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玉樓春》:當我們看古裝喜劇時,到底在看什麼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人文2022-06-14
簡介2015年和觀眾見面的《太子妃升職記》,也是流量古裝喜劇的標杆

玉樓春講的什麼內容

「本文來源:1905電影網官博」

原標題:當我們看古裝喜劇時,到底在看什麼?

《玉樓春》:當我們看古裝喜劇時,到底在看什麼

於正可能自己也想不到,大製造大陣仗的《玉樓春》上線之後,好評沒撈著,反而惹來大量網友的無情吐槽。笑點尷尬、內容浮誇,空有華麗精緻的服飾場景,但沒有實質性的內容表達……有沒有發現,這不光是於正拍攝電視劇的老毛病,也是相當一部分中國喜劇(輕喜劇)的共同點?難道說,古裝喜劇真的很難拍?或者我們可以將這個問題轉化為,古裝喜劇到底該怎麼拍?我們為什麼愛看古裝喜劇?

中國古裝喜劇當然有典範,那就是陪伴少年的我們度過無數個快樂暑假的《武林外傳》。它很好玩,很幽默,也很無厘頭。但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特點無法概括《武林外傳》真正受到觀眾喜愛的原因。如果比搞笑,它未必比得過周星馳;比製作,它未必比得過現在的國產古裝劇。但我們還是愛看,原因其實和《武林外傳》的段子無關,而是因為劇情裡頭濃到化不開的人情味。

我們可以把《武林外傳》看作古代版的《我愛我家》,當然,這個比喻未必恰當。但我們關心的確實不是“武林”裡的風波和故事,而是同福客棧裡面一個個鮮活角色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他們都不是完人,各自都有缺點,但有缺點才更顯得可愛、真實,更像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朋友。比如郭芙蓉自封為“女俠”,但她的江湖豪情總是會惹出些笑話來;又比如呂秀才滿口之乎者也,在現實生活中百無一用。儘管如此,他們的相處過程又時時能讓我們感受到溫度和暖心,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裡最接地氣的地方。所以,《武林外傳》不會成為《老友記》,儘管它們都在講述愛情、友情、親情,但前者身上的特色,是後者不可能具備的。

當我們在電視熒幕上看到“前八十回完”時,為什麼無比期待續集?只因為,我們都希望這份人與人之間的珍貴情感,能夠在電視劇中得到延續。如果說古裝正劇有講述歷史的使命,古裝悲劇有描繪美的目標,而古裝喜劇理應把傳統文化中的人倫溫情帶給觀眾。這是我們愛上古裝喜劇的原因,但這個原因已經被遺忘了很久。

《玉樓春》:當我們看古裝喜劇時,到底在看什麼

話題與熱度助力古裝喜劇

如果說《武林外傳》裡對網際網路要素的調侃還只是對時代的迴應,那麼流量經濟對古裝喜劇的最大沖擊就體現在話題、熱搜的來勢洶洶。換句話說,一部古裝喜劇不僅要考慮好不好看,還要考慮能不能有更大的輿論影響力,博得更多眼球。

2015年和觀眾見面的《太子妃升職記》,也是流量古裝喜劇的標杆。但與後來者不同,它的走紅也有無心插柳的成分。想當初,它在網路上引起熱議,和劇集本身由於資金有限而造成的製作粗糙有著不小的關係。但觀眾們看著看著發現,它的故事、人設竟然意外地很有意思——一個花花公子穿越到古代,竟然成了太子妃。這裡面不光有性別的轉換,還有微妙的情感,多重設定不斷刺激著觀眾的神經,個個都能成為劇迷茶餘飯後的談資。儘管也有觀眾認為該劇有三俗、無聊的成分,但架不住話題性的加持帶來的光環太過耀眼,至少從商業的角度來說,《太子妃升職記》無疑是成功的。當年《太子妃升職記》對話題的炒作還是不成熟的,但之後的劇集,已經把流量經濟的把戲玩得越來越純熟。

《延禧攻略》就是一個最形象的例子。表面上是宮鬥劇,實際上是一部詳盡的職場指南。女主一步步往上走,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爭寵,更是對現代職場生活的對映。可以說,觀眾看得很“爽”,但這種“爽感”和劇集的背景沒有太大關係。當網友們為魏瓔珞的聰明機智而喝彩的時候,抒發的其實是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鬱悶之情。

古裝喜劇拍什麼、講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不能貢獻“熱點”和“話題”?這已經成為不少創作者的共識。

古裝喜劇還能找回初心嗎?

《玉樓春》被很多網友認定照搬《紅樓夢》的人設。但話說回來,為什麼要“融梗”?要把各種梗融入到一部作品中,根本目的還是儘可能把各種能夠吸引觀眾目光的元素集中到一起。這樣一來,流量是有了,但是表達呢?

《武林外傳》獲得成功之後,我們又看到了《龍門鏢局》。後者的製作更精良,場景也不再侷限於室內,但明顯地,它並沒能取得與前者一般的成功,道理就在於創作的思路走偏了。《武林外傳》的精髓並不在外部的“皮”,而是內在的“核”。

說到古裝喜劇,我們還能再把時間再往前推一推,一部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該劇看上去吵吵鬧鬧,很有低齡化的趨勢,卻能感動一代觀眾,道理在哪裡?無論是男女主之間相識相知的愛情,還是女主為了蒼生而犧牲自己的情懷,實際上都有古典文化的影子。

如今的《玉樓春》不缺資金,不缺技術,缺少了一顆和觀眾真誠交流的心。不難發現,它也集中了大女主的復仇、家族愛恨情仇的撕扯、甜寵霸道王爺等時下的流行元素。所以對於商業資本而言,流量與熱度於古裝喜劇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時下的工業流水線上,古裝喜劇的產出不會停止。問題是,當觀眾漸漸對這樣高度程式化的創作模式感到厭倦之後,還會買賬嗎?許許多多的“玉樓春”正在透支廣大劇迷的信任度。怎樣平衡商業利益和藝術品質之間的關係?也許古裝喜劇的發展已經走到了一個瓶頸,需要所有創作者認真思考。(李勤餘)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