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歷史上,為何不讓超過50歲的妃子侍寢?只是因為年老色衰嗎?

由 翠兒說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2-06-16
簡介也就是說只有皇后一人有資格陪伴皇帝終老,其他後宮妃嬪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可能偶爾出現那麼一兩個與皇帝有真感情的后妃,但礙於權力的有限性,皇后一般不會讓這種專寵持續過久,以免對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脅

七十歲高齡則稱為什麼之年

淚溼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白居易《後宮詞》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作為今人的我們仍能從那深淺不一的史料車轍中窺見一絲過往繁華與悲歡離合。

人們大多對歷史充滿好奇,尤其是那深宮高牆的帝王之家。皇帝在封建社會既是一國之主,也是一家之主,但皇帝的這個“家”與百姓之家可謂天差地別。

尤其是居住在三宮六院之中的嬪妃們,有著超過五十歲就不能侍寢的說法,至於為何會有這樣一種規則,今日我們不妨針對史料記載來推測一下。

歷史上,為何不讓超過50歲的妃子侍寢?只是因為年老色衰嗎?

自古帝王多情種,不如不遇傾城色!

常言道:“女為悅己者容”。意思是女人會為了心愛之人去打扮裝飾自己,以獲取心愛之人的愉悅青睞。

那麼當歲月流逝,容顏老去,任憑服裝如何新麗,頭飾如何動人都不足以掩飾臉上的皺紋疲態時,結果會是怎樣呢?

想必在封建社會中,大多數女子的結局都是被夫君嫌棄或拋棄,尤其是清朝。

隨著封建王朝逐漸步入鼎盛,無論是政治,還是文化都體現出了階級固化的趨勢,在這樣的趨勢下,窮人和女性的生存地位不斷被壓榨。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選擇向有權有勢之人諂媚示好,但對於有權有勢的人來說,越容易得到的東西就越沒有新鮮感,拋棄得也就越沒有負擔。

古代的帝王除了會面向文武百官家的適齡進行選秀,更有那多情的帝王會遊歷民間微服私訪,向民間的佳人施予雨露。

歷史上,為何不讓超過50歲的妃子侍寢?只是因為年老色衰嗎?

時間是公平的,無論你是王侯將相還是小門貧戶,時間不會讓任何人永遠年輕,但卻永遠有人正年輕著。

人人都愛盛開的鮮花,當皇帝的目光重新凝視在那姣好的芙蓉面上,恐怕只能聽見那新人的笑,卻不聞那舊人的哭聲。

更有甚者,從未得到過皇帝的寵幸,後宮中的妃嬪就像御花園中的花,不能吸引皇帝的注意未必是相貌平平,可能只是美麗的花朵實在太多了。

正如杜牧所寫:“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

伴君如伴虎,時間一長,一些官員摸清了皇帝的喜好,或是進獻美女,或是修改禮條,將這條不成文的規矩合法化。

任憑后妃的出身如何,那些花心的皇帝也都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去尋歡作樂。

高齡生產風險高!

無論是對現在的女子還是古代的女子來說,生育都是絕大多數人人生中不得不去面對的一個挑戰,生育的風險無論是在今天還是從前,其危險性都不可以忽視,尤其是在醫療技術尚不發達的古代,頭胎難產的死亡率很高,更不用說像一些高齡產婦。

歷史上,為何不讓超過50歲的妃子侍寢?只是因為年老色衰嗎?

眾所周知,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髮展,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今人的平均年齡比古代要高出很多,在古代七十歲被稱為古稀之年。

是因為七十歲的老人在古代非常稀有,尋常百姓能活到花甲之年已是不易,而且還得運氣好,沒碰上戰亂或者災荒。

所以,即便是物質豐沛,養尊處優的宮中妃嬪們也難免會患上各種老年疾病。考慮到這一點,無論是從身體條件上還是生理狀況上,讓年紀超過五十歲的嬪妃來侍寢都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必須要記住一點是,嬪妃之於皇帝最主要的作用除了滿足生理需求,更是傳宗接代的需要。

很多人對古代的三妻四妾制度存在誤解,認為古代真的可以娶三個老婆,其實不是這樣,準確來說古代實行的是一妻多妾。

對於一個家庭而言,通常只有一個女主人,而妾在家庭中的地位並不比奴僕高多少,甚至在一些朝代,比如宋朝明朝,妾是能買能賣的。

歷史上,為何不讓超過50歲的妃子侍寢?只是因為年老色衰嗎?

這種關係對應到皇帝的後宮,事實上只有皇后才是皇帝的正妻,其他妃嬪都相當於是妾。

也就是說只有皇后一人有資格陪伴皇帝終老,其他後宮妃嬪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可能偶爾出現那麼一兩個與皇帝有真感情的后妃,但礙於權力的有限性,皇后一般不會讓這種專寵持續過久,以免對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脅。

後宮不談政治?非也!

按照年齡推算,年過五十的妃嬪且從前被皇帝寵幸過,一般都已生育皇子且皇子已經長大成人具備了競爭儲位的能力。

隨著封建王朝專制的逐漸加強,想維護王朝的長治久安就必須選擇一位合適的繼承人。

我國古代雖然一直受到宗法觀念的約束,但選儲君這件事上,卻已經早早地進入了立賢不立長的規則中。

當皇后的兒子並非確定的儲君人選,那麼當皇子們還年幼的時候就很有可能子憑母貴受到皇帝的偏愛照顧。

而後宮嬪妃多是前朝大員的家眷,後宮一點風雲難免會激起前朝的暗流湧動,這對維護封建統治穩定是極其不利的。

歷史上,為何不讓超過50歲的妃子侍寢?只是因為年老色衰嗎?

倘若一個后妃年近五十還被皇帝召幸,就足以揣測皇帝對這位后妃的偏愛,想必這位后妃定有過人之處,不然因何擊敗後宮數不勝數的年輕妃嬪獲得皇帝盛久不衰的喜愛呢。

而有才能的人往往野心過人,倘或與前朝勾結,未必不會形成朋黨之爭。

自古以來就不乏政治與女人的互相利用,比如在《史記孟嘗君列傳》中記載,齊國的孟嘗君出使秦國被昭王扣留,孟嘗君的食客偷了一件白狐裘獻給昭王的寵妾,寵妾為他偷來鑰匙以做交換,孟嘗君這才得以逃出虎口。可見寵妾在歷史中發揮的作用之大。

古代女子由於受到封建禮教的種種約束,她們的一生大多遵循“未嫁從父,已嫁從夫,夫死從子”這樣的生活框架。

歷史上,為何不讓超過50歲的妃子侍寢?只是因為年老色衰嗎?

而且“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糟粕的觀念使得絕大多數的古代女子除了《女則》,《女戒》這種培養所謂女德的書便再沒有看過其他。

她們一生都活在男性的審視之下,甚至有些女性的尊嚴與個性都在吃人禮教的壓迫下,被存天理滅人慾這種觀念消磨殆盡。

在古代女性只能成為男性的附屬,而在如今這樣的新時代,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性覺醒,走出桎梏,走進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

如果你對今天的話題有自己獨特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

參考:《禮記》《阿房宮賦》《宮怨詞集》《史記》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