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為什麼“3天不打,上房揭瓦”行不通?不少父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由 慕容老師談教育 發表于 人文2022-06-12
簡介孩子犯錯,家長除了懲罰這個方法,還有沒有可取的、管用的辦法呢

遮遮怎麼玩不了

“捧在手心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如今的孩子被看得太金貴,哪有忍心動手打的道理。

在生活質量日益提升的今天,在很多父母的教育觀念裡,打孩子的教育方式並不可取,他們堅持“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或老師”。

為什麼“3天不打,上房揭瓦”行不通?不少父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而每每網路上曝光“熊孩子”的行為後,網友們卻又個個義憤填膺:這樣的孩子就是缺少管教,父母不嚴加管教,總有人會替他們教育,到時就後果嚴重了!

曾經流行的家庭教育觀念“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為什麼不再被新時代的父母追捧呢?

有人說時代不同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模式、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過,不管什麼年代,

父母與孩子

相處方式

逃不開三種

嚴厲型、

嬌縱型

、溫和又堅定型。

在缺吃少穿的年代,人們的溫和問題都很難得到完美解決,對於精神

方面的教育,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家長並沒有多餘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教育。

大不了孩子犯錯了,一

頓打罵讓其長點記性就收場。這樣真的管用嗎?為什麼孩子被打被罵還像沒事一般,仍然野蠻生長呢?

為什麼“3天不打,上房揭瓦”行不通?不少父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因為那個年代的教育模式大體都是這樣的,孩子調皮搗蛋了教訓一通,孩子犯錯惹事了打罵一頓,家長低能量情緒發洩出來就算完事了。

反正整個環境下都是這樣的,“犯錯被打,調皮就罵”是司空見慣的事,這也是許多家庭普遍的現象,對孩子來說,不需要擔心被人嘲笑、譏諷,至於尊嚴什麼類的,也不必放心上了。

到了如今基本需求得到滿足,生活物質富餘的年代,人們的追求從物質層面上升上精神層面。孩子也同樣如此,對自我、尊重、平等都有了要

求。

慢慢地,“打孩子”這種現象出現得越來越少了,同時孩子對捱打的“抵抗力”也弱了,因為同伴、朋友很少有捱打的,一旦只有自己有這樣的遭遇,就會懷疑自己是壞孩子,懷疑父母不愛自己。

萌發出自卑、自我封閉等負面情緒。漸漸地將

自卑、自我封閉等負面情緒

積壓在內心,等到自身有力量時,就會表現反抗、叛逆。

不少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就親身體會到,那些被長期懲罰、說教、控制等限制的孩子,往往表現反叛、與權力之爭更明顯、激烈。

為什麼“3天不打,上房揭瓦”行不通?不少父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打壓式教育,從短期看來確實能起到壓制作用,

這只是一個暫時贏了孩子的過程,有些家長以為這就是贏得了孩子。

其實,這只是一個表象,因為

孩子並不覺得犯錯遭來懲罰,會帶來心情愉悅。相反,孩子從此會認為犯錯了是件很恥辱的事情,內心會感覺羞愧、難受,也會感覺自己是

一個失敗者。

迫於家長的力量,不得不盲目屈服、順從

孩子一旦有這些情緒長期積壓在內心,都會嚴重自信心形成,也會影響身心健康發育。

孩子

犯錯,

家長除了

懲罰這個方法,還

有沒有

可取的、管用的辦法呢

近些年來,

流行一種

有效

引導孩子,又很走心的管教

方法,那就是和善而堅定

我先來看一例子,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同一件事情,家長採取兩種不同的方法處置,所帶來的效果有什麼不同。

事例:孩子翻開好幾處錯誤的作業,內心無比沮喪、難過。

媽媽看見了怒由心生,張嘴就來:

叫你認真寫作業偏不聽,這下好了吧?拿個“良”還有臉回來?看你一副死樣子,總是把我的話當耳邊風,是不是要暴打你一頓才能長記性?

這樣的後果會是什麼呢?孩子本身就心裡很難受,被媽媽不分青紅皂白責罵了一通後,注意力不會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而是責怪媽媽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受,不懂自己的內心,從而慢慢將心門關閉。

為什麼“3天不打,上房揭瓦”行不通?不少父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下次為了避免下次犯錯再被罵,於是就想方設法做好保密工作,掩蓋事實不讓媽媽知道。

這也是孩子常常報喜不報憂的原始動機,因為與其做不好被批評、捱罵,但不如遮遮掩掩不暴露真相。

家長用這種方式來對待孩子的不理想作業呢?取得的結果會不會截然不同:

第一步:寶貝,媽媽看到的作業只得“良”,是不是心裡很難受?(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第二步:媽媽小時候看到作業本上大大的紅叉,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同理、共情的感受,讓孩子覺得犯錯並不是自己的專利,從而心門是敞開的)。

第三步:我看到你這樣難受,心裡也不好受(孩子感覺被理解了,心門便是敞開的。)

第四步:你看以後怎麼做才能避免類似的事發生呢?(是不是順利將

孩子引導到解決問題上來了呢?引導孩子成長就是這麼簡單!)

管教孩子不需要嚴厲,也不必嬌縱,而是要做到和善而堅定。具體怎麼管教才算是有效呢?其實有四個標準:

為什麼“3天不打,上房揭瓦”行不通?不少父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是否做到和善與堅定並行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孩子需要一定的規則,並且做到和善與

堅定並行。

是否有助於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歸屬感和價值感是心靈紐帶,孩子的首要目的就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是否長期有效

懲罰在短期內是有效的,但長期看來極具負面作用。

是否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比如: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願意合作、尊重他人、關心他人)。

總之,

“3天不打,上房揭瓦”這種教育方式,已經不再適合新時代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時代在改變,家庭教育模式、教育觀念和方法,也要與時俱進。

“3天不打,上房揭瓦”行不通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