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分析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的“麒麟外交”

由 北庵文史客 發表于 人文2022-06-22
簡介同時,也正是得益於特殊的時代環境,麒麟不僅成為了朱棣加強自身統治法理性的重要工具,為鄭和下西洋活動的繼續進行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更是成為了明朝朝貢貿易體系建設成果的有力證明,同樣是中國那時作為一個強大國家的光輝體現

河套平原位置在哪裡

分析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的“麒麟外交”

鄭和,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航海家之一

。無論是從航行的規模還是從航行的頻率、距離等各個角度來看,鄭和都可謂是在古代的社會背景之下做到了一個頂尖的地步。

雖然從出行本身的目的來看,鄭和的下西洋活動並談不上科學價值,但它最終所取得的成功卻依然是斐然的,

對於當時的明朝乃至後世的中國都產生了相當深遠的影響。

同時,也正是在鄭和下西洋這一系列活動之下,明朝形成了獨特的“麒麟外交”,這也不得不算是古代歷史上的一則美談。

分析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的“麒麟外交”

一、特定的社會背景造就了鄭和下西洋的活動

1、雄厚的經濟與發達的科技構成了下西洋活動的基礎

雖然從整體來看,古代的科學技術水平相當有限,

但對於遠洋航行這一活動,古人卻已經是早有涉獵,甚至可以說是興盛

早在唐朝時期,中國古人就已經在造船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如水密隔艙、車船、平衡舵的發明創造便已經出現在歷史舞臺之上,尤其是福船和沙船以及廣船這三大船型的運用,更是十分廣泛。

直到南宋時期,中國古人的造船技術已經達到到相當發達的程度,

不僅規模頗為巨大,載重量達到了萬石以上,乘客則能夠達到數千人,

其水密性、結實程度等更是為其在大海上航行提供了堅實的保障,遠洋航行對中國人來說早已不是一件稀奇事兒。

分析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的“麒麟外交”

而在航海技術上,那時的中國古人也是絲毫不落後。透過海道針經以及過洋牽星術等方法,鄭和能夠在白天時使用指南針進行導航,

晚上的時候則觀看星斗和使用水羅盤來定向

,極大提高了整體航行方向的精度,船舶的位置也由此時刻處在鄭和的掌控之中。

此外,由於中國前代古人的積累,鄭和在此時也掌握了豐富的航海知識,不僅對於海洋本身有著充足的瞭解,對於當時周邊的一些地理地形、國家政權也有著一定涉獵,這就為其航海計劃的制定創造了先決條件。

可以說,正是在這些條件之下,鄭和才能夠安然無恙地先後數次完成自己的航海行動,也極大開闊了後人的視野。

除了技術上的支援外,當時明朝所面臨的經濟形勢也為鄭和的航海行動提供了推動力。

自靖難之役發生後,明朝在朱棣的統治之下,不僅對外極大打擊了殘餘的蒙古勢力,有力保障了北方的邊境安全,也為內部社會經濟活動的進行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並最終為之後仁宣之治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因此,當明朝內部的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程度之後,透過發展海外貿易活動以建立龐大的商業網路,便成了一件頗為有必要的事情。

分析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的“麒麟外交”

當然,也正是在這種經濟與軍事等方面得到巨大發展與進步的情況下,也才為鄭和下西洋這一花費與開銷堪稱

巨大的活動的進行提供了條件

,否則實在是難以支撐。

2、鄭和下西洋的政治意味相當濃厚

在漫長的歷史當中

,中國長期以來便憑藉著自己強大的國力而處於東亞地區的霸主地位,

對周邊包括朝鮮、日本、緬甸、越南、暹羅在內的國家保持著絕對的主導地位。也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中國建立了一種以中國為主導、周邊國家為支配的外交關係,那便是朝貢貿易關係。

分析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的“麒麟外交”

在這種關係之下,中國是宗主國,在享有至高無上地位的同時,需要承擔起保護其他國家的地位,否則便會眾叛親離;其他國家則是藩屬國,在能夠收到來自中國的大量賞賜的同時,卻需要在內政外交上極大聽命於中國,否則就會遭到討伐。

直到元朝滅亡之後,新生的明朝自然也想要沿襲這種外交關係。

從朱元璋開始,明朝便高度重視對外關係的建設

,他甚至還曾親自羅列了十五個不徵之國,試圖在以往固有關係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等級秩序與和平安穩並存的外交關係。當然,雖然名義上說是不徵之國,但在必要時刻,明朝統治者當然也會選擇動用武力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分析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的“麒麟外交”

在這種情況下,

對於朱棣來說,將明朝的威信傳播至更遠的地區,便成了他為之奮鬥的政治目標

,鄭和下西洋便是他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發動征伐安南、將越南納入中國的版圖之後,鄭和下西洋活動得以更加順利地進行,西洋的朝貢體系也顯得更加完善,這同時表現出朱棣本人對於建功立業的渴求。

