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打擊式”教育適合什麼樣的孩子?它不是簡單的“打一頓”就好了

由 福林媽咪 發表于 人文2022-06-22
簡介以前人們可能還會說,郭麒麟參加綜藝是因為爸爸郭德綱,現在卻都不這麼看了,郭德綱更是在微博上調侃兒子,“有那贊助戲曲服裝的節目想著點爸爸”,要沾孩子的光

別人誇你教子有方怎麼回答

文丨福林媽咪

前段時間,郭麒麟可謂是霸屏了綜藝節目,幾乎在所有頂流的節目中都有他的身影。

在《漫遊記》第二季官宣現場,製片人說,

郭麒麟是我們一定要爭取的物件,同時他還透露,郭麒麟已經是國內各個綜藝節目組的爭搶物件。

“打擊式”教育適合什麼樣的孩子?它不是簡單的“打一頓”就好了

以前人們可能還會說,郭麒麟參加綜藝是因為爸爸郭德綱,現在卻都不這麼看了,郭德綱更是在微博上調侃兒子,“有那贊助戲曲服裝的節目想著點爸爸”,要沾孩子的光。

而郭麒麟在節目中的表現,被人們討論最多的,就是他張口就來的拋梗能力,以及謙遜禮貌的處事方式。

前幾天官宣《贅婿》電視劇男主,很多看過原著的人都吐槽郭麒麟形象和原著的男主寧毅的人設差別太大,但是在吐槽的時候都會加上一句:“對郭麒麟本人沒有什麼意見。”

能夠在這個時候讓不滿意的觀眾客觀的說這樣一句,說明郭麒麟收穫很多人的認可。

一直以來,郭德綱的教子有方,被很多人稱讚。

“打擊式”教育適合什麼樣的孩子?它不是簡單的“打一頓”就好了

作為一個“相聲教育家”,郭德綱對徒弟以及對兒子的教導,一直被人們所關注。

01

郭德綱曾經在採訪中說,教育孩子不能給他留自尊,因為自尊是掙來的,不是別人維護來的。我把孩子的自尊先打碎,這樣孩子建立起來的才是真正的自尊。

郭德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郭麒麟有一次給岳雲鵬的相聲專場助演,由於考慮不當,選擇的節目不適合現場氛圍,導致演出效果不太好,於是在微博上公開做了道歉。

觀眾都覺得事情到此為止了,畢竟當時郭麒麟還不到20歲,而且道歉非常真誠。沒想到爸爸郭德綱也發了一條微博,說昨天大罵郭麒麟到半夜,“你憑什麼考慮不周”、“誰都可以說不好相聲,唯獨你不行”,對觀眾說,“只此一次,下不為例。”

“打擊式”教育適合什麼樣的孩子?它不是簡單的“打一頓”就好了

都說關起門來教孩子,可郭德綱卻當著所有人公開批評兒子,言辭激烈,毫無保留。

這不是郭麒麟第一次被父母這樣打擊。

小時候郭麒麟從爺爺奶奶身邊來到父親身邊,此時爸爸已經出名,家裡經常會有人來拜訪,給郭麒麟帶了很多好吃的。有一次郭麒麟就對媽媽王慧說,“你看你兒子多可愛,人家給我這麼多好吃的。”

王慧直接挑破了郭麒麟的五彩泡沫,對兒子說:“不是因為你可愛人家才給你,而是因為你爸爸是郭德綱。”

“打擊式”教育適合什麼樣的孩子?它不是簡單的“打一頓”就好了

郭麒麟第一次在北展劇場舉行專場演出,郭德綱前去給孩子助場,當著全場2000多位觀眾,在臺上指著郭麒麟說:“你要記得,憑你自己還遠不能到這個地步,你要知道大家今天買票來是因為什麼。”

02

這樣清醒而殘酷的提醒,對一個孩子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打擊?

