們學校居然有全省排名2000多的學生,他不要跟這些人一起上課,然後退學了。我感到很遺憾,也沒留他。

現在學校也發展起來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來這裡上學,包括廣東省的第一名、福建省的第二名以及其他省的單科狀元等等。

港中大(深圳)是廣東省學校裡招生最好的學校,已經三年了。

陳志文:

從招生難到招到優秀生源,港中大(深圳)為何會這麼快轉變呢?

徐揚生:

主要的工作是在校學生的家長們在做,家長很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

大學是個鍊鋼爐,鋼在哪裡需要我們親自去看,所以我會一個一箇中學地拜訪。

每次拜訪中學時,我會與學校老師校長交談,也會跟學生家長聊天吃飯,這些家長很認同我們的理念。

港中大(深圳)的每個老師都跟學生生活在一起,學校沒有教工食堂,校長、院長、教授、學生全都一起吃飯,學生們都知道老師非常關心學生,

學生是第一位的,老師是第二位的,校長是第三位的。

有一個山東孩子有心理障礙,不跟家長講話,他家長來看望他,他也不開門,後來我敲門他就開了,學生不會跟父母親講的話都會跟我講。在這裡,

我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看待,學生也把我當父親看待

港中大(深圳)第一屆學生有290幾個,後來走了幾個,最後畢業的大概280幾個人。第一屆學生非常優秀,平均每個人手上都有3個來自全世界最好大學的OFFER。

我最在意的並不是能夠招到最好的學生,而是透過學校的教育,學生畢業後的水平能夠比清華北大的學生更高,這個增量是讓我最滿足的地方,這是體現一個學校的價值。

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毛頭小子最後成為風度翩翩的學者,我就會非常有成就感。

徐揚生: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

學校供圖

朝國際一流研究型大學邁進

陳志文:

港中大(深圳)既繼承了港中大的一些辦學理念,也在四年的時間裡形成了自己的特質,您能否簡單總結一下港中大(深圳)的特質是什麼?

徐揚生:第一、它是個具有國際氛圍的學校,語言條件非常好,國際化程度非常高,

已經與80多個世界名校有實質性的交流專案,可能不輸於香港或內地學校,很多專業的學生可以直接升入美國最好的學校讀碩士博士。

第二、它是個有創新氛圍的學校,

這得益於深圳和大環境,來深圳的都是願意打拼的年輕人,可能香港或者其他地區的學校很難做到這樣。

第三、這是個非常有人文情懷的學校,

非常強調文理融合,文理融合是這所學校追求的重要內容。教育部的一個領導來參觀學校,問了20幾個學生。晚上吃飯時候跟我講,你們學校的學生好像跟其他學校的學生不一樣:

第一、你們學校的學生好像有文化,其他有的很好的學校的學生很聰明但是沒有文化;

第二、你們學校的學生有國際範兒,其他學校的學生好像沒有;

第三、你們學生的很陽光,其他學校的學生冷冰冰的。

我認為這跟學校的人文情懷有關係,我們有通識教育、博雅論壇、書院生活、駐校藝術家,所以學生都是非常陽光和自信的。

徐揚生: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

學校供圖

陳志文:

港中大(深圳)成立還是一所年輕的大學,您對港中大(深圳)的發展有何願景?希望把港中大(深圳)建成一所什麼樣的學校?

徐揚生:

其實這個學校發展得很快很好,政府和社會對學校很支援,深圳市很多企業家捐助優秀貧窮學生獎學金,家長也非常支援工作,學生創業的第一桶金100萬是送給學校的。

學校招聘的教師都是嚴格挑選的全球最好學校的老師。學校的薪酬制度基本跟國際接軌,是9個月工資制,我們這樣做能使得教師有足夠的精力為社會做貢獻。

當然我知道學校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港中大(深圳)畢竟是個小學校,還在起步中,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說學科還不很齊全等等。

我想學校的規模可能也不一定要做的太大,也不希望它發展太快。我希望能夠真正把學校教育和科學研究做好,打造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

徐揚生: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

學校供圖

陳志文:

您認為什麼是世界一流的大學?

徐揚生:我理解的一流大學,並不是指標評估出來的學校。

我認為評估要看,但不是那麼重要,不能以此作為準則。

一流大學真正要做什麼呢?

