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他出身孤寒,早年以文章名世,晚年才思衰退,人謂“江郎才盡”

由 歷史小蘿蔔 發表于 人文2022-06-14
簡介江淹總共有詩歌一百四十二首,受當時主流文風和時代世風的影響,他在創作上努力追求新變,江淹正處於處於元嘉詩風向永明詩風的過渡時期,但其詩風既不追求古奧艱澀,又不崇尚淺俗豔麗,他自我標榜作家的文學創作要體現個性,應該有“驚魂動魄”的藝術功效,同

江淹是哪裡人

江淹(44-505),南朝梁文學家。字文通。濟陽考城(今河南省蘭考縣)人。江淹六歲就能作詩,十三歲時喪父。雖家境貧窮,但他很好學,性格內向不好交往。二十歲左右,教始安王劉子真讀“五經”,並一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此後轉任新安王南徐州從事,不久轉任奉朝請。

他出身孤寒,早年以文章名世,晚年才思衰退,人謂“江郎才盡”

歷仕宋、齊、梁三代。宋明帝時,任南徐州從事,後為建平王屬官,因事下獄,上書自白,獲釋。入齊,升遷中書侍郎,後歷任御史中丞、秘書監、侍中。入梁,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侯。淹出身孤寒,沉靜好學,早年以文章名世,晚年高官厚祿,才思衰退,人謂“江郎才盡”。

江淹為詩善模擬,缺乏獨創性。今所存100餘首詩中,公開申明模擬別人作品的有《雜體三十首》、《學魏文帝》和《效阮公詩十五首》等。其中《雜體三十首》模擬自漢至宋29位詩人的名作,學一人,像一人,頗能顯示各家的風格和長處。

他出身孤寒,早年以文章名世,晚年才思衰退,人謂“江郎才盡”

故《詩藪》雲:“文通諸擬,乃遠出齊、樑上,尺短寸長,信不虛也。”又云模擬“魏文、陳思、劉楨、王粲四作,置之魏風莫辨,真傑思也。”然這種擬之作缺少個人的獨創性,雖“亦能肖吻,究非其本色耳。”(劉熙載《藝概·詩慨》)江淹抒情賦成就較高,《恨賦》、《別賦》分寫各種有志難伸和離別之情,文詞工麗,委婉動人,為六朝駢賦之名篇。特別是“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別賦》)等句子,抒情氣氛濃,很富有感染力。其文以《獄中上建平王書》較著名。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江文通集》。清代詩人施補華:江文通一代清才,神腴骨秀,其《雜擬》三十首,尤可為後人擬古之法。

他出身孤寒,早年以文章名世,晚年才思衰退,人謂“江郎才盡”

江淹總共有詩歌一百四十二首,受當時主流文風和時代世風的影響,他在創作上努力追求新變,江淹正處於處於元嘉詩風向永明詩風的過渡時期,但其詩風既不追求古奧艱澀,又不崇尚淺俗豔麗,他自我標榜作家的文學創作要體現個性,應該有“驚魂動魄”的藝術功效,同時兼具真、善、美等情志。

他出身孤寒,早年以文章名世,晚年才思衰退,人謂“江郎才盡”

另外,江淹善於摹擬,在他的一百四十二首詩歌中,有四十八首擬古詩。江淹的擬作在摹擬物件、語言、題材、思想內容、風格等方面都達到了神形兼備的境界。摹擬的逼真,反映了其高超的摹擬技巧,也體現了其創作中尚奇求新的一面。擬古而意深,在詩中注入複雜的個人情感,別有一番新意。江淹的擬詩既傳達了個人的文學觀,也對後人的文學創作與文藝批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他出身孤寒,早年以文章名世,晚年才思衰退,人謂“江郎才盡”

江淹的作品,據《自序傳》說有十卷,這是江淹在齊代時的記錄。 據《梁書·江淹傳》的記載,“凡所著述百餘篇,自撰為前後集”,可知他後來又有新的作品,自己輯錄為前後兩集。《隋書·經籍志》記載:“《江淹集》九卷,《江淹後集》十卷。”《舊唐書》記載是“《江淹前集》十卷,《江淹後集》十卷”。唐朝之後,大多記載為十卷。明人胡之驥著有《江文通集匯注》。據《梁書》本傳,他還著有《齊史·十志》,今佚。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