但是郭麒麟特殊的成長環境,正需要這樣嚴厲的“打擊式”教育。

郭麒麟原本一直跟著爺爺奶奶長大,那時候郭德綱自己朝不保夕,照顧不了孩子。後來郭德綱開始大火,郭麒麟也被接到了北京,看到的就是門庭若市,一片錦繡。

作為郭德綱的公子,德雲社的少爺,很多人都對他非常好,郭老師的徒弟們到了家裡,也會照顧這個小孩子。

“打擊式”教育適合什麼樣的孩子?它不是簡單的“打一頓”就好了

所以郭德綱很怕孩子仗著少爺的身份欺負人。

他給郭麒麟立下規矩,家裡的東西,一定要先給客人吃,都吃完了你才能吃。

郭麒麟一直記著。

有一次欒雲平到家裡來,坐在那邊拿著餅乾吃,郭麒麟在一旁說:“我能吃一塊兒嗎?”欒雲平很不解,你吃就行啊,這是你家的東西,幹嘛跟我說。後來才知道郭麒麟有著這樣的規矩。

兒子是星二代,郭德綱很清楚他將來會面臨什麼樣的輿論環境,以後孩子不管做什麼,肯定有人會說,這是仗著爸爸如何如何,

所以他從小就監督孩子,學習,用功,懂規矩,這都是郭麒麟特殊的成長背景下,所必須的,這是真的為孩子好。

父母這樣直接的提醒,讓郭麒麟認清了事實,我現在得到的這些,都是因為我爸爸是郭德綱,而不是因為我是郭麒麟,但我不能永遠靠著父親的光環活著。

而這一點,郭麒麟其實一直都理解。

“打擊式”教育適合什麼樣的孩子?它不是簡單的“打一頓”就好了

很多人看了郭德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佩服,也非常認同,覺得這樣才能教出有真材實料,同時又低調謙遜的孩子。

但是,郭德綱這樣對待郭麒麟,並不是盲目的打擊教育,而是因材施教。

郭德綱在談到如何教徒弟的時候經常說,“一個猴兒一個栓法”,每個孩子性格不同,採取的教育方式也不相同。

郭麒麟看起來人嬌小,實際上內心很強大,活的很清醒。

“打擊式”教育適合什麼樣的孩子?它不是簡單的“打一頓”就好了

很多富二代活在父親的光環裡,會過的很擰巴,但是郭麒麟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可謂透徹又高階。

他曾經說過:“在相聲這件事情上,我可能永遠不能超過我的父親,但是我會一直為我熱愛的事業而奮鬥。”

華少問他,將來是不是要接手德雲社,郭麒麟說:“其實德雲社這三個字,和郭德綱這三個字是等同的,所以不存在接手的問題。我唯一的途徑,就是讓自己在相聲上有所成就。只有讓大家都信服你,別人才會真心實意的跟著你。”

“打擊式”教育適合什麼樣的孩子?它不是簡單的“打一頓”就好了

可見,這個問題上,外人沒有比郭麒麟想的更透徹,也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想得透徹之後還保持積極主動。

于謙評價郭麒麟的一句話極為貼切:“立於皓月之邊,不弱星光之致,傍與巨人身側,不頹好勝之心”,擁有這樣的心性,才能經得住那樣的打擊。

而很多信奉打擊教育的父母,其實實行的是粗暴的“棍棒教育”,

沒有對孩子性格的評估,沒有成套的教育體系,沒有打擊之後的培養方案,就是簡單的“不聽話就打,還不聽話就是打的少”。

我們家附近有一位奉行“棍棒教育”的爸爸,經常打兒子,可是兒子卻越來越叛逆,初中因為打架被學校開除,然後帶著家裡的現金離家出走,沒過多長時間就灰溜溜的回來,到現在也一事無成。

“打擊式”教育適合什麼樣的孩子?它不是簡單的“打一頓”就好了

03

那什麼樣的孩子適合打擊式教育?