現在內地高校都在強調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我的邏輯是反過來的。港中大(深圳)的博士能否到全世界最好的大學裡去做教授?全世界最好的大學有沒有要吸引我校畢業生去工作?這是我們的目標。

我並不是說一定要讓學生去做國外高校做教授,而是說

我們學校培養的學生一定要有這樣的能力。

這樣的標準不是我們馬上能達到的水準,但這是我們的目標。

以美國學校為例,美國大學最開始並不是世界最好的大學,老資格學校有柏林大學、巴黎大學、牛津大學,漸漸地美國學校後來居上,在世界上非常知名。

舉個例子,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四五十年前並不算好學校,但現在確是美國最好的大學之一。大學的發展需要時間,要用慢火燉,不能心急。心急就會急於事功,就會浮誇,就會把牌子砸了。

我在大學第一屆畢業典禮時講到,

人不要選擇安逸,財富不能帶你走太遠,要有理想夢想和家國情懷,這樣才能把你的能量提升起來。

古人有一句話叫志不強者智不達,就是志向不堅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發揮,所以一定要有夢想有理想。

77屆、78屆的高考生是有家國情懷的,有點夢想和理想的。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和恢復高考的話,我現在可能還在農村種田,所以我們那代人非常感恩,如果沒有祖國的改革開放就沒有這一天。

其實如果為了個人,很多事情用不著做,但是經歷了那麼多,我認為有責任把這些事情做下來。

徐揚生: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

學校供圖

好的教育不是管制

陳志文:

您剛才講到家國情懷,這其實也與家庭教育有關,您覺得父母在教育上給您留下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徐揚生:

我的家庭與那時候其他人家一樣,都經歷了中國最苦難、貧窮、動亂、戰爭、顛沛流離的生活,我的祖父很早就過世了,我的父母親因為四清運動和其他工作都在外面忙著,所以我基本上是跟在祖母身邊長大的。

我的祖母是中國女性第一代讀書人,紹興人普遍對知識很敬重。得益於此,我所處的環境非常崇尚教育。祖母在我的桌子上擺著一塊地坪(大的磚頭)、水和毛筆,可以沾水在地坪上寫字;如果我用報紙墊屁股的話,我祖母會不高興,說你怎麼可以把字紙墊屁股。

我的啟蒙老師周先生是一個知識非常淵博的知識分子,我的小學老師和中學老師也都很優秀,對我影響很大。

比如說,在文化大革命後期,在初中學英文,大家沒興趣學。英文老師邵先生是魯迅的學生,他很著急,後來想辦法把當時的劇本《半夜雞叫》編成了英文劇本,讓學生演這個劇本。大家對英語就有了興趣,所有同學每天都在背單詞、學英文。

紹興的中學裡那時有一大批優秀的老師,我記得北大的四位校長何燏時、蔡元培、蔣夢麟、馬寅初以及浙大校長竺可楨、清華校長羅家倫都是從那裡出來的。

我小時候的教育環境雖然並不理想,但當時的教育並沒有現在這麼多限制。我在任何時候都喜歡閱讀,而不是被人強迫去多讀書。

讀書是要有條件的,一是要有書,二是要有時間,也就是說教育要給學生提供平臺以及空間和自由,而不是去限制學生。

舉個例子,假如兩戶人家,A家的後院裡有游泳池, B家沒有,A家的小孩很早就學會游泳,這是很自然發生的事情。

所以要給孩子提供平臺和條件,而不是強迫他們去游泳。

所以我在想現在的中小學學生,世界觀剛開始形成,

現在的教育把學生的學習時間框得死死的,沒辦法去培養讀書的興趣。

曾經有個教育部的領導問我說:“徐教授,中小學教育肯定是要給學生一點壓力的,但是壓力不能很大,怎樣側重比較合理。”

我說至少在按時睡覺前,要有一個小時自由時間,他愛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能把學生的每分鐘都卡得死死的。

徐揚生: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 中國教育線上/攝

陳志文:

關於中國未來教育的政策或者決策,您有怎樣的建議?

徐揚生:我覺得未來教育的目標應該放在培養民族領導型人才上。

領導型人才一要有創新性思維、獨立思考的能力;二要有紮實的學科專業基礎;三要有健全的身心,熱愛生活;最後要有胸襟,有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