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微紀錄片」浙裡故事 技·藝永存|文質德音,骨氣丰韻,與琴俱老鄭雲飛

由 錢江晚報 發表于 人文2022-06-16
簡介絃歌凡音——浙派古琴藝術鄭雲飛浙派古琴形成於南宋,是我國第一個形成體系的古琴流派

什麼琴俱什麼

05:03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李蔚/文 包一聖/影片剪輯

端午小長假後的第一週,節氣芒種緊跟而至。再後推幾日,6月11日,也就是本週六,每年6月的第二個週六,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遺產日前夕,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小時新聞客戶端聯合推出的微紀錄片專題“浙裡故事——技·藝永存”推出第四季(回顧前三季,戳這裡)。

新一季在片長製作上更精短,在內容呈現上更集中——江南仲夏,總是伴隨著溼熱的梅雨,有些悶蒸下的不暢,也有縹緲間的詩意。當“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聽古琴一曲清冷曠遠;聽田歌齊唱嘹亮悠長;聽絲竹合奏流暢委婉;聽琵琶聲聲文雅韻長;還有崑曲水磨,婺劇高亮,溫州鼓詞質樸清新……

第四季【絃歌凡音】裡,濃縮了“浙”裡12位國家級非遺專案代表性傳承人的一生絕活,亦如這梅雨,已深深滲入江南文化之中。

絃歌凡音——浙派古琴藝術鄭雲飛

浙派古琴形成於南宋,是我國第一個形成體系的古琴流派。浙派琴藝流傳到近現代,出了一位新浙派古琴藝術大師徐元白。

杭州清波門勾山裡,徐元白曾居住過的地方。走進一個小小的門,沿小道一直走到裡,過廳堂,上樓梯,就是鄭雲飛曾經去學琴的地方。

鄭雲飛(1939年~2021年)出生於浙江杭州。讀中學時,他受音樂老師馬紹常先生的影響,酷愛古琴、崑曲、評彈等中國傳統藝術,1955年拜師徐元白先生,自此與古琴相伴一生。

50年來,鄭雲飛不輟研究琴學理論和古琴演奏技藝。他的演奏注重風骨,下指堅勁,洗練簡潔,吟猱有度,方圓結合,剛柔相濟,大氣磅礴,氣韻生動,逐漸形成了自己蒼勁古樸、雄渾雅正的藝術風格,深得元白先生遺韻。他也成為浙派古琴最重要的傳承者之一。

操縵之餘,他不斷挖掘整理古譜,打譜的古曲有《楚歌》《屈原問渡》《漪蘭》《泛滄浪》等,還移植了琵琶曲《塞上曲》《宮苑春思》洞簫曲《梧桐月》等。

推薦文章

  • 在南方,少了粽子不過年

    包的時候先在手心裡鋪上冬葉,窩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後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塊豬肉一層綠豆一層糯米的順序鋪好、包緊,用水草綁牢,出來就是一隻有稜有角的美味肉粽子,我記得母親包的粽子形狀總是特別漂亮,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有時在我的央求下,母親會包...

  • 松陽陌上無盡茶

    這樣的山,這樣的水,孕育出松陽的茶...

  • 百善孝為先:論漢晉兩代對孝文化的重視

    百善孝為先:論漢晉兩代對孝文化的重視晉代“孝”可以凌駕在法律之上,很多地方官員都縱容各種以報親仇為目的的殺人行為,有的人甚至還因為報親仇而權財兩全,像《晉書》上記載的王談,因報父仇,非但沒有獲罪,還被大加褒獎,舉為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