二、“麒麟”成了明朝外交體系建設成果的證明

1、“麒麟”的到來引起了明朝的轟動

作為一個文化豐富的國家,中國有著諸多神話故事。而在這些神話故事當中,既有著法力無邊的仙人,

也有著諸多充滿著神秘意味的神獸,麒麟便是其中之一。

在《史記索隱》當中,對於麒麟有著這樣的記載:“雄為麒,雌為麟,其狀麇身牛尾,狼蹄一角。”

分析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的“麒麟外交”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古人就已經對麒麟有著相當之高的推崇,龍、鳳、龜、麟更是並列為四靈,是典型的瑞獸。在這種情況下,麒麟不僅在住宅房屋等方面深受廣大老百姓的喜愛,在政治上也成為了武官的服飾象徵。

因此,

在歷朝歷代,麒麟的出現都被視為國家興盛、政治清明的符號,

尤其對於朱棣這個曾經的亂臣賊子來說,麒麟更是能夠使他的“罪名”稍微減輕一點。

在永樂十二年,

也就是鄭和第四次下西洋的時候,當時擔任榜葛剌國國王的賽勿丁第一次進貢了一頭長頸鹿

。雖然在現如今,中國人對於長頸鹿不說是司空見慣,也已經是有所耳聞。但在當時,中國人卻是第一次接觸到這種長相堪稱怪異的動物,對於它是完全不瞭解。

分析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的“麒麟外交”

因此,雖然當時的文武百官都對這頭異獸的進貢連連表述祝賀,但卻無一人知道怎麼來稱呼它。

最後,在鄭和及其隨行官員的隨機應變之下,他們將索馬利亞語中的“Giri”這一發音借用過來,將其與中國的瑞獸麒麟對應起來,

既使這個名字充滿了中國文化,也間接完成了一次對於皇帝的完美拍馬屁,這不得不說是鄭和本人的智慧。

對於麒麟的到來,朱棣的高興自然是無以言表,馬上命令畫師將其記錄下來

,而包括楊士奇在內的一種大臣也紛紛作詩賦頌來表達對於麒麟到來的歌頌。當然,麒麟本身並不重要,能夠討得朱棣的歡心才最重要。

分析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的“麒麟外交”

即便是民間這一向來被朝廷嚴格管控的區域,也有著大量對於麒麟到來的記載,如《五雜俎》中便記載:“永樂中曾獲麟,命工圖畫,傳賜大臣。餘常於一故家見之。其全身似鹿,但頸特長……與今所畫,迥不類也。”

可以說,麒麟到來的訊息已經傳遍了整個明朝社會。值得一提的是,

為了彰顯出自身的大國地位,當時的明朝對於外來進貢的獅子等動物也是全盤接收,以至於造就了一個在宮廷當中的動物園。

2、外部藩屬國紛紛進貢“麒麟”

正是由於整個明王朝對於麒麟的歡迎乃至熱烈態度,麒麟就此成為了此後鄭和下西洋之時的重要上貢物品。

同時,由於在朝貢貿易體系當中,每一次藩屬國的上貢都能夠獲得來自中國的大量賞賜,這導致他們對於上貢一事往往懷有非常積極的態度,恨不得天天都來。

分析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的“麒麟外交”

因此,對於這些人來說,透過上貢麒麟的方式,獲得來自明王朝的實際賞賜,無疑是一件相當划算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

麒麟貢成為了鄭和下西洋活動中的重要內容

從永樂十五年開始,到永樂十九年結束,僅僅是在這四年間,有關於麒麟貢的記載便有著足足三次,麒麟的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另外,除了是從附屬國那裡得到進貢的麒麟,鄭和還曾透過購買的方式來獲得麒麟

,如第四次麒麟貢便是在鄭和派遣人前往阿丹地區進行大采購的基礎上而完成。

分析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的“麒麟外交”

當然,鄭和也並不僅僅只購買了麒麟,獅子、金錢豹、白鳩以及薔薇露這些中國沒有的動植物也一併被購買而去,但麒麟卻一直是被擺在首位。

直到明宣宗繼位之後,鄭和依舊有著購買麒麟的行為,這說明當時的明宣宗同樣對麒麟有著濃厚的興趣

。直到鄭和下西洋活動結束之後,麒麟貢也終於宣告結束。有趣的是,鄭和船隊到底是如何將麒麟完好無損地運送回中國,直到現在也是個未解之謎。

分析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的“麒麟外交”

三、總結

總的來說,

作為中國古代可以說是規模最為龐大的對外航海活動,鄭和的這一系列行為無疑是相當值得稱讚與敬仰的

。正是有著這樣一群人的存在,才造就了中華文明在方方面面的發展。

同時,也正是得益於特殊的時代環境,

麒麟不僅成為了朱棣加強自身統治法理性的重要工具,為鄭和下西洋活動的繼續進行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更是成為了明朝朝貢貿易體系建設成果的有力證明,同樣是中國那時作為一個強大國家的光輝體現。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