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家庭是孩子生根發芽的地方,是“起跑線”、也是補給站

由 育鄰人 發表于 人文2022-06-04
簡介人生成長之根、教育之根在家庭,但現代化、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忘記了從家庭內部解答助力孩子成長的良方

孩子生根是什麼意思

家庭是孩子生根發芽的地方,是“起跑線”、也是補給站

育鄰夢

起跑線對於孩子來說,重要嗎?為什麼?

家庭是孩子生根發芽的地方,是”起跑線”、也是補給站

俗話說:“育林先育苗”“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觀察三歲孩子的生活行為就能大致預測到其長大後的心理、性格……孩子七歲所具有的行為習慣,就基本決定著這個孩子一生的發展狀況。人生學習成長活動中最為重要的階段就是童年,童年是人生成長的起步之年,是人一生中生性最可塑的時期。七歲左右的孩子大腦就已基本發育完整,也就是說個人大腦構造與腦細胞的活躍基數在七歲左右就已基本確定,該有的思維架構也已搭建完成,對待生活的態度也已基本確立。所以,孩子在家庭中學到的東西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骨架性的內容,後續接受的學校教育和社會學習都是在此基礎上新增血肉。

家庭是孩子生根發芽的地方,是“起跑線”、也是補給站

為成長指引方向

人生成長從家庭起步

俗話說:“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命降生之時幾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們沒有財富多寡的差別、沒有信仰差別,無貧富、貴賤之分。但是,社會生活的現實是無論以多大的區域做對比,都不可避免的產生窮人和富人之分、貴人和賤人之差,還有愚人和賢人之別。造成這些差別的根本原,就在於他們出生之後從父母那裡繼承了不同的生活習性,在與父母朝夕相處的生活中透過模仿父母的行為習慣給自己的生活添上了習慣的印記,比如飲食習慣、作息習慣、文化語言習慣……家庭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始祖,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最終都為家庭服務。

家庭教育生根,養成個人對社會生活真、善、美的基本評判標準,而這些生活中的基本標準又將從源頭上選擇汲取的養分,也就是個人經歷對生活中知識資訊的第一波選擇,只有那些符合個人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的內容才能進入我們的“法眼”,讓它們進入個人儲備智慧的倉庫【大腦】。家庭教育賦予每個孩子對待學習【據說猶太人以蜂蜜滴在書面上,讓孩子品嚐到知識的甜蜜】最基本的態度、為人處世的基調,家庭教育生根,家庭教育讓出生時幾乎完全相同的人類嬰兒有了不同的民族習慣、學會了不同的語言交流工具、掌握了不同的成長技能……進而開啟完全不同的人生成長之旅。

家是社會組織中最重要、最終端的單元,是社會最中堅的組織力量,也是任何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基本的居所。家庭由不同生活經歷的成員組成,家長為孩子提供了第一個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家長不僅在行為習慣上影響孩子的生活成長,更在社會生活資源佔有、社會人際關係地位上給予孩子最直接的物質與精神成長資源。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成長、成才路上唯一的總規劃師。孩子的精彩人生起步於家庭,培養一個成功、幸福的孩子,父母親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愛,還要有智慧。在孩子人生的起點處多做一些事,多投入一些時間和智慧,就可以幫助孩子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避開可能出現的成長陷阱。

家庭是孩子生根發芽的地方,是“起跑線”、也是補給站

家庭教育生根

家庭為孩子成長鋪路

人格心理學家說:“家庭對人的塑造力是今天我們對人格發展看法的基石。”家庭不僅僅為孩子的成長髮育提供必要的衣、食、住、行,孩子為孩子的人生成長規劃方向,提供給孩子接入社會生活的紐帶。大凡成功人士與其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家庭為之規劃的成長道路密不可分,古有“孟母三遷”只為給孩子找到適合成長的生活環境;美國的戴爾·卡耐基和法國的拿破崙·希爾的成功均深受家庭影響……

