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滬上首位“豔星”和她的“無聊炒作”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人文2022-06-12
簡介到1925年,韓雲珍接受邀請出演史東山導演的處女作《楊花恨》(又名《柳絮》),一舉奠定了紅星的地位,也在上海影壇樹立了“性感女性”的新形象

上海話噱什麼意思

原創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炒作”這個詞,大概是從上海傳到香港,過了幾十年再從香港傳回來的。按照字典上的說法,“炒”字的意思是把食物放在鍋裡不斷地翻,所謂的“顛鍋”。用來類比商業上頻繁的買進賣出,以及宣傳時不斷地利用熱點製造話題,都是很形象的。尤其在當今這個資訊爆炸、流量為王的時代,倘使沒有一點炒作功夫,很難吸引眼球。“炒作”這種宣傳手法並不稀奇,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就很普遍,只不過當時不叫“炒作”,而叫“噱頭”。上海話說噱頭噱頭,噱就噱在頭上。1925年,被稱為“中國首位豔星”的韓雲珍在宣傳電影《楊花恨》(又名《柳絮》)時,在電影尚未公映前,用了一些宣傳手段,如今看來都可算驚世駭俗,噱頭好得不得了。怎麼回事呢?先從韓雲珍其人說起。

滬上首位“豔星”和她的“無聊炒作”

韓雲珍

(1903-?)

韓雲珍原名韓雲貞,1903年生於北平的殷富之家,在蘇州上過景海女學,還做過老師,教什麼課?英語。二十年代初涉足電影行業,一開始並不走紅。當時上海灘上的紅星如殷明珠等,都是“小家碧玉”型的,韓雲珍這樣的知識女性形象並不受歡迎。到1925年,韓雲珍接受邀請出演史東山導演的處女作《楊花恨》(又名《柳絮》),一舉奠定了紅星的地位,也在上海影壇樹立了“性感女性”的新形象。一個是才華橫溢想要一炮而紅的新導演,一個是半紅不紫意欲鹹魚翻身的小演員,在宣傳手法上,他們動足了腦筋。1925年10月6日,上海《申報》頭版刊載了一則啟事,只有244字,但因為登在《申報》上,還是頭版,自然引起人們的關注。這則啟事是這樣寫的:

滬上首位“豔星”和她的“無聊炒作”

如果用現在的語言表達,就是一個良家婦女因為嫌棄窮知識分子丈夫,被輕薄浪蕩子勾引而拋棄家庭,卻被始亂終棄,終於像柳絮那樣流蕩無依的悲慘故事。文章署名:韓雲珍。這則啟事一出,人們紛紛打聽:這個韓雲珍是誰?哦,是那個小電影明星。她怎麼了?哦,她的感情出問題了。是不是這麼回事?真有點“因頭”,之前她和電影明星陳寶琦的婚姻,確實亮了紅燈。沒想到她還有這麼一番波折……正當人們為韓雲珍的遭遇唏噓感嘆時,第二天的《申報》頭版又刊出一則韓雲珍的《更正啟事》:昨天發的啟事,出了差錯。應該是電影《楊花恨》中主角蜀華女士的事情,因發稿匆忙,“誤用賤名”,請讀者朋友們原諒。如果不信,請移步到六馬路中央大戲院看一場《楊花恨》,事情的來龍去脈就一清二楚了。

滬上首位“豔星”和她的“無聊炒作”

出現在《上海畫報》封面的韓雲珍

如今看來這樣的噱頭十分無聊,當年的上海灘,對這樣的“炒作”也有不同意見。大報小報爭相討論這件事的意義,反倒為電影宣傳加了把火。如果事情放在現在,肯定會以“社會影響惡劣”而受批評,甚至一紙令下就此“下架”都有可能。但當時沒有這樣的事情,六馬路(北海路)的中央大戲院人頭攢動,電影大獲成功。韓雲珍再接再厲,沖印大量照片在影院發放,所謂“流波盼睞,前所未聞”,一時引起爭睹“風騷影星”韓雲珍的熱潮,《楊花恨》火了。電影公司發現韓雲珍特別擅長演繹外形性感又意志薄弱的都市女性,之後她又連續出演多部電影,看看名字:《同居之愛》《風雨之夜》《透明的上海》《上海三女子》《風流少奶奶》《武松大鬧獅子樓》……有人總結:“韓身長玉立,舉止大方,風騷戲可稱擅長,悲劇則有遜色……”

滬上首位“豔星”和她的“無聊炒作”

流波盼睞

1926年上海舉行“電影皇后”選舉,11位入選的影星各有特色。當時媒體評價:張織雲是“默”,王漢倫是“靜”,黎明暉是“嬌”,楊耐梅是“媚”,毛劍佩是“憨”,宣景琳是“辣”,林楚楚是“能”,殷明珠是“靈”,徐素娥是“潑”,丁子明是“冷”,而韓雲珍則是“騷”。

滬上首位“豔星”和她的“無聊炒作”

《楊花恨》電影廣告

風騷影星總是伴隨不幸的身世,這倒像是個規律了。韓雲珍原名韓雲“貞”,但以她的形象,“貞”並不能吸引觀眾,自從把“貞”字改成“珍”,她倒成了觀眾的掌中珍。不過這樣的走紅為她帶來名氣,卻未能帶來幸福。她和陳寶琦的感情分分合合,到1932年終於走到盡頭。之後嫁給富商,因身染鴉片煙而淡出影壇,從此銷聲匿跡,連她究竟哪一年去世都無法查到。

滬上首位“豔星”和她的“無聊炒作”

陳寶琦

近百年過去了,韓雲珍早成故人。為宣傳而進行的炒作卻並未停止,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但再怎麼炒,1925年10月6日《申報》頭版上那則啟事的文字,是後人無法達到的。1926年上海11大影星每人一個字的評價,也是後來的“炒作手”無法學習的。如今的炒作,長篇大論不少,但多的是感嘆號,多的是狗血文,言簡意賅的漢語,很少看得到了。

滬上首位“豔星”和她的“無聊炒作”

史東山

(1902-1955)

韓雲珍的下落成了謎,和他合作的導演史東山後來也有個謎。史東山因《楊花恨》成名,後拍攝了《八千里路雲和月》《新閨怨》《新兒女英雄傳》等經典電影,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但他在1955年神秘地自殺離世,年僅53歲。他到底為什麼輕生?至今各種說法很多,也許是“抑鬱症”,也許是其他因素,總之成了一個“謎”。

滬上首位“豔星”和她的“無聊炒作”

北海路雲南中路的茉莉花劇院

原中央大戲院

滬上首位“豔星”和她的“無聊炒作”

正在改建中

當年史東山和韓雲珍打響品牌的“六馬路”中央大戲院,後來成了滬劇、滑稽戲等戲曲曲藝演出的場地,1949年這裡首演滬劇《白毛女》。1966年改名北海劇場,後又改為市工人文化宮影劇場,現在的名字是“茉莉花劇場”,前兩天經過,看到正在翻建,想必未來會成為人民廣場的又一座“文化新高地”吧。

原標題:《滬上首位“豔星”和她的“無聊炒作”》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