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宋高宗一代中興之主

由 H天涯倦客 發表于 人文2022-06-03
簡介高宗建立南宋之後,南宋繁榮一百多年,君王也沒有淪為傀儡

高宗趙構現狀如何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的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是南宋詞人林升的《題臨安邸》。林升雖不太出名,但他這首詞很出名。真是的反映出南宋君臣,不思進取,只顧醉生夢死。直指宋高宗趙構,殺岳飛,壓制主戰派,重用秦檜,殘害忠良。對金兵一味求和,安於現狀,但求保住半璧江山。持這種觀點,沒有了解當時的形式。宋高宗接受的形式非常危急,中原更不必說,被金兵佔據,陝西六路也殘破不堪,江南也被兀朮軍蹂躪,況且江南各地盜匪如麻,軍閥割據。面對這種爛攤子,高宗歷時數年,終於穩定住局勢。使宋祚友延續150餘年。

宋高宗一代中興之主

高宗書法

縱觀中國歷史,也只有東周,後漢的劉秀,東晉的司馬睿,與高宗同時代的耶律大石可與媲美。東周東遷後,諸侯做大,周天子已是擺設,後漢的劉秀與劉邦血源已遠,劉秀可以說是再造的一個王朝,用漢號而已。司馬睿南遷之後,司馬家族已是世族大家的傀儡。耶律大石建西遼後,強盛一師,二代三代以後就已經衰弱。享國只有80餘年。高宗建立南宋之後,南宋繁榮一百多年,君王也沒有淪為傀儡。用宋史的話講,高宗是中興之主,唯一有後漢劉秀可與媲美。

高宗是徽宗第九子,本來與皇位無緣,一度被派往金國為質,可以看出高宗並不受重視,金國看趙構弓馬嫻熟,不類皇子,把趙構放了回去。靖康之變後,宋國皇室幾乎全部被金軍擄走。單單走了一個趙構,隨後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繼位。是為宋高宗。高宗鑑於北方殘破,便南下揚州,金軍聽聞高宗在揚州,大舉南下,宋軍一觸即潰。高宗不得已,駕幸杭州。

宋高宗一代中興之主

在杭州剛落下腳步不久,苗敷、劉正彥不滿高宗。發動叛亂,逼迫高宗退位。多虧張浚在平江組織大軍勤王,消滅叛軍。重新把高宗扶上皇位。隨後不久,金兵再次大舉南下,駐守建康的杜充大敗,金兵只趣杭州。高宗不得不航海以避金兵。同時下令陝西的張浚大舉進軍,以牽制金軍。而在江南,張俊在明州迎擊金兵,取得小勝,稍後的韓世忠又在黃天蕩大戰金兵,金兵雖勝,但仍心有餘悸。從此不再輕言渡江。而金兵主力在此後兩三年一直與陝西的張浚軍拉鋸。張浚雖失去了陝西,但守住了蜀口,保全了蜀地。

西線局勢已經穩定,高宗隨後召回張浚,張浚又帶來了名將劉琦。高宗以張浚,趙鼎為相,張浚主外,趙鼎主內。對江南各地群盜,或召或剿。紹興五年,江南已基本安定。南宋中興四將都已成軍。蜀地吳階軍,荊襄岳飛軍,建康張俊軍,淮西劉光世軍,淮東韓世忠軍。南宋的形式此時是最好的時刻,內有良相,外有名將。張浚於龜山召集諸位大將,商議北伐。命諸將進屯前線,逐步收復失地。偽齊此時競大舉南侵,主戰場是淮西,劉光世,張俊俱張大敵情,不戰而退,張浚下死令,必須迎擊,又調宋最為精銳的楊存中部,支援。終於藕塘大敗偽齊。但張浚隨後在處置淮西劉光世軍不當,被貶永州20餘載。隨後趙鼎為相,對金軍的態度上比張浚保守太多。隨後高宗用秦檜為相,與金軍和談。收回陝西、河南。

宋高宗一代中興之主

金兵方便兀朮掌權,撕毀和議,大舉南侵。高宗也令諸將迎擊。韓世忠出海州圍淮陽,張俊收復豪州,岳飛戰果最大,收復河南大部。奈諸將彼此嫌隙太深,無法做到協同作戰,張俊率先撤軍。使岳飛被金軍逼退。兀朮集結大軍再次南下,於拓傲被宋張俊,楊存中,劉琦三將合軍擊敗。隨後,張俊與楊存中追擊,在豪梁被金兵擊敗。宋高宗見收復無望,便與金國和談,金國也見南宋羽翼已豐,同意和談。

至於高宗殺岳飛,客觀講與和談無關,主要是因為岳飛跋扈,這點與曲端很相似。岳飛在淮西事變前,辭職上廬山,又催高宗立太子,在後來的淮西之戰中,從荊襄救援,被高宗認為拖延,救援不力。這些都犯了高宗大忌。至於高宗怕迎回二聖,自己的皇位不保,則太膚淺。以當時的形式,即使兩個人回來,也無法撼動高宗的皇位。況且,高宗手下有一幫精兵猛將,而徽宗,欽宗,早己民心盡失,都是光桿司令,沒有與高宗爭位的實力。

高宗在南北和議達成以後,用秦檜為相,收諸將的兵權,韓家軍,岳家軍,張家軍,還有西川的吳家軍都拆散。提拔下屬,使兵權分化,防止武將統領一個大軍鎮,尾大不大。縱秦檜為非作歹,則是高宗一大汙點,現在為秦檜正名的呼聲很高,筆者以為則是自取其辱,雖沒有證據證明秦檜是金國的奸細,殺岳飛或與他無關,但秦檜殘害忠良,媚上欺下。是一代奸相則是板上釘釘。

秦檜主證盡20年,雖不擇手段打擊異己,南宋沒出大亂。後,金國內亂,完顏亮主政後,準備南侵。高宗得到訊息,加緊備戰,並召回張浚,借他的名聲,鼓舞將士。其實並沒有打算重用,完顏亮南侵,一路勢如破竹,直到採石,被監軍虞允文擊敗,後金國又爆發內亂。高宗一渡又想渡海,被臣下攔住,在部下的建議下帥軍親征,到建康,金兵已退。高宗從此後厭倦朝政,遂禪讓孝宗。此後基本不問政事。

宋高宗一代中興之主

高宗書法

縱觀高宗一生,遂曲膝求和,一味避戰。但終究守住半璧河山。以當時的局勢,不失為上策。若放任張浚集結大軍與金兵決戰,大機率會複製富平之戰。南宋諸將,互有間隙,很難協同。除高宗外任何人都指揮不動。偏高宗沒有朱元璋那種軍事水平。放著韓世忠、岳飛不重用,若放任一家武將獨大,遂有可能收復故土,但又難保不會出現東晉桓溫、劉裕式的人物。南宋初期的幾次勝仗,諸如,明州之戰,和尚原,順昌。都是利用有利地形,在防守中擊敗敵人,對敵兵的殺傷並不致命。況且南宋要收復故土,須在野戰中擊敗金軍鐵騎,必須組建大規模騎兵,而北宋都組織不起,更何況南宋呢。南宋守土有餘,恢復則不足。高宗守住半璧江山已難能可貴,比南明的諸帝強的不只一星半點。

推薦文章