愛迪生8歲那年上學了。他不僅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才能,反而常常會使老師恩格爾深感不快。有一次上算術課,老師在講解數學題,愛迪生突然向老師發問?“老師,2+2為什麼等於4?”老師覺得愛迪生又笨又調皮,他反問道:“不等於4難道等於5?”愛迪生很想弄明白數字的奧秘,他想了又想,忍不住又問老師:“2+2為什麼不可以等於5呢?”老師恩格爾大為惱火,他厲聲訓斥道:“愛迪生,你故意搞亂,給我滾出去!”愛迪生遭到責罵,委屈地奔出教室。

愛迪生回家後告訴媽媽:“媽媽,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師卻罵我。”媽媽聽了兒子的敘述很是生氣,他找到學校:“恩格爾先生,你作為一個教師太不瞭解學生的心理。”恩格爾說:“我只管教書,不管什麼學生的心理”。愛迪生母親說:“你這樣教孩子,孩子怎麼學得會?”這位老師帶著愛迪生到一位有名的醫生那裡,請他檢查一下愛迪生的頭腦,因為愛迪生的腦袋是扁的。這位醫生檢查後說:“裡面的腦子壞了。”恩格爾告訴愛迪生母親:“你的孩子又笨又調皮,不管我怎麼教,他都學不會。我不願意教這樣的學生。”

結果,愛迪生離開了這所學校,由媽媽教他讀書。愛迪生母親曾經當過小學老師,是個知書達理的人。他給兒子講文學、歷史,講許許多多科學知識。當同齡的孩子還在讀童話的時候,愛迪生已開始閱讀《英國史》、《大英百科全書》等大部頭著作。在母親的辛勤栽培下,愛迪生的求知慾越來越強,他一邊讀書,一邊在地窖裡建起了一個小實驗室。雖然家境貧寒,他沒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接受系統的正規教育,12歲那年到火車上當了一名報童,但母親已在他幼小的心田裡播下了科學的種子。經過長期刻苦鑽研,他終於成為最著名的大發明家。他一生為人類貢獻了一千多項發明。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虎父無犬子”,家庭環境是塑造孩子人生心性最基本的場所,人生之中最基本的人生習慣都是從家庭中繼承得來的,比如文明禮儀習慣、辨別是非與善惡的習慣、與人協作與分享的習慣……家庭鑄造了每個人成長進步的原型。如果把人生比作大樹,那麼家庭給予孩子的就是大樹的根系,給予他們選取成長養分的標準。

家庭是孩子生根發芽的地方,是“起跑線”、也是補給站

與孩子一起成長

教育成功之根在家庭

人們常說:“成功的家庭,最得意的就是能夠培養出成才的孩子。”反過來,孩子之所以能夠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其根源就在家庭。當今社會,物質文化生活充裕了,人們對於孩子的教育也相應的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但是,人們重視教育的方式趨勢卻是向外求索,向學校要成績、向老師要對孩子的管理、向社會尋求育兒之道。。。。。素質教育被要求社會素質化,家庭往往很少向內、從自我身上尋找解決之道。當今生活中的“二代現象”留守兒童”“離異家庭”“隔代教育”無一不是家庭在對於如何教育下一代上的斷檔。

追求孩子學習上的高分數,造成了眾多心理扭曲、高分低能的孩子;追求完美教育,培養了一批眼高手低的少爺和公主;繼承老一輩“棍棒出孝子”的教導方式,逼迫一部分孩子走上了人生的不歸路……人生成長之根、教育之根在家庭,但現代化、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忘記了從家庭內部解答助力孩子成長的良方。家庭是人生成長的出發之地,是愛的歸宿。家庭中家長不僅僅需要供給孩子成長的物質營養,更需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長、與鄰里間共同成長。人生成長的馬拉松需要有堅強的家庭做後盾,需要同行的夥伴一起互學互鑑才能更精彩。家長不僅要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師”,還要準備做好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終身導師”。

家庭是孩子生根發芽的地方,是“起跑線”、也是補給站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以鄰里互助,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一項公益普惠的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群鄰里教育服務生態圈。

家庭是孩子生根發芽的地方,是“起跑線”、也是補給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