我在文章中經常提到一個例子,是在真人秀節目《少年說》裡的一幕。

一個名叫景頤的小女孩兒,對媽媽的“天台告白”:“你能不能不要拿我和別人比較?為什麼你總是看不到我的努力和進步,為什麼你總是否定我?”

她媽媽的一句話,反映出很多家長自負的心理:“我覺得你的性格欠打擊,如果我不打擊你,你就會飄。”

“打擊式”教育適合什麼樣的孩子?它不是簡單的“打一頓”就好了

節目最後,雙方沒有達成一致,媽媽依然認為自己教育得當,不打算改變。

其實如果媽媽能夠換個角度客觀的想一想,女兒都站在天台這樣對自己說了,就說明這一點真的是她的困擾。

孩子適不適合,不是父母說了算,要看孩子在打擊教育之下的感受。

而且,大部分孩子都更適合賞識教育,而不是打擊教育。

曾經有機構在隨機抽取了 1000 多個孩子,對他們進行了調查分析,最後的結果是,經常被罵的孩子,不良性格特徵更為明顯。25。7%的孩子“自卑”,有 22。1%的孩子“冷酷”,有 56。5%的孩子“暴躁”。

“打擊式”教育適合什麼樣的孩子?它不是簡單的“打一頓”就好了

這些孩子在打擊教育之下出現了問題,說明不適合這樣的教育方式。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讚美,就像是喜陽的植物,越有光照才越美麗,越被期待越優秀。

而且,很多孩子擁有更為敏感的內心,對這些孩子來說,打擊教育是致命的。

曾經有個朋友跟我說,她小時候原本特別活潑開朗,人見人愛,當著誰的面都願意去展示自己新學的才藝。

結果上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老師提問,什麼時候會有彩虹啊?

天真的她舉手回答:“六一兒童節的時候會有彩虹!”

同學們鬨堂大笑,老師也翻了個白眼,跟著笑了,她第一次感覺到,周圍的人全都是陌生的,就連她敬愛的老師也是,從此再也沒有在課上主動舉手回答過問題,人也變得越來越內向。

“打擊式”教育適合什麼樣的孩子?它不是簡單的“打一頓”就好了

有人在上海做過一項社會調查,樣本中,有90%左右的孩子,認為自己不是好孩子。

理由是,父母經常對他們說:“你不聽話”、“你成績不好”……

不聽話是一種主觀評價,孩子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是聽話?孩子在自主意識萌發的年紀,怎麼可能完全聽話,那這些孩子就都不是好孩子了嗎?

成績這個標準倒是客觀,但是父母眼中的好成績,是比較和排名得來的,所謂成績好,也就是排名前10%的孩子可以稱得上是學習好,那就註定有90%的孩子淪為“成績不好”這一類孩子。

所以說,打擊教育實際上存在於很多家庭,大量不適合打擊教育的孩子,在父母的批評聲中堅強的成長,出現自卑、冷酷、暴躁等問題,也只能隨著成長慢慢的自己解決。

“打擊式”教育適合什麼樣的孩子?它不是簡單的“打一頓”就好了

不過,在人群中存在一種“反箕寶寶”,他們具有批判性思維,而且往往越挫越勇。

這樣的孩子,只佔10%左右的比例。

面對批評,他們有判斷能力,可以從中吸取建議,客觀的看待,而不容易被批評和否定給打壓住。相反,他們更喜歡打破傳統,越被打壓越是來勁,一心想要證明“我可以”。

記得有一個高考狀元曾經說過,“每當我取得一點成績的時候,爸爸雖然偶爾給予肯定和鼓勵,但更多的還是‘潑冷水’,及時提醒我的新漏洞,我把爸爸的這種教育方式戲稱為‘批評式教育’,我覺得很適合我。”

孩子能夠感覺到批評教育很適合自己,這才是真正的適合。

因為這一定是孩子在經歷過後,自己反思出來的,他發現自己不會被批評打倒,發現批評教育給自己帶來的好處,所以他能夠接受。

你的孩子是這樣的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